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生行為習慣與心理健康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新疆學部是紹興市職教中心大家庭中一個特殊的成員,來自遙遠新疆的學生在這里求學。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方的風俗和習慣,新疆和紹興相隔甚遠,由于環境、飲食、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異也養成了不同的性格特點。學生不遠萬里到紹興來求學,無論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感覺相當的不習慣,正值青春期的他們更需要特別的呵護,但正因為這種特別的呵護也助長了一些學生“變本加厲”的索取,關愛被動變成“溺愛”,甚至會影響到班級的正常教學秩序,因此需要教師從根源做到因人而異的關愛,教會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與被愛。
  [關    鍵   詞]  差異;行為習慣;因人而異;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266-02
   一、新疆內職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分析
   中職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學生,盡管新疆內職班的學生大多數為少數民族,但他們和其他地區的中職生一樣具有這一時期青少年所具有的身心特點。首先,他們的年齡一般在15至18歲之間,正屬于青年初期,是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關鍵的時期。其次,新疆內職班的學生也和大多數的中職生一樣,有的是成績差沒能升入普通高中的、有的是來自單親家庭或經濟困難的家庭等,再加之作為西北地區的民族,新疆內職班的學生不僅具有性格豪爽、熱情大方的特點,同時也爭強好勝,容易沖動且不計后果。這也易致使他們的內心世界相較于一般青少年而言是更加不穩定和不平衡的,相對于一般高中生來說,在這些種種因素的影響下,他們的心理健康本就更容易出現問題,再加上家庭環境、社會因素、同學相處不和睦等諸多因素的不穩定性,更易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狀況。
   其中,尤為需要關注的是孩子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將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會形成不同的性格、人生價值觀、世界觀及人生態度。可以說孩子的成長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周圍環境的影響。孩子早期大約有2/3的時間要在家庭中度過,而且完全依賴于家庭成員,所以家庭環境將對孩子一生成長的方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于這一點,新疆內職班的學生同樣也不例外,同時,和其他大多數中職生所較為特殊的一點是學生不遠萬里從新疆的各個地州到紹興來求學,紹興對他們來說是完全陌生的新環境,并且這幾乎是所有學生第一次遠離家鄉和親人,有些人甚至在此之前連自家的小縣城都沒有出去過,因此,這使很多學生無論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感覺相當的不習慣,心理上會極具脆弱。正值青春期的他們更需要特別的呵護,但正因為這種特別的呵護也助長了一些學生“變本加厲”的索取,關愛被動變成“溺愛”,甚至會影響班級的正常教學秩序,因此需要教師從根源做到因人而異的關愛,教會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與被愛。
   下文我將列舉兩個“關愛被動成‘溺愛’”的實際案例來剖析在關愛的過程中“因材施愛”的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及結果
   (一)案例背景
   案例一:13新疆財會班小努(因保護個人隱私,以下學生全名均為簡稱)同學,平時在班中的表現是性格偶有靦腆、又偶有調皮,和同學相處較為和睦、尊重老師的這么一位姑娘,但由于從小父母離異,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所以內心其實是一個很沒有安全感、極度渴求關愛的學生。
   案例二:15新疆服裝班小木(因保護個人隱私,以下學生全名均為簡稱)同學,家中父母雙全,又是家中老小,由于和父母及姊妹之間的年齡差距較大,父母和家中姊妹都比較偏愛或者寵愛她,是一個從小被慣著長大的孩子。平時在班級中積極爭先,喜歡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夸贊。在和同學相處的過程中,也較為自我,希望事事都能達到她的期望,稍有不順就會表現在臉上。
