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豐產水稻品種南優占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為加快惠州市優質稻新品種的快速推廣,提高稻米品質和確保糧食安全,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近年來引進優質豐產水稻新品種南優占進行試驗、示范。根據2018年晚造試驗的情況,分析了該品種的特征特性,總結其配套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合理施肥、科學管水、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在全市的推廣應用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水稻;南優占;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29-01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稻的米質需求提升,要求大力推廣種植優質稻品種。同時,受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頻發等各種不利條件的影響,要求水稻品種在優質的同時,還要具有高產、穩產、高抗的特點,給新時期水稻品種引進示范推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南優占(粵審稻20180040)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選育的感溫型常規稻品種。2018年晚造在惠州市引進試驗示范,表現產量高(產量達7 650 kg/hm2)、米質優(國標1級米)、穩產、抗性強,在2018年晚造臺風“山竹”對惠州市水稻生產帶來較大影響的形勢下,南優占未發生倒伏及稻瘟病、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危害,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
1 特征特性
南優占在惠州市2018年晚造種植,全生育期約112 d,株高104.2 cm,穗長22.1 cm,有效穗數289.5萬穗/hm2,每穗總粒數148粒,結實率84.2%,千粒重21.2 g,米質為國標1級。該品種株型緊湊,分蘗力中強,株高適中,抗倒力強,抗稻瘟病、白葉枯病,豐產、穩產性突出。2018年晚造惠州市水稻受到高溫、臺風影響,普遍出現減產,但是南優占大面積種植平均產量7 650 kg/hm2,優質、豐產、穩產的優勢明顯。
2 栽培技術
2.1 合理施肥
晚造在播種后10~15 d、秧齡4葉左右時,選擇陰天或晴天傍晚拋秧,平均大田拋秧穴數27萬~30萬穴/hm2、基本苗數60萬~90萬株/hm2 [-21]。拋秧前施足基肥,施水稻測土配方專用肥(23-11-19)300~375 kg/hm2,在犁翻耙田后均勻撒施,調節好田間水后再耙1次,耙平、耙勻后再拋秧,保持3 d避免排水和灌水。拋秧后要早施前期肥,增施鉀肥,促進禾苗早生快發。拋秧后2~3 d,施尿素75 kg/hm2作為返青肥,同時施用50%丁草胺1 200 mL/hm2防除雜草。拋秧后7~8 d,施尿素75~90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作分蘗肥。拋秧20 d左右或苗數達到330萬株/hm2時,應適當補施平衡肥,施尿素45 kg/hm2+氯化鉀112.5 kg/hm2,此次施肥要視禾苗長相而定,如禾色濃綠,可施過磷酸鈣112.5 kg/hm2+氯化鉀75 kg/hm2,以穩禾架。拋秧35~40 d,在前期露曬田充分的前提下,于幼穗分化初期(可剝葉觀察幼穗長度)及時施用穗肥,一般施尿素90.0~112.5 kg/hm2、氯化鉀90.0~112.5 kg/hm2,如果葉色褪赤不明顯或陰雨天氣,應減少氮肥施用或分次減量施用穗肥。后期施肥以根外適當追肥為主,若后期光照條件好,群體適中、葉色偏淡的稻田,可在齊穗期施壯尾肥,施尿素30 kg/hm2 [2-3]。同時,可從齊穗期開始每隔7 d根外追肥1次,追2~3次,每次用磷酸二氫鉀2.25 kg/hm2+尿素7.5 kg/hm2兌水噴施,或用其他含微肥的葉面肥噴施,以防止禾苗早衰,提高結實率,增加粒重。
2.2 科學管水
水稻返青分蘗期是對水分敏感的關鍵時期,故拋秧后應保持淺水層。如果遇到陰雨天氣,應排水露田,以促進分蘗和生根。拋秧后達到基本夠苗時,要及時排水露曬田,以多露輕曬為主,以抑制無效分蘗,促進根系深扎,促進稻苗硅化反應,增強抗倒、抗病能力。曬田時宜多次輕曬,先輕后重,曬到田面“腳踏不下陷,見縫不見白”時即可。孕穗期及抽穗期是水稻全生育期需水最多的關鍵時期,此期應淺水勤灌,但應注意不宜長期有水層,采取“陳水不干,新水不上”的做法。中后期堅持干干濕濕,間隙灌溉,始終保持田土硬板沉實 、泥不陷腳,增強根系活力和抗倒能力[4]。
2.3 綜合防治病蟲害
采用“綜合防治,以防為主”的植保方針,針對拋秧稻群體較大的特點,密切注意病蟲測報,選擇合適農藥,及時防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稻縱卷葉螟、鉆蛀性螟蟲,可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或1.8%阿維菌素乳油,或15%阿維·唑磷乳油兌水噴防;稻飛虱、紋枯病,可選用2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或25%噻嗪酮可濕性粉劑,或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30%苯甲丙環唑乳油,或12.5%井岡·蠟芽孢桿菌水劑兌水噴防,對稻飛虱百叢蟲量2 000頭以上的重發田塊,可同時用敵敵畏拌濕潤細土撒施(注意撒施時葉片上不能有水,防止藥害);稻瘟病,應切實抓好水稻破口前3 d的防治關鍵期,及時噴施“破口藥”,可用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或20%春雷霉素水劑,或40%稻瘟靈乳油兌水噴施。
化學防治時,要選用高效低毒的農藥,也可以委托病蟲害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采用無人機進行統防統治,降低水稻生產中農藥使用量,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稻米品質。
3 參考文獻
[1] 蔡漢雄,梁友強,黃慶.廣東水稻塑料軟盤育苗拋秧高產栽培技術規程[J].廣東農業科學,1996(3):15-17.
[2] 劉傳光,周新橋,陳達剛.優質常規秈稻南晶占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要點[J].中國稻米,2016,22(4):94-95.
[3] 陳蔚,謝保忠,王萬福,等.水稻拔節長穗期水肥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5):96-97.
[4] 楊守仁.水稻施肥與水肥管理[J].遼寧農業科技,1973(3):19-23
.收稿日期 2019-02-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40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