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紅葉石楠的特征及在淮北地區的配套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紅葉石楠是一種常見的景觀植物,在園林中、市政道路的綠化帶中均有栽培,市場前景較好。近年來,淮北地區紅葉石楠的種植面積擴大,但是也有很多人因為沒有掌握配套栽培技術,導致栽培效益不理想。本文首先概述了紅葉石楠的一些特征,隨后分別從扦插育苗、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就紅葉石楠的栽培技術要點展開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紅葉石楠;淮北地區;栽培技術;扦插育苗
一、紅葉石楠的特征分析
紅葉石楠為常綠小喬木,最高可達12m,株形緊湊,葉革質,長橢圓至側卵狀橢圓形,有鋸齒,新葉亮紅色。紅葉石楠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在零下10℃內也可以存活。對土壤條件要求不高,輕微的酸堿性土壤中也可以正常生長。生長周期短,扦插育苗20天左右就可以出土。按照淮北地區的氣候條件,紅葉石楠每年可以至少萌發三次,這也意味著如果采用扦插方法進行栽培,每年可以有三次扦插機會。紅葉石楠新發嫩葉為鮮紅色,具有光澤,隨著時間增加,葉片顏色逐漸轉為綠色,具有較強的觀賞價值。此外,紅葉石楠耐修剪,可以人工修剪成多種形狀,在園林造景、美化市容方面也常有使用。
二、淮北地區紅葉石楠的栽培技術
1.扦插育苗。目前紅葉石楠常見的繁殖方法以組織培養和扦插為主,組織培養雖然成活率更高,但是對環境、設施要求嚴格,且成本方面也相對較高,扦插成為主流的繁殖方法。在進行扦插育苗時,需要關注的技術要點包括:
?。?)扦插時間的選擇。每年可以進行扦插的時間分別有3月開春后,6月入夏時,以及9月入秋后。春秋扦插溫度約為20℃以上,夏季扦插溫度在30℃以上。
(2)苗床的整理。優質苗床能夠提高扦插枝條的成活率。苗床基底進行平整,然后在基底上均勻攤鋪一層粗砂,厚度大約在5cm,具有較好的透水性。在粗砂上部繼續攤鋪河沙,經過篩選后的優質土壤,厚度約為10cm。進行苗床消毒,殺滅病菌、蟲卵。
?。?)插穗的選擇。選擇當年新生枝條,留1葉1芽或2葉1芽,每根插穗的長度控制在6cm左右,切口要求平整,并放入盛有生根粉的容器中浸泡約20min。然后選擇在早晨或傍晚進行扦插。扦插后使用噴壺進行噴水,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是春秋兩季扦插,為避免風干,還要加蓋稻草秸稈。
2.水分管理。扦插枝條埋入土中,下端切口部位在生根之前,吸水能力不強。此時需要增加苗床土壤濕度,以減輕吸水壓力,保證扦插枝條生長所需水分。在扦插后的2周左右,要保證苗床基質的含水量在70%左右,含水量過低影響吸水和成長,含水量過高則容易出現切口腐爛等問題。扦插15天之后,插穗愈傷組織已形成,可減少澆水次數,循序地降低基質含水量,但保持水分在40%左右為好,因為此時濕度過高容易引起爛根爛葉。
3.合理施肥。有效補充插穗生根和生長的所需營養的常用方法是扦插后進行葉面追肥。紅葉石楠扦插后的15-20天內開始長出愈傷組織,25天后插穗開始生根,通常在發根發葉后,噴施水溶性化肥可以有效促進扦插苗的健壯生長。紅葉石楠的生根高峰期在35~45天期間,在移栽前,可使用水溶性氮肥進行葉面追肥。
4.控制光照。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對于苗圃的光照和溫度也要進行控制。如果光照過強,可能會導致扦插枝條萎蔫。一般是搭建簡易遮陽棚,在正午及午后一段時間進行遮陽。通過調控光照強度,還能夠起到降溫效果。
5.練苗出圃。在扦插后的25天左右,要及時注意觀察插穗的新梢萌發情況,在半數以上的插穗抽出新芽長出新梢后,方可逐步揭開小拱棚薄膜,揭膜從兩頭同時開始,增加光照,在80%以上插穗抽梢生根后,可全部揭去薄膜和遮陽網進行煉苗。煉苗時間控制在苗長到10cm左右就可出圃。
三、病蟲害防治
紅葉石楠雖然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但是為了提高栽培品質和維護種植效益,仍然要加強病蟲害的管理,要堅持預防為主,結合本地氣候條件,以及往年種植紅葉石楠中多發的病蟲害類型,掌握其爆發規律,從而能夠做到提前應對。對于后期出現的病害與蟲害,也要及時對癥用藥,減少損失。
1.常見病害及防治
(1)葉斑病。該病主要發生于紅葉石楠的葉片上,隨著病情加重在莖上也有出現。發病初期,葉片上可見褐色斑點,隨后斑點逐漸擴大,葉片枯黃。該病主要發生于每年的3、4月份。結合發病規律,要在3月上旬就開始進行葉斑病的防控工作,常用的藥劑是1%波爾多液,采用噴霧形式于每天清晨進行一次,每隔7天噴霧一次,可以取得較好預防效果。如果已經發現有葉斑病,需要及時用藥治理,常用的藥劑是40%的多菌靈500倍液,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噴霧。
(2)灰霉病。該病多發于潮濕、陰雨天氣,并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紅葉石楠整株均可發病,由于空氣濕度較大,在發病部位會出現潰爛、霉層等現象。要注意關注天氣變化,在降雨前提前檢查排水是否暢通,避免地塊積水。發病后盡快使用4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進行噴霧治理。
2.常見蟲害及防治。紅葉石楠栽培中常見的害蟲類型有蚜蟲、蚧殼蟲等幾類。蚜蟲除了會蠶食葉片,影響紅葉石楠的外形美觀外,還會傳播一些病害,例如煤污病等。蚜蟲在干旱時節發生率更高。對于蚜蟲的預防,一是要加強園區水分管理,二是科學確定栽植密度,保證良好的光照條件和通風條件。每年的4月份,第一代蚜蟲開始出現,要及時使用蚜虱凈進行噴霧治理,避免蚜蟲大規模爆發。蚧殼蟲主要分布在植株的新葉和頂芽上,可以在春季噴施20%柴油乳劑800倍液,有效殺死蟲卵。達到預防效果;如果發現多數植株頂芽上均有蚧殼蟲,就需要使用30%的害撲威600倍液進行噴霧滅蟲。
四、結語
紅葉石楠的栽培技術受到了氣候條件、地理環境的影響。在淮北地區栽培紅葉石楠,要想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應當注意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總結以往種植管理經驗,加強栽培技術管理。要重點掌握扦插方法,水分與肥料的用量,以及防治結合處理常見病蟲害。只有掌握這些栽培技術,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紅葉石楠的栽培效益。
參考文獻:
[1]班玉峰,江秀蓮,馮海寶,等.山東臨沂市外來常綠闊葉樹種引種栽培及越冬防護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6,32(3):87-88.
[2]陳漢鑫.彩葉樹種紅葉石楠的特征特性及其在植物造景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3(19):190-192.
作者簡介:趙子華(1972-)男,漢族,安徽臨泉人,臨泉縣黃嶺鎮農業綜合服務站,站長,林業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為林業科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8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