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質健康測試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2002年以來,國家大力推廣落實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要求各高校嚴格落實此項工作。然而各個高校在具體組織落實過程依然出現一系列問題,本文從測試工作開始前、測試中、測試后三個方面對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并提出呼吁學校領導提高重視程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體育教師和學生積極性、切實落實與評獎評優和畢業相關聯等政策要求、優化完善評價反饋措施等優化測試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 高校 體質健康測試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為了大力推進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自2002年開始試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簡稱《標準》),在不斷總結經驗和結合新形勢進行修改和完善后于2007年開始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實施。2014年《教育部關于印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三個文件的通知》(教體藝〔2014〕3號)要求學院進一步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將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與學校教育工作及體育工作考核評估相結合。在這樣一系列政策指導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在全國每年均如火如荼開展起來。組織測試、上報數據、數據統計分析、數據分析結果反饋等等,一番熱鬧非凡的工作中其實存在著一系列這樣那樣的問題,現就這些問題進行一些匯總和探析,以期引起重視和糾正。
1測試工作開始前存在的問題
1.1學校領導層重視不夠致使經費不足、協作不力
“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點往往是高校主要領導在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會著重強調的,然而在具體落實中往往顯得重視不足。這點在經費保障、各部門協調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楊偉偉(2018年)在對連云港市高校體質健康測試實施情況調查中發現“有的學校在體質測試上可以支出的經費為1 萬元”,“有老師反應,體質測試工作是義務的,沒有收到過勞務費”。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缺乏經費保障,測試儀器得不到及時更新,數據有效性就難于保證;測試工作人員如果沒有任何勞務報酬,僅僅憑借一份熱情、責任去實施,消極怠工肯定是必然結果。
《標準》實施辦法要求測試工作“在校長領導下,由學校體育教研部門、教務部門、校醫院(醫務室)、學工部門、輔導員(班主任)協同配合共同組織實施”。然而在實際操作中,測試工作往往是學校領導直接要求體育部門全權負責,體育部門再尋求其他部門的支持。比如:測試現場的醫務人員支持,需要和后勤部溝通,由后勤部分再跟醫務室協調醫生值班;測試工作具體事宜的通知、測試現場學生的組織,需要各學生所在學院下達任務給輔導員進行協助;測試過程中的違紀處置、測試結束后評價獎勵,需要學工部協同學生所在學院一同處理等等。這一系列的情況非常需要學校領導層給予重視,進行協調。
總之,大部分高校主要領導對體質健康測試工作的態度還僅僅停留在面上“很重要”,實際操作中大大折扣。這也是引發其它問題的根本原因。
1.2體育教師和參測學生積極性不足
體育教師無疑是完成測試工作的主要依托,然而體育教師本身就承擔著繁重的體育教學、訓練任務和科研壓力。面對這份感覺“額外”增加的工作,體育教師的積極性可想而知。即便某些高校有勞務費發放,在缺乏工作評價機制時往往出現“干好干壞、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情況,惡性循環下教師的積極性一樣會下降。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直面學生,對《標準》相關情況的宣傳工作有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對剛剛進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然而,體育教師的積極性不足致使宣傳不深入,學生們對體質健康測試的重視程度勢必有所下降。李晨(2014)在內蒙古工業大學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的認識程度調查中發現有高達63.7%的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的本質不太理解或不理解,49%的同學對體質健康測試持“與我無關”、“敷衍”的態度。測試過程中不少學生消極測試,在身體機能和素質項目上根本沒有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水平。
2測試工作進行中存在的問題
2.1測試的規范性要求不足
浙江省每年都會由教育廳組織專家組對各個高校的《標準》實施情況進行抽查,然而抽查結果顯示學生們的及格率、良好率和優秀率和各個高校上報教育部系統內的數據比較總是有不少高校會略低。這里面誠然有抽查數據誤差的影響,然而抽查專家組測試的規范性要求比學校自己組織的時候更為嚴格也有很大關系。學校自身組織測試過程中對測試項目的規范要求有所降低一般有兩種原因:(1)學校測試過程中有意為之,因為國家教育部發文強調“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三年下降的地區和學校,在教育工作評估和評優評先中實行一票否決”,這就使得部分高校在測試過程中刻意降低要求;(2)測試工作人員對項目測試方法的掌握不足或者責任心不夠,這點尤其體現在引體向上、一分鐘仰臥起坐等項目。因為這些項目要求測試工作人員對該項目的測試方法有更細致的理解,對被測試者有更加細致嚴格的要求。
2.2測試作弊情況較為突出
《標準》測試過程中的作弊行為和其它文化課考試作弊行為相比較為突出。除了學生們對體質健康測試意義認識不足、態度消極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缺乏有效的處罰措施和處罰依據。體育工作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被邊緣化,這已經是很多體育工作者的共識。體質健康測試工作僅僅是體育工作的一部分,其受重視程度定然更加不足。各個高校學工部在學生獎懲管理辦法制定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學生在體質測試中的行為規范,教務部更難于把體質測試像文化課考試一樣等同相待在制定考試管理辦法時把體質測試作弊行為納入其中,這就使得在測試過程中體育部門發現作弊行為時更多時候只是進行批評教育而已,對其他學生的警示作用不大。
