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廬江縣單季晚粳稻新品種(系)比較試驗初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對引進的8個優質單季晚粳稻新品種(系)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上農粳2號、武運粳30、常農粳151、華粳8號4個品種分蘗力強,生育期適中,產量表現好,適合在廬江地區推廣種植。
  關鍵詞:單季晚粳稻;品種;產量表現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09-0083-2
  廬江縣白湖鎮耕地面積8533.3hm2,以單季晚粳稻為主,種植面積近6000hm2。隨著水稻產業升級,未來對稻米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白湖鎮單季晚粳稻種植品種多,有的已推廣多年,部分品種退化、米質欠佳。為篩選出適合本地區生態條件的優質高產單季晚粳稻新品種,筆者分別從上海農場、江蘇豐源種業、安徽大豐種業等公司引進一批單季晚粳稻新品種(系),進行了比較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上農粳2號、鹽粳15號、常農粳151、天隆粳6號、武運粳30、鎮稻21、華粳8號、南粳3908(CK)等8個晚粳稻品種(系)。
  1.2 試驗地點 試驗田位于白湖鎮梅山村義和組,面積0.15hm2,前茬為空閑田。試驗田地勢平坦,肥力中上等,田塊均勻,排灌方便。土壤為高位強潛清湖泥發育而成的水稻土,耕層土壤質地粘重。
  1.3 試驗設計 采用單因子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長7m、寬5m,面積35m2。小區之間作小埂隔離,重復間設30cm進排水溝,試驗區四周設1m寬保護行。栽插行株距為25cm×15cm,實行拉繩標記定位栽培,每蔸插5個莖蘗苗,每小區栽920穴。
  1.4 試驗管理 采用露地濕潤育秧,播種前曬種1d,于5月17日浸種,種子用25%咪鮮胺2mL加15g吡蟲啉浸種;5月21日播種,秧田播種量450kg/hm2,分品種進行播種時用塑料膜遮擋,防止品種混雜。播后踏谷并用40%丙·芐900g/hm2噴霧封閉。秧田基施45%復合肥(15-15-15)600kg/hm2,秧苗1葉1心期用15%多效唑粉劑2625g/hm2對水1500kg噴霧化控。5月30日(2葉1心期)追施尿素75kg/hm2作斷奶肥,3葉期用25%稻杰乳油1200mL/hm2防除稗草,每hm2用48%毒死蜱1500mL加9360g吡蚜酮防治灰飛虱。移栽前4d,施送嫁肥尿素60kg/hm2。所有參試品種統一于6月18日移栽,移栽秧齡32d,葉齡6.5葉(各品種平均帶蘗0.9~1.1個)?;适?5%復合肥(15-15-15)600kg/hm2。栽后6d施尿素225kg/hm2,幼穗分化期施尿素60kg/hm2、氯化鉀60kg/hm2。淺水栽秧,淺水活棵,淺水露田分蘗;孕穗期、開花期灌淺水,其余以濕潤為主。全生育期進行蟲害防治,不防治病害。
  1.5 調查取樣 按照標準記載生育期;在成熟期每小區3點取樣調查,測定有效穗;每點取2穴考種,測定穗總粒數和結實率;成熟期進行單打單收單曬,測定千粒重和實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以看出,8個參試品種播始歷期在89~107d,其中播始歷期最長的是華粳8號,為107d;最短的是鎮稻21,為89d。全生育期在143~160d,其中最長的是武運粳30、常農粳151、華粳8號,生育期為160d;最短的是鎮稻21,生育期為143d。
  2.2 產量及主要經濟性狀 8個參試品種產量及主要經濟性狀的統計結果見表2。
  2.2.1 株高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株高變幅為88.0~95.6cm,常農粳151最高,為95.6cm;天隆粳6號最矮,為88.0cm;武運粳30、南粳3908、上農粳2號、華粳8號、鹽粳15、鎮稻21分別為95.1、94.7、94.6、93.3、92.6、92.6cm。
  2.2.2 有效穗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的有效穗變幅為303.6萬~397.5萬/hm2,其中有效穗最多的是華粳8號,為397.5萬/hm2;最少是鎮稻21,為303.6萬/hm2;常農粳151、上農粳2號、鹽粳15、天隆粳6號、南粳3908、武運粳30分別為355.5、353.55萬、346.5萬、333.3萬、322.35萬、318.6萬/hm2。
  2.2.3 穗總粒數 參試品種穗總粒數變幅在101.05~125.58粒/穗,穗粒數最多是鎮稻21,為125.58粒/穗;最少是南粳3908,為101.05粒/穗。
  2.2.4 結實率 各參試品種結實率變幅在90.1%~97.8%,結實率最高是南粳3908,為97.8%;最低的是上農粳2號,為90.1%。
  2.2.5 產量 由表2可知,參試品種平均產量從高到低依次是:上農粳2號、武運粳30、常農粳151、華粳8號、鹽粳15、鎮稻21、南粳3908、天隆粳6號。實產高于CK的6個品種是:上農粳2號、武運粳30、常農粳151、華粳8號、鹽粳15、鎮稻21,分別比對照增產20.89%、17.17%、13.45%、12.31%、5.87%、2.94%。天隆粳6號比CK減產1.8%。
  上農粳2號產量居第1,實收產量為10222.5kg/hm2;天隆粳6號產量最低,為8302.5kg/hm2。經方差分析,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見表3)。經新復極差測驗,上農粳2號、武運粳30產量極顯著高于CK、鹽粳15、鎮稻21、天隆粳6號;與常農粳151、華粳8號品種間無顯著差異;常農粳151、華粳8號產量極顯著高于CK、天隆粳6號,顯著高于鎮稻21,與鹽粳15品種間無顯著差異;常農粳151與華粳8號之間無顯著差異。鹽粳15、鎮稻21、天隆粳6號與CK產量比較,無顯著差異;鹽粳15、鎮稻21、天隆粳6號品種間無顯著差異;天隆粳6號與CK產量比較,減產無顯著差異(詳見表2)。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顯示,上農粳2號、武運粳30、常農粳151、華粳8號4個品種產量表現優異,實收產量都大于9496.5kg/hm2。與本地大面積推廣的高產優質品種武運粳30產量表現無顯著性差異。從綜合性狀來看:上農粳2號產量最高,株形緊湊,分蘗強,全生育期154d,熟期早,熟色好,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1];華粳8號分蘗強,全生育期160d,熟期適中,生長清秀,熟色好,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1];常農粳151分蘗強,全生育期160d,熟期適中,生長清秀,熟色好,達到國家《優質稻谷》標準3級。以上3個品種均適合廬江縣生態條件,可以作為單季晚粳稻優質高產品種進行推廣,但應注意防治稻瘟病。2018年的氣候條件對水稻生長有利,分蘗至成熟期天氣晴好,雨水較少,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發生較輕,品種的抗性方面有待于進一步試驗驗證,栽培管理等配套技術也有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何水華,劉建國,李健,等.不同種植方式對“上農粳2號”產量及經濟效益的影響[J].上海農業科技,2017(3).
  [2]周鳳明,滕志英.優質多抗高產水稻新品種華粳8號的選育與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6(36).
  (責編:徐世紅)作者簡介:馬方中(1963—),男,安徽廬江人,農藝師,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收稿日期:2019-04-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1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