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黃灌區春小麥與玉米品種間套組合試驗初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平川區引黃灌區連續2 a對春小麥與玉米品種間套組合進行了田間試驗,結果表明,隴春28號/金穗1203號、隴春28號/豫玉22號2種組合的春小麥產量、玉米產量以及總產量表現較為突出,總產量分別為13 888.50、12 499.95 kg/hm2,較對照寧春33號/豫玉22號組合分別增產20.6%、10.5%;隴春28號春小麥的產量構成因素,即成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均高于其他套作春小麥品種,能夠較好的適應春小麥/玉米套作模式。玉米品種金穗1203號、豫玉22號受到前季作物春小麥品種隴春28號的影響最小,豐產性良好。綜合分析,隴春28號/金穗1203號、隴春28號/豫玉22號2個春小麥/玉米品種組合適宜在引黃灌區推廣應用。
關鍵詞:引黃灌區;春小麥;間套,玉米;品種組合
中圖分類號:S34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1463(2019)04-0036-05
Abstract:With Longzimai 2 as control,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yield performance of four new color winter wheat cultivars introduced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rple black wheat cultivar Xihei 1 had strong adaptability, cold and drought resistance, normal maturity,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and powdery mildew, moderate resistance to yellow dwarf disease, middle and early maturity, darker grain color, and good comprehensive agronomic traits. Its yield was 5 925.0 kg/hm2, which increased 862.5 kg/hm2 and 17.04%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cultivar Longzimai 2.
Key words:Year of inventory;Resource;Germination rate;Grain characteristics
間套作是精耕細作、集約種植的一種傳統技術。間套作能充分利用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和勞力資源,實現增產增效,已成為提高土地利用率,促進農作物高產、高效、持續增產的重要技術措施[1 - 4 ]。春小麥間套玉米是平川區引黃灌區主要糧食作物栽培模式,在間套帶幅一定的情況下,選用適宜的春小麥/玉米套作品種,能有效地發揮各自的豐產潛力,縮短共生期,克服兩者之間爭奪養分、水分以及光照的矛盾,以獲得顯著的綜合生產能力[4 - 5 ],這在引黃灌區小麥玉米生產中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于2016 — 2017年連續2 a在平川區引黃灌區對春小麥與玉米品種間套組合田間試驗,以期篩選出了適宜當地引黃灌區推廣的春小麥與玉米品種的間套組合。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白銀市平川區水泉鄉賈莊村,屬于典型的引黃灌區[2 ],該地區是春小麥/玉米間作套種的主要區域。當地海拔 1 480 m,年日照時數3 200 h。試驗地肥力中等、地力均勻,砂壤土質。前茬作物為大豆。
1.2 供試品種
供試春小麥品種為隴春28號、寧春39號、寧春41號、寧春33號,供試玉米品種為金穗1203號、豫玉22號。以上品種均為當地市售。
1.3 試驗方法
試驗共設8個間作套種組合處理,即隴春28號/金穗1203號、寧春41號/金穗1203號、寧春41號/豫玉22號、寧春39號/金穗1203號、寧春33號/金穗1203號、隴春28號/豫玉22號、寧春39號/豫玉22號、寧春33號/豫玉22號(CK)。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 3次重復,小區面積為12.6 m2(2.8 m×4.5 m)。采用典型的“四二型”,即春小麥、玉米的行數比為4∶2,帶寬為140 cm。春小麥為條播,采用四齒型機械人力播種,播種量為192 kg/hm2;玉米為人工點播,玉米幅寬30 cm,株距30 cm,間距25 cm,保苗49 200株/hm2。播前施優質腐熟農家肥45 000 kg/hm2、磷酸二銨150 kg/hm2、尿素150 kg/hm2,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25 kg/hm2。其他管理同大田。
1.4 數據處理
數據分析用Excel 2013和SPSS軟件進行,應用LSR法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 1 不同春小麥/玉米品種間套組合對春小麥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處理間春小麥的成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均高于對照。成穗數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明顯高于其余處理,為603.45萬穗/hm2;其次是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為557.55萬穗/hm2;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排第3,為545.55萬穗/hm2。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與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差異不顯著,與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寧春39號/豫玉22號處理、寧春41號/金穗1203號處理差異顯著,與其余處理差異達顯著性水平。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與其余處理差異不顯著。 穗粒數以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最多,為30.03粒;其次是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為28.67粒;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排第3,為24.80粒。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與寧春41號/豫玉22號處理、寧春33號/金穗1203號處理差異顯著,與寧春33號/豫玉22號(CK)處理差異達顯著性水平,與其余處理差異不顯著。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寧春39號/豫玉22號處理、寧春41號/金穗1203號處理、寧春41號/豫玉22號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千粒重以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最高,為55.17 g;其次是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為54.37 g;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排第3,為53.23 g。除對照外,處理間差異均不顯著。說明各處理間春小麥產量差異的決定因素是成穗數,而各處理對千粒重的影響最小。
