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傳承有助于發揮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價值,構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新環境,更是打造紅色文化育人機制,增強當代高職大學生理想、信念,凝心聚力,推進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舉措。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  G71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018-02
   在走向新時代的中國高職教育,在順應時代發展,推進改革轉型過程中,更需要關注大學生的思想意識教育與引導,特別是互聯網的全面覆蓋,以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為特色的網絡快餐文化,真假參半的海量信息,雖然開闊了大學生的思維的視野,但因碎片式閱讀而帶來的價值觀念多元化,給廣大高職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帶來沖擊。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進“中國夢”偉大征程的繼續向前,高職院校在落實教育強國戰略過程中,如何創新人才教育模式,強化大學生時代責任感,將紅色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從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中,實現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傳承與發展,提升育人成效。
   一、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功能和作用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我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產物,更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泉,推進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寶貴財富。從紅色文化的內涵來看,紅色文化可分為物質性、非物質性二種文化形態資源。物質性紅色文化資源有革命遺址、革命紀念地。如建黨初期重要會議遺址、領袖故居、革命根據地等。當然,在物質性紅色文化資源中,也包括各類革命文獻資源、革命文學作品、革命藝術作品。非物質性紅色文化資源主要是指先輩的革命精神,如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抗日精神、長征精神等。隨著時代的發展,紅色文化資源在類型、內容上也不斷豐富和發展。在新的歷史時期下,紅色文化資源也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當下中國的紅色文化,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高尚的情操、敢于擔當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等為主要內容。紅色文化是中國廣大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而來的特定文化形態,更是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紅色文化的內涵是豐富的,其時代精神更是鮮明的。
   (二)紅色文化教育的功能
   紅色文化教育是將紅色文化融入教育實踐中,借助紅色文化的民族精神與價值理想信念,豐富高職學生思政教育內容,促進高職大學生培養良好的職業操守、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道德品質和素養。其功能表現在四個方面:(1)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與信念;(2)促進大學生塑造高尚的品德;(3)凝聚民族精神;(4)健全大學生人格教育。紅色文化教育將陶冶心靈、升華品格、保持樂觀、健全心理等融入愛國、上進、善良、正直、誠信等人格素質中,從而避免心理扭曲,做一位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國家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紅色文化教育對思政課的作用
   紅色文化教育是紅色革命精神、優良文化傳統為載體的紅色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將之融入高職思政課程中,其作用表現在三方面:(1)紅色文化教育助推高職思政教育目標的實現;(2)紅色文化教育豐富思政教育內容;(3)紅色文化教育提升思政課教學成效。思政課程教學融合了思政理論與實踐知識,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時代品格。
   二、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應用現狀及問題
   從紅色文化到紅色文化教育,這些鮮明的革命文化資源,其類型更加多樣,內涵更加豐富,特別是其強大的育人功能,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創新注入了活力。為了更好地了解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的應用狀況,我們選擇寧波本地三所高職院校,即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與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以問卷調查方式開展實地調研,收集資料,獲取有效信息。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62份,有效問卷率為92.4%。在有效調查對象中,男生225人,女生237人,其中預備黨員有37人,入黨積極分子186人,團員239人。
   (一)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中的調研結果
