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大嶺山鎮2007~2017水痘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 對東莞市大嶺山鎮2007~2017年水痘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分析,為水痘預防控制提供參考策略依據。方法在水痘流行病學特征的分析中,對不同時期及年齡的差異及水痘的周期性變化進行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結果 2007~2017年全鎮共報告病例516例,年平均發病率為172/10萬,發病時間大多集中在每年3~6月和11月~次年1月發兩個時段,發病年齡大多集中在15歲下,以學生多見。2007~2017年全市報告水痘相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40起,發病率0.17%~28.85%,大部分發生在中小學校,其次為幼托機構。結論 水痘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集中暴發特點,學校及幼托機構學生為高發人群,同時是水痘事件發生的重點場所,提高學校水痘的監測敏感性,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發現疫情后采取應急免疫可有效控制水痘疫情。
[關鍵詞]水痘;流行病學;年齡;公共衛生;發病率
[中圖分類號]R18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0616(2019)03-47-04
水痘為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兒童期常見呼吸道傳染病。該病以發熱和皮膚黏膜上分批出現的斑疹、丘疹、水皰和結痂為特征的兒童常見傳染病,主要通過患者的飛沫和日常接觸傳播,具有高度傳染性[1]。在學校易引起爆發。水痘的發病具有較為顯著的季節性,其在學校區域的病發特征相當顯著。在進行水痘的整體監測中,要對其發病特征進行掌握。2005年底國家將水痘列入法定傳染病報告系統并明確了水痘的報告標準[2],各地開始報告水痘病例和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簡稱水痘事件)。由于水痘具有傳染性強、發病率高,容易集中爆發的特點,社會危害性大。因此,本研究通過東莞市疫情報告數據對水痘的流行特點進行分析,以掌握其流行病學特征,為水痘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水痘疫情報告資料中病例個案資料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從系統中收集登記在東莞市大嶺山鎮發病的水痘確診患者姓名、性別,發病年齡、發病時間及發病單位信息,并對上述信息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人口資料來源于《東莞市衛生統計年鑒》。
1.2 方法
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傳染病報告信息管理系統》收集200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東莞市大嶺山鎮水痘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按照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發病年齡、發病單位及現住址等信息,并按照病例的發病時間進行整體性排序分析。水痘事件報告資料,參照衛生部制定下發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收集一周內,同一學校、幼兒園等集體單位中,發生10例及以上水痘病例數。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由上述兩個系統直接導出,應用描述性流行病學分析和相關分析方法,利用WPS2016表格和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地區發病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流行概況
東莞市大嶺山鎮常住人口約為30萬,通過對東莞市流行疾病的整體防控,發現2007~2017年共報告水痘516例,平均發病率為172/10萬,男、女性別比為1.80∶1,無死亡病例。大嶺山鎮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中2017年全年共報告病例121例(發病率40.1/10萬)。見圖1。
2.2 流行病學特征
2.2.1 性別分布大嶺山鎮水痘的發病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χ2=11.605,P<0.01),男、女性別比為1.80∶1。見表1。
2.2.2 時間分布水痘發病呈現兩個高峰,分別為3~6月(占41.0%)、11月~次年1月(占39.0%),其中12月報告最多(74例,占14.3%)。見圖2。
2.2.3 年齡分布各年齡組均有發病,平均以7~14歲組所占比例最大,為46.5%,但其構成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0~3歲組構成比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25歲以上組所占比例最小,為6.1%,但其構成比有逐年下降的趨勢。見表2。
2.2.4 職業分布在2007~2017東莞市大嶺山鎮年所報告的全部病例中,發病人員構成以中小學生為主,占發病總數的50.4%;幼托機構次之,占26.1%,散居兒童18.7%,成人病例極少,僅占4.8%。學生及幼托機構占總發病率76.5%。見圖3。
2.3 水痘事件報告情況
2007~2017年東莞市大嶺山鎮共累計報告水痘事件40起,其中29起均發生在中小學校,幼托機構發生8起,大學校區發生2起,其他單位共1起,發生時間除了7、8月外,每月都有發生,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12月。見圖4。
3 討論
水痘呈全球分布,是一種高傳染性病毒性疾病[3]全年皆可發病,發病以冬季和春夏季節較多,本研究發現,東莞地區水痘發病季節布與其他地區報道一致[4-6],12月報告最多(74例,占14.3%)。水痘發病呈現兩個高峰,分別為3~6月(占41.0%)、11月~次年1月(占39.0%)。而8~10月發病相對較小,符合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特點,也與學生的在校時間一致。
