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太和縣淀粉型甘薯高產穩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總結了太和縣淀粉型甘薯高產穩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包括整地施肥、栽插、病蟲害綜合防治、田間管理、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當地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淀粉型甘薯;高產穩產;栽培技術;安徽太和
  中圖分類號    S5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31-01
  太和縣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5°25′~115°55′、北緯33°04′~33°35′,當地土地肥沃,適合多種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本文總結太和縣淀粉型甘薯高產穩產高效配套栽培技術,以供種植戶參考。
  1    整地施肥
  1.1    冬前深耕
  耕深20~30 cm,黏土可摻沙,沙土摻黏土,以改良土壤質地,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能力。夏薯在茬口騰出后應及時進行耕翻或者旋耕2遍,整透整碎,起壟時保證無明顯坷垃,為塊根膨大創造一個適宜的土壤環境條件。
  1.2    起壟
  甘薯多采用壟式方法栽培,其中以大壟雙行栽培和大壟單行密植栽培產量最高。壟式栽培方式有以下幾個優點:一是有利于根系舒展,不斷供給甘薯所需養分;二是可顯著增厚耕作層并擴大表土與空氣、陽光的接觸面積,有利于氧氣供應和增大晝夜溫差,也有利于排除漬水,為甘薯高產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三是具有較強的抗旱排澇功能。大壟標準為底寬65 cm,上寬35 cm,壟高30 cm,壟溝深30 cm,壟溝底寬20~25 cm,壟溝上口寬25~30 cm。
  1.3    施肥
  通過試驗,在太和縣的土壤生態環境條件下,每生產1 t鮮薯分別需要氮、磷、鉀3.50、1.75、5.50 kg,三者比例為2∶1∶3。根據太和縣大部分土壤養分含量的特點,要達到鮮薯產量60 t/hm2以上,施肥上應做到增鉀補磷控氮:一是增施鉀肥,一般施硫酸鉀375 kg/hm2,注意甘薯雖是喜鉀作物,同時又是忌氯作物,因而不能施用氯化鉀;二是普施有機肥,一般土地施優質腐熟有機肥45 m3/hm2,主要是補充土壤中微量元素;三是適當補施磷肥,一般施過磷酸鈣450~600 kg/hm2;四是控施氮肥,一般高產田不施氮肥,薄地少施氮肥,施尿素75~150 kg/hm2。五是適當追肥,栽插時用98%磷酸二氫鉀15~30 kg/hm2蘸根或灌根,團棵期用98%磷酸二氫鉀30~60 kg/hm2灌根,確保甘薯健壯生長,達到高產優質[1]。
  2    栽插
  甘薯的栽插方法很多,通過試驗,以苗長10~20 cm、栽時苗入土10 cm左右、地上留苗6~10 cm、25°~30°斜角的淺插法產量最高,即將薯苗以25°~30°斜角插入穴中,然后將其下部3~4節覆土壓實,只露出苗頭,使薯苗和土壤密切接觸,以利吸水發根,并在幼根生長的同時從中分化出粗壯甘色的結薯根,插苗時還應注意將苗頭朝向一個方向,以便在收獲時按苗頭反方向挖薯,減少薯塊破損。
  試驗結果表明,春薯栽插4.80萬~4.95萬株/hm2、夏薯栽插5.70萬~6.30萬株/hm2時產量最高,大壟雙行栽插,采用耙齒行栽插方法,株距40 cm,大壟單行栽插株距25 cm。
  一般春薯栽插時間為4月25日至5月10日;夏薯栽插強調愈早愈好,以6月5—15日之間產量最高[2-3]。
  3    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上,一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于栽插前蘸根。二是栽插后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辛硫磷1 000~1 500倍液灌根1次。三是在甘薯團棵期用50%代森銨800倍液與甲基異柳磷(或甲拌磷)800倍液的混合液,再加入98%磷酸二氫鉀22.5 kg/hm2灌根1次。
  在草害防治上,一是中耕除草,封壟前要勤中耕、淺中耕、細中耕,破除板結,提高地溫。二是化學除草,甘薯壟整好之后,薯苗栽插之前,用農達3 000 mL/hm2+乙草胺2 100 mL/hm2兌水450 kg/hm2,或72%都爾1 500 mL/hm2兌水750 kg/hm2,均勻噴于土表。
  4    田間管理
  4.1    查苗補苗
  在栽后3~5 d內應查苗補缺除弱,及時檢查是否有死苗缺棵,選健壯苗進行補栽。補栽越晚,則單株產量減產越多。另外,對弱小苗應及時澆水,也可追施偏心肥、松土等促進生長[4]。
  4.2    控制薯蔓旺長
  一是適時提蔓。插苗10 d后至封壟前要中耕1~2次,結合中耕進行除草、培土、提蔓。提蔓時要輕提,提蔓不翻蔓,減少莖葉損傷,控制病菌侵入危害,以利繼續生長。進入雨季,甘薯蔓上易產生不定根,影響光合產物向根部運輸,應及時提蔓,減少不定根的形成。二是適時打頂,抑制徒長。當主蔓長到1 m左右時打去頂芽,當分枝長到50 cm時再打一次群頂,可有效防止莖葉徒長,促進薯塊迅速膨大。三是噴施生長調節劑。一般春薯栽后45 d、夏薯栽后35 d噴施15%多效唑1 000倍液,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若不噴藥,則只長秧不結薯。
  4.3    根外追肥
  莖葉生長高峰過后,為了防止莖葉早衰,用含磷、鉀較多的肥料根外追肥,可用0.3%~0.5%磷酸二氫鉀液1 125~1 500 kg/hm2噴施,間隔15 d再噴1次。后期根部淋施高效活力硼1 200~1 500倍液1 125~1 500 kg/hm2。
  5    適時收獲
  8月下旬開始采收,根據具體情況直接上市銷售或加工等。用作鮮食(貯藏)和種用的地塊,應在“霜降”前收獲入窖。收獲時應輕拿輕放,防止脫皮造成傷口,給病菌侵染機會。
  6    參考文獻
  [1] 許育彬,陳越,付增光.甘薯的抗旱生理及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干旱地區農業研究,2004(1):128-131.
  [2] 高遠新.甘薯栽培技術要點[J].鄉村科技,2018(29):95-96.
  [3] 吳文星.甘薯露地無公害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科技,2018(7):42-44.
  [4] 蒲自國.甘薯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作物雜志,2007(3):90-93.
  作者簡介   孫欣(1975-),男,安徽太和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2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