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創新教育”對中職學生“通識教育”的助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通識教育”是一種現代教育理念,它注重培養學生人格的發展與價值觀的樹立。從字面含義來講,“通識教育”是培養人“通用的學識”的一種教育方法。在“通識教育”的過程中,有效引導學生利用“創新教育”的模式,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從而內化發展成為自身的創新能力。立足于“創新教育”對中職學生“通識教育”的助力研究,希望能夠為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揭示出一條具有創新性的育人途徑,并借此進一步促進中職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    鍵   詞]  通識教育;創新教育;中職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006-02
   在“通識教育”為背景的中職教育過程中,如何有效融合“創新教育”,發展學生的人格品質,是一項嶄新的研究課題。將“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相互融合,需要注重這兩種教育的目標統一、過程一致,基于“通識教育”中的人格發展目標與“創新教育”中的創造能力發展目標,從而使學生獲得“通用的學識”。這樣的教育模式融合,能夠使學生在當前的學習以及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獲得更加獨立自主的成長,從而讓學生在自尊、自信、自強心理的影響下,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接觸世界。以下結合具體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通識教育”的特點以及在中職教育中的必要性分析
   “通識教育”的最終目標,并不是為學生發展具體的知識或是專業能力,而是讓學生在人生發展旅途中,更加自主、自然地融入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在“通識教育”過程中,并沒有單獨的知識教育或者技能教育,而更加注重對學生人格的培養。在廣義上來說,一切專業技能與基礎知識,都是“通識教育”的組成部分,但是“通識教育”又不局限于具體的學科之中;在狹義上來說,“通識教育”更為接近心理教育,需要學生利用包容的心態,融會貫通各種知識與技能,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應對“通識教育”引起重視,并利用自身對“通識教育”的研究,將“通識教育”融入中職教育的全過程中,從而有效體現中職教育的育人功能。
   在當今的中職教育中,充滿了功利化、職業化的教育特點。很多中職學校為了提升學生的就業率,大幅縮減基礎文化課程教育的比例,從而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全面發展?!巴ㄗR教育”是一種全面性、包容性的教育,通過“通識教育”能夠有效促進中職學生在當前的學習階段更好地與教師、同學相處;能夠引導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更加熱愛自身工作,并與同事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能夠促進學生在家庭生活的過程中與家人相處得更為和諧。因此,“通識教育”在中職教育階段,有著極為必要的開展意義,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應努力挖掘“通識教育”的內涵,為中職學生帶來高質量的“通識教育”。
   二、在“通識教育”中融入“創新教育”的意義以及可行性分析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創造能力為基礎的有效教育模式,在“通識教育”的過程中融入“創新教育”,能夠使學生“一而得二、舉一反三”。因此,“創新教育”是“通識教育”的重要育人方法,我們應努力利用“創新教育”發展學生對于“通識教育”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讓學生真正收獲全方位的創新與提升。此外,“創新教育”對學生思想的創新性發展,也是“通識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通識教育”領域內,創新能力往往能夠左右“通識教育”的效果,學生在獲得完整人格與知識運用素養的過程中,離不開思維的創新以及對具體技術的創造,所以“創新教育”是“通識教育”中密不可分又尤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具體就中職院校而言,隨著“通識教育”的發展,“創新教育”作為“通識教育”中重要的方法論,已經成為“通識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中職院校的“通識教育”,主要需要引導學生將自身理想融入職業發展過程當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融入具體工作當中;引導學生將自身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入社會群體與社會生活當中。在此之中,“創新教育”能夠促使學生有效地把自身現有的人生理想與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從而為學生樹立勇于追求自身理想的良好品格;“創新教育”還能引導學生在自身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做出創造性的發展,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具體的各種工作;“創新教育”也能讓學生根據社會實踐,不斷創新思想情感,從而利用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情感態度,進行更好的生活。因此,將“創新教育”融于“通識教育”的全過程中,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將“創新教育”融入“通識教育”的可行性,可以說是“事在人為”。如需將“創新教育”有效地融入“通識教育”過程中,首先就需要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這兩種教育的共通點以及具體融合的方法論。雖然在我國將“創新教育”融入“通識教育”的過程是一個較為新穎的教育課題,但是我們相信,只要廣大中職教育工作者認真學習、加強總結、積極運用,就能夠很好地把這兩種教育模式融入中職育人的領域中,從而促進中職學生獲得更好地發展。
   三、利用“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發展,為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通識教育”中,要求受教育者在具備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的學識與能力,樹立遠大理想;并使受教育者在追逐理想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從而將自身的理想轉化為現實。
