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體育旅游發展的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大眾注重于精神文明和體育運動活動的追求以及自身的健康狀態,通過現代旅游業和體育運動結合成的產物,成為人們生活的新時尚和休閑的新方向。
關鍵詞:體育旅游;休閑;新時代趨勢;發展
“體育+旅游”成為當代大眾主要活動之一。在國外體育旅游業發展歷程中,據記載,公元前776年的古奧林匹克運動會可以說是體育旅游的最早起源點,古羅馬人將體育和旅游結合了起來,打破了以往體育活動單一的賽制模式。到了19世紀,國外一系列旅游活動和理念的推廣,“體育+旅游”作為一種產業已初見端倪。在西方發達國家,體育旅游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之一。在我國體育旅游業的興起與發展中,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體育旅游業得到不斷發展,尤其是近年來,大眾們的消費理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經濟能力的富余,逐漸在改變,感受大自然,享受體育帶來的快樂。體育旅游將這種休閑消費和體育旅游情懷、體育健身、體育文化、體育娛樂體驗多者融合在一起,休閑而內含創意,高尚而富含情趣,實用而蘊含文化,顯示出無限的魅力,深受各類群眾的喜愛。隨著體育旅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價值逐步顯現,我國各級政府在政策制定和產業規劃指導等方面均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出臺了系列相關政策,通過國家強制力統籌體育旅游資源,努力破除體制機制上的障礙壁壘,促進體育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發展,為體育旅游發展創造了積極、寬松的政策和制度環境。有關部門大力支持體育旅游的開發與發展,加之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各地方積極舉辦體育旅游項目,為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我國體育旅游資源豐富、具有較多的可開發項目、集成度較大,多數旅行社都積極將體育旅游項目作為其主要的業務發展,開發多樣化的體育旅游產品體系,優化服務系統,提高游客流量,不斷挖掘體育旅游具備的巨大發展空間,逐步樹立地域和品牌特色優勢。如東北地區利用冰雪資源,西北地區聚焦登山探險,西南地區重點開發民族民俗項目等。一種新的休閑方式,日益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既順應時代消費趨勢,又滿足市場需求,具備“體育+旅游”雙重性質的新型產業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使體育旅游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重要力量。
1.體育旅游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中國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體育產業自身特性滿足現階段消費者心理需求的背景下,“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顯得尤其重要。
1.1融合大眾消費需求
伴隨著居民健身意識的增強,體育這種“積極的生活方式”成為生活的主流,并影響著人們的出游選擇,全民對運動的熱情是體育旅游游客形成的推動。據統計,目前國內旅游者中以健身、康復、休閑旅游為目的的旅游人數較多,體育旅游已經成為一種健康的休閑方式。因此,大力發展體育旅游是適應大眾旅游和大眾體育時代的形勢,是落實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促進民生幸福的重大舉措。
1.2加強文化傳播交流的好渠道
旅游活動本身是一種具有不同文化傳統的人群之間相互接觸的活動?!绑w育+旅游”開展必對社會文化產生影響。各地因地制宜,形成獨特的文化特色,樹立獨特的文化形象,并與體育競技、體育探索的精神融合一起,有利于豐富文化內涵,培育真正的文化傳播,樹立良好的主體形象。
1.3增強地域知名度,拓展社會效益
體育旅游的開展使得城市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完善了城市基礎設施,改善了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城市面貌的更新。體育賽事的舉辦還能吸引人流,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提高城市知名度,例如最受全球熱潮關注的奧運會,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舉辦國的體育旅游發展有較強的帶動作用。
1.4穩定國家產業結構與經濟杠桿
體育資源的開發和旅游產業的發展,有助于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先導產業,將大大帶動第三產業的發展,進而調整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例構成。體育旅游產業是由兩個傳統行業結合所產生的全新產業,兩個行業缺一不可,不僅是互相支持,而是要直接產業融合。此外,由于旅游產業的關聯度比較大、鏈條比較長,故旅游業的發展可帶動和促進許多相關行業的發展。例如旅游活動的開展可增加就業機會,大量吸納社會閑散勞動力。
2.體育旅游發展的措施
2.1滿足需求,融合當地元素吸引關注
在體驗經濟時代,靜態的自然觀光旅游所占市場份額日益下降,人們更傾向于參與性強、體驗機會多、氛圍熱烈的體驗旅游。為了滿足游客對體育項目的需求,同時注重打造賽事和當地旅游元素相融合的旅游產品,部分地區舉辦富有挑戰性和吸引力的賽事活動或體育項目。因為體育賽事尤其是大型體育賽事不僅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體驗需求也能給人們帶來審美體驗享受。