   在本次調研中,主要包括以下主題:在紅色文化教育價值方面,有18.7%的學生認為紅色教育活動很有必要,有62.4%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有84.8%的學生認為應該挖掘本地域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革命優秀傳統教育,有77.4%的學生表示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促進思想信念教育;有85%的學生表示紅色文化教育具有較強的時代精神;有85.5%的學生認為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增強人生觀培養??梢姡瑢t色文化教育的價值,多數學生給予了充分認可。在紅色革命遺址、紀念地等紅色文化參觀學習方面,有72.2%的學生曾參觀過革命烈士紀念地,有74.8%的學生表示參觀革命圣地是為了旅游和接受紅色教育;有49.6%的學生在第一次參觀革命紀念地時表示內心激動,很興奮,而只有13.2%的學生表示對革命紀念地沒有什么感覺;也有2.2%的學生表示未參觀過革命紀念地。有35.7%的學生表示去過1個革命紀念地,有31%的學生表示去過2個革命遺址遺跡,有39.2%的學生表示去過3個及以上的革命紀念地??梢姡趨⒂^革命遺址、遺跡、紀念地方面,絕大多數高職學生都有過相關經歷,也對紅色文化紀念地具有較高的參觀積極性。在紅色文化精神學習上,有36.4%的學生表示看過1本紅色著作,有47.2%的學生表示未讀過,或者未讀完紅色書籍;有72.3%的學生表示對革命先烈故居參觀興趣強烈;有68.4%的學生表示對紅色革命紀念館的展覽感興趣;有38.7%的學生表示對革命紀念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感興趣。在對參觀過革命紀念地的學生調查中發現,參觀熱情高,但在參觀后主動寫感想的學生僅有6.9%,在教師主動要求寫感想的約占52.4%,從未寫過感想的有44.5%。在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進課堂調查中,有79.3%的學生表示缺失生動的典型故事,也沒有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銜接,缺失特色教材;有84.5%的學生認為高職思政教育與地方紅色文化資源融合不足,相關介紹、講座更是缺失??梢姡诩t色文化教育中,高職院校仍然缺失應有的紅色文化教育氛圍,對學生的紅色文化引導工作還不夠重視。    (二)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中的問題
   從高職院校對紅色文化教育的實施現狀來看,問題表現在四方面:(1)對紅色文化育人價值不重視,缺失完善的育人方案。紅色文化教育在很多高職院校并未得到高度重視,在教育內容、形式上認識不足,忽視了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以及在培養大學生民族精神、道德修養中的特殊地位。(2)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挖掘不足,內容陳舊。從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現狀中,很多院校在內容上仍以革命年度的素材為主體,局限于無私奉獻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艱苦樸素的作風上,這些雖是紅色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但顯得陳舊,缺乏時代性,更未能充分展現紅色文化的時代特色,缺乏應有的教育新意。另外,在課程形式上,雖然強調了紅色文化特色,但卻與學生思政教育、人格品質教育缺乏有效融合,導致紅色文化教育形式單一。(3)教育形式僵化,缺失喜聞樂見的教育模式。一些高職院校僅僅關注革命歷史紀念日活動,傳統教育日活動等。這些教育形式并未真正納入常規化、日?;逃校辜t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停留于表面,未能深入到學生內心,更無法從中彰顯革命斗志和紅色精神。(4)缺失紅色文化認知引導,導致學生片面理解。紅色文化教育要創新形式,要體現時代性,要聯系學生實際,要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很多高職學生將紅色文化理解為“物質匱乏”“環境惡劣”“硝煙彌漫”的抗戰故事,對紅色文化的精神志趣,時代精神、擔當意識、責任態度、堅毅品質等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對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參與度不足,積極性不強,甚至對紅色文化革命傳統產生逆反心理。
   三、高職院校紅色文化教育傳承與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頂層設計,重視紅色文化育人價值
   高職院校在紅色文化教育實踐中,要體現紅色精神的傳承,要突出紅色育人意識。高職院校領導要重視紅色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強化紅色文化在高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領作用,積極打造紅色育人教學模式,增強紅色文化自信與自覺。
   (二)發揮黨團、社團優勢,打造紅色文化教育特色
   紅色文化教育在高職院校的傳承與發展,不能局限于課堂,僅限于教師,更要發揮高職院校黨團、社團的帶動與引領作用。從黨團組織上,要發揮紅色文化宣傳主陣地作用,以學生黨、團為陣地,開展豐富的紅色文化學習活動。如深入紅色革命基地調研,參加紅色文化的各項活動,來宣講紅色精神,增強紅色教育感召力。
   (三)加強紅色文化網絡陣地建設,協同紅色課堂與社會實踐
   互聯網已經成為高職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一部分,加強紅色文化網絡陣地建設,就是要立足校園互聯網環境,以優秀的紅色文化來占據網絡主流陣地,展現紅色文化資源,增強大學生學習紅色精神、體悟思政教育成果的有效途徑。如在校園網建設上,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文字、圖片、宣傳網頁來傳遞紅色文化,利用校園論壇、貼吧、校園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紅色文化,多渠道的來宣傳。挖掘本地紅色文化資源,組織學生參與體驗到紅色社會實踐中,讓學生重溫紅色歷史,體驗紅色文化,內化紅色精神。
   參考文獻:
   [1]胡云,何樂.紅色資源融入高職院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職教論壇,2017(29):18-21.
   [2]陳坤,殷莎莎.紅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戰略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4):104-107.
   [3]余潔潔,楊愛杰.將紅色文化自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理論與當代,2018(5):4-6.
  編輯 武生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8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