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視角下班主任角色的轉型策略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我國教育事業正面臨新變革。為順應世界教育發展趨勢,我國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新課改的重要內容。這一改革措施提高了對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與重視,同時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班主任由于承擔管理班級的重任,因而是影響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點。在當前教育改革模式下,班主任應當進行傳統角色轉型,成為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成為新時代學生的管理者與培養者。本文將基于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對班主任角色轉型做簡要探討。
  關鍵詞 小學生 “核心素養” 班主任 角色轉型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如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全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人才作為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對傳統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已經刻不容緩。傳統教育模式傾向于只教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應試教育,這種教育模式造成我國國民綜合素質不夠高、創新能力不夠突出,培養出只會考試的學生。新時代,創新能力是進行綜合國力競爭的第一動力,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素質的競爭,因此必須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現階段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
  1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模式下班主任轉型的必要性
  在生產力加快變革的前提下,提高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已是大勢所趨,為提高現代社會中,人們能加快適應日新月異時代變化的能力,國家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核心素養”是一個籠統概念,培養“核心素養”具體包括自我管理、創新發展、知識技能等多方面要求,在此背景下,班主任不再是班級的“保姆”,而應作為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家長關系的促進者、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組織者、幫助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參謀者而存在,因此,班主任必須進行角色轉型以適應教育改革需要。
  1.1學生“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及其必要性
  隨著時代進步,生產力技術提高,我國開始跟隨發達國家的腳步,將培養我國國民全面發展、提高國民綜合素質作為目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具體而言,“核心素養”包括創新能力素養、責任能力素養、學習能力素養、生活能力素養、人文素養等多方面內涵,而這些“核心素養”是現代人學習和生活的必備素養,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滿足社會進步的需要。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核心素養”具有全面性、綜合性和應用性特點。良好的“核心素養”需要多種能力來共同作用完成。與傳統應試教學不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實踐,并非只要單向汲取知識就行。在現代化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合作越來越重要,這要求我們必須在小學階段,就注重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培養人際交往能力,而這些內容并非能在課堂上學到,因此,必須鍛煉小學生的反思、實踐能力,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完成對“核心素養”的培養。
  1.2班主任角色轉型的必要性
  字典中對“班主任”的定義是:負責管理學生班級工作的老師,由此可看出,在傳統教育中,班主任往往作為班級瑣事的負責者而存在,這一點在小學階段體現的更加明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無法管好自己,因而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通常需要對小學生班級進行“保姆式”管理。但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才的關鍵培養階段,人一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都在這一階段定型,而小學班主任作為眾多教師中,與學生及其家長聯系最密切的老師,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學生心智的關懷者,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啟蒙老師,小學班主任的作用不應僅限于此。在教育改革要求下,應當充分發揮小學班主任對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作用,把應試本位轉化為素養本位,以學生本位為中心,改變各科教師“各自為政”的教學狀態,將各種能力綜合進行鍛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班主任作為學生與家長間、教師與學生間溝通的重要橋梁,應做好三者之間的交流溝通,確保學生“核心素養”能順利形成。
  1.3班主任角色轉型的特征
  在現階段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學班主任不再是管理班級的“保姆”,也不是教師無教學技能的副業,更不是無能力要求的崗位,而是具備特殊能力、鍛煉學生心智、培養學生人格和滋養學生心靈的班級管理者。新課改下的小學班主任應當善于引導學生反思,小學生年齡太小,不易實行自我管理,必須依靠教師的引導,反思自己的不足,進而培養“核心素養”的形成。小學班主任與小學生接觸次數最多、時間最長,因而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小學生形成巨大影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對小學生個人品格、行為習慣的塑造具有重大影響,而學生在小學階段,更易形成不良心理反應并且不易進行自我紓解,這就要求小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及時疏導,給予學生真誠與愛,這有助于學生養成優秀品格,對個人成長產生巨大有利影響。因此,班主任并非是一般能力者能夠勝任的工作崗位,它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豐富的精神世界、淵博的學識以及高超的引導能力與管理能力。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班主任應當“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理解學生,如此才能開發出學生的內在潛能。同時,班主任應該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對班級問題、自己的角色定位、班級管理理念及模式都有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高效管理好班級集體。
  2班主任角色轉型的主要途徑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要求下,傳統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已經不再可行,班主任需及時進行角色轉型,以更適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角色定位來迎接挑戰。在小學階段,班主任進行角色轉型的路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2.1由協助教學轉型為教學團隊核心
  傳統教育模式下,班主任主要是負責協助科任教師教學,各科任教師進行具體教學工作,班主任負責管理班級。在這種方式下,教師間往往缺乏交流、合作,教師團隊凝聚力不夠,從而導致各科教師形成“各自為營”的局面,這顯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有效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班主任必須要打破各科教師缺乏溝通、合作的局面,成為教學團隊的核心,系統協調好教學團隊,引導教師合作進行教學討論,讓班級任課教師共同參與研討活動,共同商討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各教師形成一致的教學價值觀,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2.2由信息反饋者轉型為交流參謀者
  在傳統教育模式中,班主任需向家長反饋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活動情況,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服從管理思維較弱、自律性較差,因此班主任經常向小學生家長反映學生在校不服從管理的“惡跡”,長期以往,極易造成學生與教師、家長之間出現矛盾,甚至會影響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非常不利于“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班主任應轉變為學生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智慧參謀,在家長與學生間產生矛盾時,班主任應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引導學生與家長進行良好溝通、提供咨詢建議,幫助消除隔閡。這樣可將學校與家庭進行有機結合,形成合力,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
  2.3由管理者轉型為班級參與者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一直充當命令者、控制者和支配者,而學生往往處于被支配、被命令和被控制的被動位置。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應當以學生為本位,讓學生作為班級的主角,與同伴在產生問題時進行協商,鍛煉學生有效解決矛盾問題的能力。而班主任應當轉變為班級的參與者,為學生自己管理好班級出謀劃策,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對策,這樣可使學生具有主動性,形成批判性辯證思維,更有利于學生培養“核心素養”。
  3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促進教育改革模式下學生全面發展,應重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在此背景下,班主任應當進行角色轉型,改變管理理念以及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依靠各教師、學校、家長以及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同時,借助各項實踐課程,鍛煉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班主任必須協調好,以學校、班級科任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為主體的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團隊,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 鐘啟泉.核心素養的“核心”在哪里[N].中國教育報,2014-04-01.
  [3] 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03).
  [4] 馮建軍.人格本位的班主任專業化[J].教育科學研究,2015(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20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