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高中知識銜接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是即有循序漸進的又有密不可分的統一的地理知識系統。由于在初中地理學科不參加中考,初三一年不學地理,學生不重視地理學習。上高一又開始學地理,很多新生基礎較差,再加上初中地理學習以記憶為主,而高中地理注重培養學生地理原理和規律的分析和運用能力,因此新生很難適應高中地理學習,最后出現掉隊和分化現象。雖然近幾年有很多一線老師和學者也研究過初高地理知識銜接策略,但具體落實到每一章每一節上的策略較少,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落實到具體地理知識銜接上更為重要。下面以《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為例,談一談初高中地理知識銜接策略。
關鍵詞 地理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1深入了解初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差異
初中地理課程提出我國的工業的課程標準要求是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分布特點,了解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狀況。而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是分析工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以及結合實例說明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2分析《工業地域形成與發展》初高中地理教材內容的差異
從內容看,高中地理教學與初中地理相比,深度掘進,廣度擴寬,梯度增強,角度多維,這正是高中生難以適應地理學習的重要原因。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講述世界地理主要分區和國家、中國各分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高中地理側重于論述地理環境各要素形成原理和發展變化的規律,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初中地理教材工業地理知識分散在各個區域的章節里,而高中地理教材工業主要集中在必修二第四章《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初中地理工業主要涉及的主要國家和地區有俄羅斯、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美國、巴西及我國的四大工業基地和東北工業,主要講了工業的分布。高中工業地理主要用過案例介紹了工業區位選擇和工業地域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以及人地關系。有些區域的工業地理問題是需要讀圖分析,材料分析,運用所學知識才能解決,光背課本上知識是解決不了的。高中教材內容的這種設計就充分體現了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就是讓學生掌握地理原理和規律,學會運用地理知識和分析地理問題,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3形成《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導學案集和靈活運用思維導圖
3.1精心設計導學案,形成《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導學案集
導學案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起到至關重要重要的作用,它是地理課堂教學的知識載體,決定著知識范圍和深度。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比較差,如果課堂上按傳統的教師一言堂上課,大部分學生是什么也不記,課堂的效率很低。但是學生手里有導學案了大部分同學很愿意填寫學案,所以在課堂上必須有東西做,不能干講,師生相互交流學案,掌握地理知識。導學案的使用,能節省很多時間,讓學生快速地了解本課的學習目標,重難點和學習過程。能夠使學生集中精力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感覺很輕松,但是課外教師的備課加倍地增加了,只有精心設計的導學案才能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了地理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們需要隨時隨地集體備課,不斷地改進學案,調整難易度,制作和編輯新的導學案。
3.2靈活運用思維導圖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們的教學方法也要與時俱進,取長補短,促進高中地理教學。思維導圖是一種較新穎的教學方法,靈活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高中地理知識點較多,記憶難度,并且側重揭示各地理要素之間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這種圖能直觀地展現各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系,使學生更容易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運用思維導圖時教師給出一部分,剩下的讓學生嘗試繪出,最后教師進行評價。繪圖的過程就是思考地理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畫出思維導圖,達到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的目的。思維導圖具體運用可以靈活些,如在單元復習時,圍繞整個《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內容及所涉及的初中知識點讓學生自主完成單元思維導圖。
4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
在《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教學過程中,以導學案和多媒體課件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對學案上的一些問題,先提問學生,然后再用課件給出答案,節約時間,易于理解。還有對一些圖表用多媒體課件解讀更為直觀,快捷。要不然教師需要在黑板畫一遍圖很費時間,效果不好,如果不畫圖,只憑教師用嘴說,很難讓學生去理解解讀過程,如工業區位模式圖的判讀,用多媒體技術方便了很多。現在很多學校用的是觸摸屏的大屏幕電腦,用課件打開之后可以任意的寫和畫,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如傳統工業區和新工業區的分布圖,可以用多媒體課件進行鏈接和展示,可以放大縮小,隨時地翻閱圖片,分析各種信息和材料。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雖然能幫我們解決很多問題,但是不能濫用,要合理使用,要不然會起到反作用。
5加強《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讀圖練習
學習地理離不開地圖,在解讀地圖的過程中就能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初中地理主要講了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地球和地圖,這部分內容涉及到區域很多,但是由于時隔一年多的時間,學生對這些區域的認識幾乎都忘光了。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讀圖能力極差。如,講必修二工業時,問學生我國四大工業基地,能全說對的很少,大部分是知道一部分,在接著讓學生在圖上指一指時,指出地方不準確。所以想讓學生順利地掌握工業地理知識,我認為將所涉及到的世界和中國工業區域圖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很有必要的,這樣才能讓學生從初中地理向高中地理有梯度地過渡,起到溫故而知新的作用。再比如,講德國魯爾工業區,分析工業區位條件,不是讓學生直說出來文字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通過讀圖提煉這些區位條件,培養學生以圖文結合的方式記憶、理解和分析區域工業區位條件,為以后的地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初中地理以區域地理為主,是高中地理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初高中地理知識銜接點的學習中應多加強區域讀圖、填圖練習,提高學生地理思維能力,來適應高中地理學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