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人們居住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城市生活質量的要求也在不斷的增多。園林綠化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提高城市園林綠化設計,更加符合人們的需求。城市建設水平的高低,不僅體現在城市空間的發展,更體現在園林綠化等細節處的設計。園林綠化空間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通和休閑娛樂。
關鍵詞:園林植物;園林綠化;搭配方法
城市園林綠化景觀設計能夠真實展現出這座城市的特色,并且有效地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為市民和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閑環境。園林植物的合理搭配,不僅能夠增添園林綠化的設計感與時尚感,還可以起到凈化空氣、降低污染的重要功能,所以必須通過合理的園林植物配置來提高園林綠化的層次結構。但是從我國目前大多數的園林綠化設計來看,對于休閑娛樂等方面的設計則無法體現。部分城市的生活街道空間景觀設計毫無亮點,千篇一律;園林綠化空間設計也沒有遵循人本思想,在設計的過程中無法凸顯人的權利。
一、園林植物配置目前存在的不足
1.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忽視植物生長規律。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的快速發展,目前園林綠化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有很多設計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園林綠化方面,不僅設計方案千篇一律,缺少明顯的地方特征,顯得園林綠化植物配置方面比較單調。而且園林綠化工作比較敷衍,對于空間層次感、設計感不夠重視。園林綠化的植物與周邊的環境、生態環境等無法融合,顯得過于突兀,整個園林綠化的空間存在割裂感。園林綠化植物配置的周期非常長,因為這些植物都有較長的生長周期,并且有一定的自身生長特點。但是大多數的園林綠化工作為了能夠短時間內完成任務,所以常常忽視植物生長規律,隨意選擇植物,然后在后期通過不斷的修剪來保持園林景觀的整體樣貌。這樣的做法增加了后期維護成本,也很容易破壞園林景觀的整體性。例如喬木科的植物大多生長發育茂盛,并且植株高大,對陽光、土壤、養分的奪取非常明顯。而灌木科的植株較小,對于土壤和陽光的爭奪比較欠缺,所以如果將兩種植物進行配置,很容易造成灌木植株無法存活,造成資源浪費,缺乏后期延續性。
2.園林設計缺乏人性化與特色。所謂的人性化設計,就是做到“以人為本”,畢竟園林景觀的欣賞對象是普通的群眾。但是從目前來看,很多園林景觀的設計者為了凸顯自己的學識和才能,往往會選擇引進比較稀有的植物種類,盡管這樣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違背了自然規律,不僅耗時費力,而且人們也無法從這些引進的植物中獲得享受。一個城市的園林綠化設計能夠體現出這個城市的歷史風貌、風土人情。但是從目前來看,大部分的園林綠化空間設計缺乏專業人士參與,往往無法結合當地的自然生態、生態環境特色、人文歷史、地域特征等問題,所以造成園林綠化失去地方特色。園林景觀植物配置忽視城市文化的考量。從目前來看,很多的園林景觀設計,尤其是園林植物配置方面都忽略了城市文化與城市形象的重視,無法生動的體現出城市良好的形象,也無法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園林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策略
1.營造良好的空間環境景觀。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單一的色調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的審美要求。為了能夠打造充滿人性化設計的園林綠化,必須加強空間環境景觀的建設,通過融入當地的文化特征,為當地人打造獨特的空間景觀環境,讓人們在出行時也能夠感受到美好的空間環境。
2.園林綠化發展方向。隨著人們自我意識不斷增強,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升,對于美好的生活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生活性街道的設計應該提高生活性街道的生態環境,更好地將現代化生活條件與傳統的生活相融合。園林景觀最讓人難忘的就是地方特征,那種經過文化熏陶的特征永遠揮之不去。所以園林綠化的設計必須要重點加強地方特色的展現,幫助生活性街道更加符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特征。對于園林景觀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充分地將我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進行巧妙的融合,從而既保留傳統文化精髓,尊重古代文化,又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讓整個生態環境更加宜居;在整體規劃的過程中也應該詳細考慮當地實際的地域特點,從而有效利用地域地理環境進行深刻的評價,而且還應該針對特殊的地域特點進行分析,有效保證信息的合理構建,這樣才能夠突出設計重點。應該擴大整體的綠化效果,尤其是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擴大的今天,人們更加渴望親近自然、接近綠色。所以通過整體規劃擴大綠化效果,不僅提高人們的生活品質,而且還能夠更好的實現園林景觀的可持續發展,讓人們的生活充滿自然的鳥語花香。
三、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實例
筆者針對參與過的南方某公園園林綠化案例進行分析,從而更好的說明園林植物配置的具體應用。由于該公園內部的綠化植物種類比較齊全,包括了48種喬木,占據總數的44%左右,43種灌木,占據總數的35%左右,還有藤本、竹子等植物。該公園的植物有大量的灌木植物,并且還有豐富的薔薇科、??埔约澳咎m科等植被,說明該地區的氣候條件為亞熱帶氣候。
在進行景觀園林設計時,筆者考慮了該公園的植物群落構成。由于主要的群落結構包括喬木、灌叢、林帶、草地等,所以在設計時,筆者考慮了垂直結構的植物配置,這樣既能夠將該地區的植被特點全部展現,而且還可以形成比較明顯的落差,讓游客在瀏覽的過程中產生不斷探索的獵奇心理。整個垂直結構分為3個層次,依次為喬木、灌木、草叢。這樣由矮變高的結構設計可以充分展現出綠色植物景觀的多樣性。
可以利用自然式的樹木配置方式來展現園林景觀的原生態、純自然的特點,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最大程度上還原公園的整個生態系統。自然式配置形式包括了孤植與叢植的對比搭配形式,例如在湖邊采用了多棵合歡樹與單株柳樹的樣式,既能夠有效地將中心湖與公園的其他空間區域進行自然隔離,又能夠產生一種朦朧的構圖美感,讓游人產生“河邊的金柳,是夕陽的伴娘”這樣詩意的感覺。也極大的提升了中心湖的欣賞價值;在雕塑廣場的周圍,通過叢植搭配的方式,將棕櫚樹、龍抓槐、建蘭等多種樹木不等距的種植,形成一個整體,將雕塑廣場與周圍生態環境進行隔離,提高了雕塑廣場內部空間的整體感。
上述的配置方式具有較強的隨意性,所以在植物配置的過程中給人一種隨和的感覺,讓游客能夠自由徜徉在公園之中。但是在公園中心廣場,筆者為了體現出中心廣場的主體地位,所以采用了規則式的樹木培植,這樣的方式能夠讓中心廣場看起來更加莊重典雅,非常適合舉辦各種文體活動。規則式樹木配置方式有行植、正方形栽植、長方形栽植等不同的形式,筆者根據中心廣場的作用選擇了長方形栽植的形式,提高了中心廣場的整體感與凝聚力。
四、結語
本文針對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進行分析,針對園林綠化植物配置忽視植物生長規律、園林設計缺乏人性化與特色等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并且提出了營造良好的空間環境景觀園林綠化等,通過這些對策,能夠更好地促進園林植物配置的效果,提高園林綠化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洋.談生態設計在園林植物景觀配置中的應用[J].門窗,2014(3):210,212.
[2]姬學信,魏沖紅.彩葉植物在園林植物配置中的應用[J].北京農業,2013(24):41-4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027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