   我們在“通識教育”領域為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的過程中,利用“創新教育”的手段,引導學生以互動性討論的方式暢談自身的理想,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來完善自身的理想、觀察同伴的理想,從而能夠更好地完善每一名學生的理想。對于這樣的教育,我們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理想的落實。如有一名學生說他自身的理想就是成為一名工程師。我對他的理想十分贊同,表示成為一名工程師的人生理想與學生的職業發展道路十分契合,并提問這名學生:“你為了實現成為一名工程師的理想,做了什么準備呢?”這名學生回答:“我對于專業課程十分重視,并且能夠獨立完成很多專業作業?!蔽依^續對這名學生說:“這樣做很好,但是要成為一名工程師,是需要與團隊不斷進行合作的,你還要重視在生活中與人交流,才能夠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與同事進行合作?!边@名學生聽了我的回答之后恍然大悟,他表示自身一定要在專業技能上更加完善,在人際相處的過程中更為和諧,從而真正實現自身的理想。    四、利用“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有效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
   “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能否成功,關鍵是能否利用“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能否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在中職教育階段,由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所以很多學生出現了叛逆的行為表現,教師如果不及時加以糾正,會使學生在人格形成的初期,形成性格的缺陷,從而影響學生終身的發展。
   我們在“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教育過程中,要有效地利用很多社會常識以及道德理念,對學生進行教育,從而以道德和公共常識為基礎,幫助學生樹立了健全的人格。如我們曾展開過基于“創新教育”與“通識教育”背景下的“電腦、手機應用教育”,該教育的內容為學生解讀正確認識電腦以及手機的工具性本質,預防沉迷游戲、避免通過電腦和手機獲取不良信息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根據電腦、手機廣泛普及應用的特點,為學生揭示了沉迷游戲、通過電腦和手機獲取不良信息的危害性,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有效地運用電腦和手機,幫助學生掌握了良好的“通用常識”。在此基礎上,我們對電腦和手機的應用又展開了“創新教育”,帶領全體學生共同探討電腦和手機在當前生活中或是未來工作中的創新性應用途徑,從而讓學生在享受師生互動樂趣的同時,有效地發展了創新性思維,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
   五、“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教育效果
   (一)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導下,我們通過嚴謹有序的“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體系構建,使學生的主動學習意愿能夠被充分激發出來,我們的學生通過在中職學習過程中進行的“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的融合,認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在“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融合的學習環境中,能夠發揮出更好的學習狀態。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根據自身特點的不同,在課堂上下、生活中處處進行學習體驗,從而讓學習過程變成一種快樂的積累過程。學生在這樣的教育過程中,能夠更加自由、自主地開展廣泛的學習活動,使他們的學習意愿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凸顯
   我們的“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融合教學策略,使學生能夠在更為主動的過程中,發展通用道德基礎以及專業實踐能力,從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在“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融合的過程中,能夠盡情感受課程內外的知識魅力。學生可以通過“創新教育”,創新出適合自身學習特點的新學習方法,好在獲取良好發展的同時,隨時與教師或同學進行交流,交流學習經驗、探討具體問題,進而溝通感情。學生也可以通過“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的激勵性評價,獲得更多學習動力,從而凸顯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
   總而言之,所謂“通識教育”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知識運用式教育?!巴ㄗR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將自身的知識融入現實生活中,從而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在“通識教育”的過程中,融入“創新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在自身現有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上,進行思維的創新、行為的創新,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接受“通識教育”的質量,從而為學生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蔡衛斌.信息時代下中職創新教育,助力學生核心素養提升[J].電子測試,2016(17):92-93.
   [2]程江平,莊曼麗.中職創新創業教育應回歸育人本質[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9):87-92.
   [3]何躍,譚力,余雅潔.以創新教育引領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的路徑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8(4):1-6.
   [4]馮勇,宋麗麗,康鵬,等.創新創業教育與通識教育良性互動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網絡商務創新應用大賽和電子商務導論課程互動為例[J].遼寧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377-380.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3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