2.3免測辦理過于簡單化
因病、殘而喪失運動能力的學生,免于參加《標準》測試同時不限制評獎評優資格。辦理過程需要提供醫療單位證明,再經過學校體育部門核準即可。由于政策文件缺乏“醫療單位”資質要求,有些學生甚至于拿著一份社區醫院的證明材料進行辦理,學校體育部門未避免承擔意外風險,往往在審核時候直接通過。免測辦理過于簡單,使得辦理免測的學生大部分僅僅是為了逃避測試而辦理免測并不真的是身體原因喪失運動能力辦理免測。除此之外,《標準》實施辦法要求“填寫《免予執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申請表》,存入學生檔案”,然而實際操作中也往往并未存入學生檔案,一定程度上又助長了這種情況的發生。 3測試工作結束后的存在的問題
3.1學生評價工作未嚴格按照政策要求實施
《標準》實施辦法要求“測試成績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三好學生、獎學金評選”、“學生畢業時,《標準》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肄業處理”。然而在實際評價中,有些高校在評獎評優中并未參考學生《標準》成績或者降低要求只要達到“及格”標準即可參加評選。至于成績不足50分肄業處理更是鮮有高校嚴格落實,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標準》設定之初的“激勵作用”設想,學生們積極準備、積極參與的思想難于有效調動起來。
3.2測試成績反饋不充分
《標準》評價效能設計之初的目標應該是通過反饋評價能夠刺激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所以測試成績的反饋能否引起學生對自我體質狀況的關注并產生對應的認知和行為改變是國家大力推進此項工作的關鍵。目前,學生得到的反饋有時候僅僅是各項目成績、等級,總成績是否達標等等,很少可以得到個人數據的歷年縱向對比,以及年級、性別的橫向對比,更難于得到針對性的運動處方建議。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面對較差的體質健康成績也很難產生像患病一樣的緊迫感,往往也就缺乏主動鍛煉的動力?!稑藴省吩u價效能設計之初的目標也就很難實現。
4優化高校學生體質測試工作的建議
4.1體育部門要呼吁學校領導層重視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
體育部門應該加強與學校主管領導的溝通,強化領導對體質測試工作重要程度認可的同時呼吁領導切實主動解決測試工作所面臨的各類實際問題。設立專項經費確保測試設備、數據處理系統的及時更新,解決測試工作人員加班勞務報酬不足問題;牽頭協調相關部門分擔體質測試所涉及的宣傳、組織、測試、后勤保障、數據處理、建檔、違紀處理、反饋干預等工作,避免測試工作僅僅由體育部門基本完成測試收集上報就算結束。
4.2強化宣傳教育,提高體育教師和參測學生積極性
體育教師作為體育部門具體落實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重要依托,他們對測試工作的態度及落實情況極大的影響著學生們對測試的認真程度和測試結果的有效性。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宣傳教育工作,使其改變對測試工作是“額外”增加的負擔的認識,充分了解國家教育部、體育總局著力落實此項的工作的重要意義。在體育教學和訓練過程中逐步加大加深對學生們的宣傳教育,介紹體質健康測試成績與評獎評優、畢業重要關系,不斷喚醒其積極性,讓其自主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
4.3切實落實《標準》實施辦法具體要求,激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標準》激勵作用的重要手段就是將其與學生評獎評優、畢業等關系學生在校發展的關鍵事項相關聯。然而在具體落實中,不少高校考慮到可能對學校的招生、就業產生不利影響,或者可能出現大范圍不能畢業的群體事件沒有參照政策要求實施或者將政策要求大折落實,使得《標準》的激勵作用大打折扣。各個高校應該刨除這些想法,更多的《標準》實施的本質意義出發切實落實具體要求,激勵學生運動參與體育鍛煉。
4.4探索體質測試工作學分制,減少測試違紀行為
測試工作中作弊行為較為突出的問題一直存在,更重要的原因是處置缺乏依據或者處置措施難以達到警示作用。探索將《標準》測試學分制,一方面落實關于“《標準》測試的成績達不到50分者按肄業處理”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將《標準》測試課程化,對于測試過程中的各種違紀行為就可以參照課程考試考核違紀管理辦法進行處理,警示作用就更加突出。
4.5完善測試成績評價反饋措施
測試結果評價反饋工作是整個測試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部分是否有效落實是《標準》實施目標能否達成的關鍵。目前的評價反饋工作所起到的激勵作用還非常有限,學生對測試結果的好壞并沒有非常關心,即便關心也并不清晰后續要采取什么樣的有效鍛煉措施。這就非常需要更加細致完善的反饋,比如讓學生及學生家長清楚了解學生自身目前的身體狀況、歷年來體質變化情況、同學間體質對比情況,體質改善的方向是什么、可采取的鍛煉方法和內容有哪些、鍛煉過程中出現什么問題可以在哪個部門哪位老師尋求咨詢等等,這樣才能夠有效激勵學生提高運動參與度,最終達到提升體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戴霞,朱琳,謝紅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評價效能的反思與優化——大學生體質健康預警機制的構建[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03):75-82.
[2] 李晨.高校體質健康測試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30(09):43-44.
[3] 林振華,林宇,萬文博.大學生體質健康預警機制構建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18,40(06):79-85.
[4] 彭三鷹.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工作若干問題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4,4(35):175-176.
[5] 武東海,明應安,趙云雷,孫國棟.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問題反思與策略優化[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02):52-54.
[6] 楊偉偉.連云港市高校體質健康測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26(02):37-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1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