   這兩位學生雖然家庭環境和性格較為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都曾出現過經常性的暈厥現象,并且不同的醫生給出的是相同的結論:癔癥。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努同學因為周圍某一位同學對她表達出些許不滿或當她覺得自己被周圍忽略的時候,她會因為情緒低落而出現短暫性暈厥,這種方式能夠吸引老師和同學對她的關注,而這種關注恰恰正是她心中所渴求的關愛,所以無論是在她在校期間時暈厥,還是我獨自送她回家的飛行途中突然暈厥致使我們迫降在人生地不熟的蘭州,我都一直堅持用自己的耐心和細心陪伴、開導她,在醫院推她去檢查、深夜喂她喝水、吃飯……不為別的,只是想讓她能夠感受到來自他人的真真切切的關愛,這樣有助于舒緩她的情緒,控制她的病情。而事實也說明,這么做確實能夠讓事情朝著預期的好的方向發展,在蘭州人民醫院的那天,掛號、陪診、端茶送飯、安撫她的情緒,我連續超過20多個小時沒有休息,與她寸步不離,一直等到小努的媽媽凌晨一點多到達醫院,交接完所有手續確保沒有任何問題以后才離開醫院獨自前往機場。
   案例二:小木同學事發的那天是晚上八點多送進醫院急診室,在問清事情的緣由、觀察她當時病情的反應后,根據以往的經驗,當時我的心里就已經初步判斷她很有可能是“癔癥”,后來醫生的結論是恰恰如我心中所料:癔癥。說實話,那時候我的心里面反而有些踏實了,但是在我和內派老師幾次溫聲細語的開導、勸告下,情況卻依然毫無任何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盡管她的眼睛一直都是閉著的,但其實每次我們和她說話的時候,她的眼珠轉動得都會稍慢些,像是在仔細聆聽我們的談話內容,感覺這個時候她其實也是有意識的,所以我的心里面有了小計較:她的情況和之前小努的情況還不大一樣,她父母雙全,又是家中老小,由于和父母及姊妹之間的年齡差距較大,父母和家中姊妹都比較偏愛或者寵愛她,所以她其實也是一個從小被慣著長大的孩子。而這種短暫性暈厥的情況之所以會反復,我想很有可能是因為她現在遠離父母和家人,周圍都是同齡人,沒有人會像家人那般那么寵愛她、事事滿足她,而她又是一個十分聰明的女孩子,所以很有可能發生的一種情況就是當她覺得自己的要求沒有達到或者被滿足的時候,她很有可能會通過其他途徑或方法來滿足她的要求,想到這里,我心里就想到了另一個主意,那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多了,從她進醫院到當時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了,這期間她一直處于雙眼緊閉、雙手不停抽搐的狀態,所以我決定冒險試一試:
   我走進她的病房,用一種冷靜、嚴肅的語氣告訴她:老師已經知道事情的經過以及她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緣由,表達理解的同時也跟她分析了繼續這樣下去對她自己的利弊。最后告訴她我會留給她時間自己思考。在出門的時候,我悄悄留了一條門縫兒,通過門縫兒觀察她的情況:從我出去開始,大概幾分鐘后她就漸漸平靜下來,再然后過了沒多一會兒她就躺在床上睡著了。我就沒有再去打擾她休息,一直等到深夜十二點多她的點滴打完,送她回宿舍,在回學校的路上,我用平和、耐心的語氣和她聊天、開導她,一路上輕松、愉快的聊天方式讓她一晚上愁眉不展的小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屬于她這個年紀該有的微笑,到了宿舍門口,她很真誠地對我說:“老師,真的謝謝你!我以后一定會注意,您太辛苦啦!”那一瞬間,她的話就如暖流一般劃過我的心間,凍了一晚上的四肢終于感覺暖和了……
   三、小結
   小努和小木的病情醫生給出的是相同的結論:癔癥。雖然病情相同,但事實上我在處理她們兩個人的事情的時候,態度卻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說我對小努同學的態度是細致溫柔,那么我對小木同學可能就可以用冷若冰霜來形容了。由此也讓我深深地反思著:作為教師,對學生關愛、關心是我們的責任,但是不能一味地過度關愛,過度關愛有時則會出現關心則亂的情況,在關愛過程中我們更要學會從實際情況出發,細心觀察、因材施愛,學會對癥下藥,教會學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愛與被愛才是關鍵。
   參考文獻:
   [1]張先錦.淺談興趣、環境、責任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10).
   [2]董紅軍.習慣養成:從外在要求到內在需求[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3).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22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