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國內MOOC研究現狀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文章對2012—2018年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的1173篇與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相關的研究論文進行計量分析。從年度發文量、高影響力文獻、刊文期刊、學科分布、研究結構、基金、關鍵詞等維度,闡述了國內MOOC研究現狀,并對MOOC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關鍵詞 MOOC 現狀 計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在2012年“MOOC元年”的熱潮下,國內各大高校積極引進國外課程并發布中文MOOC平臺。同時,與國外合作的網易通過網易云課堂開放MOOC課程,與“愛課程網”合作推出“中國大學MOOC”項目。希望通過文獻計量分析了解MOOC現階段發展狀況,把握MOOC發展的大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為文獻計量方法,數據來源為“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時間為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為了更準確分析文獻,本文的專業檢索式為“TI=('MOOC'+ '慕課'+ 'MOOCs'+'Mobi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網絡開放式課程')”,檢索結果共1173篇。
  1現狀分析
  1.1發文量
  發文量可以直觀地反映某一學科的發展狀況,是衡量某一學科領域文獻數量變化的重要指標。2012-2018年國內關于MOOC研究發文總量共計1173篇,由圖1可知,其文獻數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分布于各年。CSSCI數據庫收錄關于MOOC方面的文獻始于2012年,且僅為3篇,2015年達到現階段頂峰335篇,而后雖有所減少,但數量仍較大。發文量的迅速增多反映著MOOC這一研究課題的持續關注度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1.2高影響力文獻
  文獻被引率是評價文獻水平的指標之一,反應了該論文在學術影響力上的高低程度。想要了解某個學術領域的學科帶頭人時,通常可以通過這門學科已發表的論文數來衡量。從表1可知這些文獻在MOOC研究中學術影響程度的高低。排名第一的是收錄在清華大學教育研究,作者為康葉欽的《在線教育的“后MOOC時代”——SPOC解析》,共被引用904次,其主要內容是回顧MOOC的成就與問題,解析SPOC優勢。排名第二的是收錄在江蘇高教,作者為王文禮的《MOOC的發展對其高等教育的影響》,共被引用794次,其主要內容是研究MOOC發展對高等教育模式的影響和作用。排名第三的是來源遠程教育雜志的《大規模網絡開放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典型項目特征分析及啟示》,共被引用648次,其對MOOC的項目特征進行了分析并從中得到相關啟示,從而更好的去深入這個典型項目研究。其他排名比較靠前的分別是《基于關聯主義的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MOOC)及其學習支持》,《MOOC:一種基于連通主義的巨型開放課程模式》,《MOOC的發展歷程與主要特征分析》等,從翻轉課堂等角度闡述了慕課的發展方向。
  1.3刊文期刊
  表2整理了2012-2018年MOOC研究領域的來源期刊,共1173篇論文分布在12種文獻期刊上。由表2可知,相關研究文獻主要發表在教育類出版機構,分別有現代教育技術期刊、中國電化教育期刊、電化教育研究期刊、中國遠程教育期刊、開放教育研究期刊、遠程教育雜志期刊、現代遠程教育研究期刊、現代遠距離教育期刊。教育類刊文量占總刊文量的79.5%。其中現代教育技術期刊刊載數量最多,刊文量為為93篇。
  1.4學科分布
  從學科分布統計來看,發文數量前11位的學科如表3所示,其中發文數量最多的學科是教育類學科,共發文1055篇,占被統計總篇數的74.9%。其次,圖書情報檔案、語言、新聞傳播、法學、4個學科共發文318篇(208≥發文數量≥19),占被統計總篇數的22.6%。由此可見,教育、圖書情報檔案、語言、新聞傳播、法學是與MOOC相關期刊論文所屬的主要學科。
  1.5研究機構
  與MOOC相關期刊論文發文數量前16名研究機構是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等。在發文數量排名中,北京大學排名第1。211、985高校在開展MOOC研究中優勢明顯。良好的教育資源對MOOC的研究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重用,反過來,MOOC的發展必定對教育模式的改革產生巨大的推動力(見表4)。
  1.6基金
  國內MOOC研究分析項目的資助基金來源涵蓋了國家級,省部級和市級項目。資助論文發表最多的TOP15基金共資助發表論文 206 篇。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發表的論文最多(81篇),第二、第三分別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51篇)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篇)。MOOC的研究與發展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扶持,而其研究深入性所帶來的豐富研究成果必定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與國家實力的提高起到根本性作用(見表5)。
  1.7關鍵詞
  根據表6所示,關鍵詞排名前3位的是MOOC模式、慕課(合并了大規模在線課程)和圖書館(合并了高校圖書館),出現頻次占選取的關鍵詞總頻次的80.1%,這表明,目前研究的主題主要是與MOOC模式、慕課和圖書館相關。排名之后的關鍵詞分別為高等教育、翻轉課堂、在線教育、教學改革、教學模式、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混合式教學、影響因素、信息素養。
  2研究結論
  研究表明,MOOC的被研究關注度不斷提高,發展形勢良好,研究空間比較大;MOOC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MOOC對教育的影響、MOOC的發展及特征和MOOC的教學模式;MOOC 發文量較高的多是教育類期刊,集中性較高;MOOC 研究交叉學科領域主要集中在教育、圖書情報檔案、語言,新聞傳播,法學等領域,另外在計算機,體育等領域也有較大的載文量;MOOC 研究的主要機構,其中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為代表的綜合型大學和以北京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為代表的師范類大學;基金來源主要以國家基金為主,說明了國家政府對其研究的重視;而且研究的視角比較全面,多方位研究給慕課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未來展望
  國內MOOC領域經過了幾年的迅速發展,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大量國內學者發表了專業領域的研究文獻,對這些文獻進行計量統計,分析評價,有利于對MOOC的研究,并對國內MOOC 的發展有一定幫助。但是國內MOOC的研究方向需要去深化和拓展,具體有以下幾個方向:
 ?。?)將MOOC網絡學習模式與高校學科教學方式結合,對MOOC本身具有的學習資源進行利用和共享,在高校課堂上形成良好的教學互動,加深學生學習印象。這樣能夠更大程度地發揮MOOC模式本身所具備的知識資源傳播性,在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也有利于MOOC 自身長遠發展與趨勢變革。
 ?。?)加強在M00C 背景下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解決其存在的問題并得出相關對策,一方面使其契合MOOC網絡教學模式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各高校的師資力量。
 ?。?)各高校應做好MOOC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包括引進對MOOC有深入研究及較高實踐能力的人才、進行相關課程培訓加強技能水平、儲備MOOC專業人才。
 ?。?)加強國內MOOC研究技術能力,借鑒國外優秀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并形成自己獨有的發展模式,將技術提高和教育發展相結合,相輔相成。
 ?。?)繼續將MOOC資源共享模式與大數據分析技術結合,將大量的、豐富的教學內容提供給學習者,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嘉興學院2018年重點科研項目“大學生持續使用慕課(MOOC)的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NH85178441。
  參考文獻
  [1] 楊紅崗,蘇楠,吳銀雪,楊林.國內數字化作品版權保護的研究態勢——基于文獻計量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J].情報雜志,2012,31(08):114-118+102.
  [2] 李加軍,黃麗英.國內MOOC研究文獻計量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17(06):36-41.
  [3] 趙晨嘉.國內MOOC研究熱點與發展趨勢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40):349-354+359.
  [4] 馬蕓,鄭燕林,付希金.國內外MOOC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及支持策略探究[J].現代情報,2017,37(10):151-157.
  [5] 趙慧杰.大數據背景下MOOC重構大學教學體系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36):29-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72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