東莞市大嶺山鎮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適合水痘傳播,再由于經濟較發達,流動人口多(特別是免疫空白的流動兒童),人口密度大,監測系統敏感等原因,故從2007~2017年共報告水痘病例516例,平均發病率172/10萬。2007~2017年東莞市共累計報告水痘事件40起,涉及病例數413例。水痘傳染性極強,極易在人群集中的地方引起暴發流行。從東莞市大嶺山鎮發病單位來看,中小學水痘報告病例數及發病率為最高,占86.69/10萬,其次為幼托機構,占44.89/10萬,水痘事件以中小學最多。水痘連續多年居大嶺山鎮所有法定傳染病的前二位,并成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主要病種,社會危害大,疾病負擔嚴重,給人們造成嚴重經濟負擔。 本研究表明,水痘發病高峰年齡在7~14歲,這與既往文獻結果不同[7-11]。究其原因,7~14歲年齡組為在校學生,彼此之間接觸密切,加之由于體內抗體效價水平下降,保護能力下降,故發病率構成比逐年上升,3歲前年齡組因同樣因也有相同構成比呈上升趨勢,但發病率較7~14歲年齡組低,原因考慮該年齡組人群體內抗體效價總體水平仍處于較高水平,仍有一定保護能力。而25歲以上組人群散居,不易接觸到傳染原,故發病趨勢逐年下降。
本研究表明,水痘發病率男性較女性高,2007~2017年東莞市男性病例332例,女性病例184例,男發別比為1.80∶1。高發人群的職業是學校長學生和幼托機構兒童。究其原因是該機構人員聚集集中,且體內抗體水平有所下降造成。散居兒童因體內抗體水平對較高,則發病率較少;成人由于多數為自然感染,免疫力較持久,且散居,不易接觸傳染病,固極少發病。與此對應的是,中、小學和托幼機構相應地成為水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高發場所。而水痘的時間分布在較大程度上也受到學校教學安排,特別是學生的開學聚集和放假分散的影響,與其研究結論相同[12-14]。
綜上所述,水痘在東莞市大嶺山鎮為最為常見的傳染病之一,發病率近來有上升趨勢,發病年多為7~14歲在校學生,學校及幼托機構為水痘暴發主要場所,對學生及家庭造成嚴重影順,故建議加強相關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對水痘等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其對水痘等發熱出疹疾病的監測敏感性[15-16];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發現疫情后進行應急接種。東莞市大嶺山鎮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其原因與人群中抗體效價水平下降有關,因人體內效價水平下降,易感人群數量增多,故發病率逐年上升,于2017年達近幾年來高峰,應擴大疫苗二次接種,減少易感者,降低水痘對社會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楊紹基,任紅.傳染病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75-7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規范(試行)2005-12-27.
[3]彭文偉.傳染病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6,29(10):651-655.
[5]蔡柏薔.2007年美國感染病學會/美國胸科學會成人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治指南解讀[C].中國醫師協會.第六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醫師協會,2007.
[6]陳玉玉,吳移謀,張秋桂,等.醫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抗菌藥物敏感性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3,40(4):715-717.
[7]金連梅,馮子健.2005~2006年全國水痘疫情分析[J].疾病監測,2007,22(4):310-311.
[8]疏俊,鄭慧貞,吳承剛,等.2005~2010年廣東省水痘疫情流行病學分析[J].疾病監測,2011,26(10):770-774.
[9]付志智.廣西2006~2009年水痘疫情流行病學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0,26(12):1374-1376.
[10]王哲,李克莉,孟祥鵬,等.山東省2007~2009年水痘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中國疫苗和免疫,2011,17(1):10-12.
[11]黃芳.2006~2007年深圳市水痘流行病學分析[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09,25(4):264-267.
[12] Goossens H,Ferech M,Vander Stichele R,et al. Outpatient antibiotic use in Europe and association with resistance:a cross-national database study[J].Lancet,2005,365(9459):579-587.
[13] Yoon YK,Kim EJ,Chun BC,et al.Prescription of antibiotics for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in Korea in2004:a population- based descriptive study[J].Respirology,2012,17(1): 172-179.
[14]劉一,何曉峰,劉舸,等.住院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學多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06,22(13):1538-1540.
[15] Ma H,Fontaine R,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Varicella outbreak among primary school students-Beijing,China,2004[J].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2006,55(Suppl 1):S39-S43.
[16]張澤申,龐紅,姜瓔慈.上海市長寧區2005~2011年中小學校水痘疫情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13,34(1):111-1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0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