2.2尋找新形式,促進多元化發展
由于旅游者對體育旅游產品的需求檔次存在差異,因而在調整和優化體育旅游產品結構時,應基于目標消費群體的不同層次以及多元化需求制定符合個性化需求的體育旅游產品開發策略。針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尋找新形式來加深體育和旅游的融合度,提供不同檔次和價位的體育旅游產品,既要有符合高消費階層的高品位、精加工的體育旅游產品,又要有適合大眾消費水平的中低端體育旅游產品,讓體育旅游成為更多人喜歡、愿意參與的休閑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產品組合戰略競爭優勢。
2.3整合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差異化特色發展
我國地域廣、資源豐富,在體育旅游的開發上應因地制宜、凸顯特色。各區域在開發體育旅游產品時,應推進體育旅游產品的區域化,打造彰顯具有區域特色的主題體育旅游產品。同時還要加強局部區域體育設施的開放和各類體育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做到不閑置資源,不忽略任何群體,不降低服務質量,不做重復性、重規模、輕質量等開發,要使各項資源發揮其應有的效應。要在區域內統一規劃、重點突破,著力在特定類型培育一到幾個精品,以此構成類型多樣、特色鮮明、互有差異的體育旅游產品結構,避免各區域體育旅游產品雷同、趨同、同質化現象。通過持續加大宣傳和市場培育,打造出具備精品優勢品牌,逐步擴大其從國內區域塊上往國際路線發展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2.4加大對民族民俗體育文化內涵的挖掘,豐富體育旅游文化
我國是個文化底蘊極為深厚的國家,各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了絢爛多彩、各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這為各地區開發體育旅游產品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撐。但是,我國很多地區在開發民族民俗體育旅游產品時,缺乏對其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缺乏“原汁原味”的本民族特色,尤其缺乏對當地歷史、民俗、藝術、傳說、宗教、民間故事、諺語等文化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致使“大多數民族民俗體育旅游活動僅是民族體育技能動作的簡單模仿和參與,沒有人文性、民俗性,故事性等文化背景的支撐映襯”。因此,加大對體育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和開發是培育特色體育旅游產品的一個重要途徑。
2.5重視體育旅游基礎設施,強化管理制度
眾所周知,體育旅游的發展離不開體育旅游基礎設施作為物質基礎,體育旅游基礎設施是體育旅游發展的硬件,其安全性是體育旅游發展的重要前提。與一般旅游活動不同,很多體育旅游項目需要借助專業器械才能完成,如滑雪所需的滑雪板、索道、滑雪器具等;漂流必備的竹排、木筏、橡皮艇、救生設備工具等,對這些專業器械使用不當就會造成一定的風險。
“體育+旅游”是在新時代下人們追求健康生活的一種狀態,單一的體育產業面對大眾發展空間有限,“體育+旅游”持續發展的新的生命力,展現新的旅游休閑發展模式,既符合旅游產業從觀光度假轉型升級為體驗參與運動的需求,也反映了體育旅游休閑化的趨勢和大眾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譚景峰.打造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新業態[N].中國體育報,2018-12-24(007)
[2]代曉玲,曹衛,劉真,張婕.我國濱海體育旅游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11):95-99.
[3]沈麗玲,應淑娟.體育旅游產業特征及發展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8,8(28):222+224.
[4]鄧維霞,張兆龍,曹沖.“旅游+”背景下大力發展麗江市體育旅游的思考[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1):55+54.
[5]楊旭.關于體育產業與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路徑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8,8(32):255-256.
[6]姚欣雨.體育旅游產業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發展模式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11):90.
[7]王蕊.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發展路徑解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8,34(05):81-83.
[8]陳彩云,劉東興,蔣亮,張軼.體育旅游發展現狀及對策[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8(10):59.
作者簡介:
馮勤輝(1986.3- ),男,廣東徐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教育;
陳曉君(1998.4- ),女,廣東陸豐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6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