2.2 不同春小麥/玉米品種間套組合對玉米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處理玉米的穗粒數、百粒重均高于對照。各處理間穗粒數有明顯差異,穗粒數最多的是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為722.00粒;其次是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為665.17粒;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排第3,為654.00粒。百粒重以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最高,為43.63 g;其次是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為42.63 g;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排第3,為40.68 g。由此可見,造成處理間玉米產量產生較大差異的原因是穗粒數與百粒重的共同作用。
2.3 不同春小麥/玉米品種間套對春小麥產量的影響
由表3可以看出,春小麥/玉米套作不同品種搭配的小麥產量以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最高,為4 233.00 kg/hm2,較CK增產18.0%;其次是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為4 137.75 kg/hm2,較CK增產15.3%;寧春41號/豫玉22號處理排第3,為3 807.00 kg/hm2,較CK增產6.1%;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排第4,為3 764.70 kg/hm2,較CK增產4.9%。對春小麥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可知,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與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寧春41號/豫玉22號處理差異不顯著,與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和寧春33號/金穗1203號處理差異顯著,與其余處理差異達顯著性水平。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與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和寧春33號/金穗1203號處理差異不顯著,與寧春39號/豫玉22號和CK差異顯著,與寧春41號/金穗1203號處理達顯著性水平。當春小麥品種相同而與其套作的玉米品種不同時,對春小麥籽粒產量影響不明顯,說明春小麥籽粒產量不受套作玉米品種特性的影響。平川區引黃灌區春小麥在3月上旬播種,而套作玉米播種時間在4月中下旬,這種播種時間上的較大差異明顯縮短了兩者的共生期,這也是春小麥產量不受后期套作玉米品種影響的原因。
2.4 不同品種搭配對套作玉米產量的影響
由表4可以看出,春小麥/玉米套作不同品種搭配的玉米產量以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最高,為13 888.50 kg/hm2,較CK增產21.4%;其次是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寧春41號/豫玉22號處理,分別為12 499.95、12 469.95、12 274.95 kg/hm2,較CK分別增產9.3%、9.0%、7.3%。對玉米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可知,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與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和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差異不顯著,與寧春39號/豫玉22號處理、寧春41號/豫玉22號處理、寧春33號/金穗1203號處理差異顯著,與其余處理差異達顯著性水平。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和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與其余處理差異均不顯著。通過比較套作玉米品種相同而春小麥品種不同的處理的玉米產量說明,春小麥品種寧春33號、寧春41號不適宜與玉米品種金穗1203號套作,寧春33號、寧春41號對金穗1203號玉米產量形成有明顯不利影響。
2.5 不同春小麥/玉米品種間套組合對春小麥玉米總產量的影響
由表5可以看出,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的春小麥玉米總產量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達18 121.50 kg/hm2,較CK增產20.6%;其次是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為16 607.7 0 kg/hm2,較CK增產10.5%;寧春39號/金穗1203號(Ba)處理位居第3,為16 264.80 kg/hm2,較CK增產8.2%;寧春41號/金穗1203號處理春小麥玉米總產量最低,僅為14 876.40 kg/hm2,較CK減產1.0%。建議生產中以選擇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及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3種春小麥間套玉米品種組合較為合理,即春小麥品種以選擇隴春28號和寧春39號為宜,而玉米品種則宜選擇金穗1203號。對春小麥/玉米總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可知,隴春28號/金穗1203號處理與隴春28號/豫玉22號間差異不顯著,與寧春39豫玉22號處理、寧春39號/金穗1203號處理、寧春33號/金穗1203號處理差異顯著,與其余處理差異均達極顯著性水平。隴春28號/豫玉22號處理與寧春41號/金穗1203號處理差異顯著,與其余處理差異均不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在平川區引黃灌區春小麥/玉米套作模式中,隴春28號/金穗1203號、隴春28號/豫玉22號2個春小麥/玉米品種組合的春小麥單產、玉米單產以及總產量均表現較為突出,隴春28號春小麥的產量構成因素,即成穗數、穗粒數、千粒重比其他春小麥套作品種都高,能夠較好的適應春小麥/玉米套作模式。而玉米品種金穗1203號、豫玉22號受前季作物春小麥品種隴春28號的影響最小,產量分別達到13 888.50、12 469.95 kg/hm2。綜合春小麥玉米不同品種組合的春小麥單產、玉米單產以及總產量,隴春28號/金穗1203號、隴春28號/豫玉22號這2個春小麥/玉米品種組合適宜在引黃灌區應用。
在春小麥玉米套作模式中,春小麥的株高直接影響了后作玉米的生長發育,而株高太低則會影響到春小麥的籽粒產量[4 ],春小麥品種隴春28號則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這種矛盾,其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以及千粒重在隴春28號/金穗1203號組合中最高,說明隴春28號能夠在春小麥-玉米共生期間與后季作物玉米有效爭奪土壤養分與光照空間,能夠較好的進行光合作用,籽粒增重明顯,籽粒產量也最高。而與春小麥品種隴春28號組合的玉米品種金穗1203號與豫玉22號籽粒產量明顯高于與其它春小麥品種組合,說明金穗1203號與豫玉22號在與春小麥品種隴春28號共生期間受到春小麥品種隴春28號的影響最小,能夠滿足玉米苗期對土壤養分以及光照空間的需求。
本試驗僅對春小麥間套玉米2 a的產量進行了田間統計分析,其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還有待今后進一步實踐和校驗。
參考文獻:
[1] 宋慧欣,惲友蘭,周春江,等. 非傳統麥田套種玉米的適宜熟期品種與最佳共生期研究[J]. 農業新技術,2001,19(2):25-29.
[2] 盧耀忠. 天祝縣二陰山區旱地春小麥間套柴胡高效栽培技術[J]. 甘肅農業科技,2006(6):55-56.
[3] 李志儒,韓光勝,張引平,等. 四作間套技術效益分析[J]. 榆林高等??茖W校學報,2002,12(2):37-39.
[4] 盧軍帥,李云祥,王興富,等. 高密度對甘肅黃灌區玉米品種農藝性狀和產量的影響[J]. 作物雜志,2018(2):103-107.
[5] 胡福平,周德祿,馮朝成,等. 7個青貯玉米品種在平川灌區引種試驗初報[J]. 甘肅農業科技,2018(6):6-8.
?。ū疚呢熅帲簵?nbsp; 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2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