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園中傳統園林植物配置手法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市公園景觀建設逐漸增多,傳統園林植物配置手法的應用,應該更加符合現代化發展需求。文章主要對園林植物配置的應用展開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城市公園;園林植物;植物配置;配置手法
1 引言
隨著城市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清潔空氣的呼聲日益明顯,現代城市的生態環境建設越來越重要,不論是在城市的公共場合、道路兩旁還是濕地公園,不論是高檔社區還是普通小區,不論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工廠企業的大院內,都需要鮮花、青草、綠葉和茂盛、郁郁蔥蔥的植物來進行景觀設計。園林設計已是現代居住環境中必不可缺的要素之一,景觀設計就需要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植物進行組合、排行,實現植物種類的優化配置,給居民提供煥然一新的城市綠化環境。
2 園林植物配置的原則
第一,因地制宜的原則。對于不同地區的城市來說,其氣候、水文環境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在園林植物配置的過程中要根據當地城市的氣候、土壤以及水文條件來合理選擇植物,若不堅持因地制宜的園林植物配置原則,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后續的養護成本,且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長,嚴重的情況下會導致植物死亡。第二,人文原則。人文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植物的顏色、形態以及曲線;另一方面,城市園林綠化目的就是要求各種植物品種要與城市的人文核心相吻合[1]。例如,在園林綠化過程中要在人文原則的基礎上合理選擇灌木與植被,并適當選用一些具有抗旱作用的經濟實用植物。第三,可持續發展原則??沙掷m發展主要是從根據城市園林綠化需求以及人們對于生活環境需求來對園林景觀進行合理的設置,并合理選擇園林植物,以此來促進我國城市生態環境體系的可持續發展,并進一步提高城市園林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的相互適應性。第四,保持自身特點原則。由于我國各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每一座城市都具備自身較為獨特的特點與魅力,為此在對其進行園林設置的過程中,就要根據城市自身的特征來對園林植物進行合理的配置,并在園林綠化過程中充分凸顯各個城市的魅力與個性特點。
3 城市園林綠化中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
3.1 植物配置缺乏新意,層次感欠缺
在城市園林綠化施工中,植物配置主要以草坪與灌木為主,這樣設計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草坪與這些灌木非常普遍,能夠降低園林綠化的成本??墒?,因為只考慮當時建設的成本,而不能夠使園林綠化設計達到美化城市的要求,更不能夠達到改善城市空氣的效果,從而造成了園林自身功能的單一性。并且,這種嚴重缺乏植物配置的設計,導致園林的自身觀賞性嚴重下降,一些游客不能夠感受到自然的氣息,從而導致園林綠化失去了真正的作用。
3.2 缺乏對服務人群的考慮
園林景觀服務于人。因此,園林景觀設計應該更多地體現人性化需求,尤其在植物配置中,園林景觀并非獨立于人類活動之外,而是與之相結合。而在當代某些主題公園與風景區植物配置中,便存在著對服務群體考慮不周的現象。如:在進行兒童游憩空間的植物配置時,存在著有毒花卉種植不當的現象。某些園林設計師為了突顯主題,常把顏色鮮艷的有毒花卉種植在兒童經常觸及的區域,造成意外事件的發生。
3.3 植物配置的生態觀具有片面性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態園林發展理念被廣泛的應用于多個城市的園林景觀設計當中。但在這一過程中,生態園林理念的應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體現在其在實際應用中只考慮到了改善環境溫度、光照、濕度以及大氣環境,但并沒有對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之間的生態交互性進行全面的考慮,同時也沒有對生態系統之間的能量流動以及物質循環進行兼顧,從而就會在植物配置中呈現出一定的片面性[2]。另外,在園林植物配置的過程中,由于將植物配置的重心放在滿足人類暫時需求方面,因此就無法充分滲透于應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這不僅不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同時也不利于在城市園林綠化過程中充分發揮植物配置的生態效益。
4 園林規劃設計中的植物優化配置的具體策略
4.1 實現不同種類的植物科學組合配置
風景園林具有很強的觀賞性,要充分利用不同種植物之間的形態差異來巧妙配置,讓整個風景園林錯落有致。首先,喬灌結合。喬木高達偉岸,灌木枝繁葉茂,兩者結合配置可以體現出樹木的層次感。風景園林在繁花未開之時,通過喬灌結合來調節風景園林的藝術氣息;其次,花草結合。用綠草來襯托花兒的艷麗,用五顏六色的花兒來反襯青草的謙虛和靜謐。植物色彩上的配置是風景園林設計重要手段,風景園林設計中要著重考慮花草色彩生的搭配。
4.2 按照需求開展景觀創作
植物造景的目的是營造優美舒適的自然環境,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隨著園林綠化設計領域的快速發展,園林設計的種類越來越多,可以實現的功能與作用也越來越豐富。因此,必須根據需求進行植物造景與配置。比如,居民小區的小游園就是供人們茶余飯后休閑、鍛煉、娛樂的場所,所以在設計上應盡可能地創造陰涼舒適的自然環境,可利用榕樹、玉蘭等常綠喬木搭配造景,同時搭配石臺、涼亭、健身設施等增添娛樂趣味性。對于大型的園林建造則應注重利用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迎合當地特色設計園林的主要功能,更好地滿足人們的休閑需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4.3 美觀要求
因為現代人群對生活環境質量的要求較高,所以園林綠化植物配置不再是單純的種植植物,而是利用綠化植物的可塑性,構建出多式多樣的藝術造型,提高園林環境的美觀,此項要求在現代已經成為評估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的重要指標。具體來說,園林綠化植物的藝術造型大致分為兩種,即文字造型、立體藝術造型,其中文字造型主要通過修剪、擺放等操作使綠化植物形成各種具有提醒、指示含義的文字,例如方向引導文字等,此類造型可以給園林內游客提供便捷服務;立體藝術造型的表現較多,具體根據設計者想要表達的內容而定,例如為了提高美觀,采用綠化植物構建卡通、寫實等藝術造型,或為了體現文化采用綠化植物構建富有當地獨有文化的造型等,這一類設計對于園林美觀更具幫助[3]。在上述兩項設計當中,同樣需要重視綠化植物配置工作,因為造型設計必然需要將多種植物緊密相連,所以首先就需要考慮到上述的生長環境要求,其次需要考慮到植物色調的要求,即不同的綠色植物,其“綠色”的色調也是不同的,良好的對此進行配置,有利于美觀要求。
4.4 保持植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
要想通過園林植物配置來進一步提升城市園林綠化效果,提升城市整體的綠化效果,確保城市景觀綠環的可持續性,首先就要確保植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在此基礎上,在對植物物種進行配置與選擇的過程中,相關植物配置人員就要對慢性樹種與速生樹種的配置比例作為城市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的研究重點,并根據植物群落的自然發展規律來對速生樹種與長壽樹種進行合理的配置,選取部分慢生樹種作為配置的輔助點,以此來進一步提高植物群落結構的穩定性,從而有效提升城市園林景觀綠化效果。
5 結束語
總之,在園林綠化植物造景與配置過程中,必須充分理解并掌握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的原則,運用科學有效的綠化植物配置對策、方法以提升園林綠化植物造景與配置水平,更好地提高園林景觀的藝術性與觀賞效果,從多方面滿足城市公園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李會芳.植物配置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作用探析[J].現代園藝,2014(4):163~164.
[2] 趙雪松.植物配置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作用[J].科學技術創新,2015(17):205~206.
[3] 田利新.淺談惠州城市園林綠化設計中的植物配置[J].熱帶林業,2014(3):27~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53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