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如何教育“特別孩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 “特別”的孩子,需要比教育一般孩子花費更多的耐心和精力。那么該怎樣教育“特別孩子”呢?首先家長、教師要拉近與孩子的距離,認真調查了解“特別”孩子不良性格及行為產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并且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使孩子有信心改正缺點。靈活運用教育方法,用團隊的力量感化“特別孩子”,只要我們對這些“特別”的孩子付出特別的愛,這些“特別”的孩子一定會勾畫出彩色的未來。
關鍵詞:“特別孩子”;觀察和分析;拉近距離;因材施教;團隊感化
在我二十多年的幼教生涯中,每個學期,都會碰到一些問題較多的孩子,他們經常會出現一些讓人頭痛的不良表現,如不守紀律、打人、罵人、任性、固執、愛發脾氣、說謊、搗亂等。這些在行為上性格上具有一些特殊不良表現的孩子,一般稱為“特別孩子”。經過觀察和分析,我發現這些孩子主要是由于在家庭中所受的影響和接受的教育條件不同,在生活中經受的鍛煉不同,所以他們除了具有本年齡階段孩子所具有的共同特點以外,在心理和生理方面也會出現不同的個性特征。
孩子的缺點并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多是受到不良環境的影響和不良教育的結果。作為教師和家長面對孩子這些不良的行為和性格的時候,只要我們能夠給予足夠的重視,同時采取科學、正確的方法,是可以改正的。但是,教育這些“特別”的孩子,我們需要比教育一般孩子花費更多的耐心和精力。那么我們該怎樣教育“特別孩子”呢?首先家長、教師要認真調查了解孩子不良性格及行為產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耐心細致地進行教育。
一、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親其師,信其道,孩子只有喜歡你,才會樂意聽從,接受你的教育。教師、家長要對孩子熱愛、了解、同情、關心、幫助。只有這樣,才能取得孩子的信賴,使他從心眼里愿意接受教育。對此我深有感受。今年我班新來了一個孩子他叫鳴鳴,在家已經小有名氣,每天有人去他家告狀,他奶奶管不住他,大膽,搗亂、不守紀律、打人、罵人,這些就是他的特長。剛開學時,他的行為確實如此,但我沒有在小朋友面前批評過他,因為我知道批評對他來說應該是家常便飯。我常利用空余的時間,把他拉到我跟前,握著他的小手,和他聊聊天,讓他說說一些自己的事情。每次他都非常的開心,從我開始對他的一問一答,到現在,他已經非常樂意主動地和我聊關于他一切開心和不開心的事,連他家里的事也一大早回園就和我聊,生怕忘記了一樣。慢慢地,我發現,這個孩子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腦子轉得特別快,而且還很會關心人,是一個比較貼心的孩子?,F在,他不但變得聽話、懂事,而且做事也積極多了,連他的媽媽都說他現在在家比以前進步了很多??吹剿霓D變,我確信,只要有愛,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會變成一粒會發光的金子。
二、因材施教
俗話說:“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性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教師、家長要針對孩子的不同愛好和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在生活中時刻關注孩子各方面的表現及特點,抓住有利時機,適時引導教育。比如我班龔飛揚這個孩子,剛接手教她的時候,是一個紀律非常散漫,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孩子,常常隨意在教室里走動,老師上課的時候,我上我的,她玩她的,可真一點沒把老師放在眼里,教育多次也不見改變,真的是令人頭痛。但經過我細心的觀察,我發現她動手能力很強,每次吃飯午睡都不需要老師幫助,自己的東西放的很整齊。我就會抓住他的優點每次進行適時的表揚和鼓勵,慢慢地她喜歡我了,而且把我當成了好朋友。
三、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
作為孩子每一個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表揚的話,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種激勵。特別是那些被大家定格為不聽話的孩子,更加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只怕是一個溫柔的目光,都會讓他們感動。然而,很多老師,常常會把焦點放在那些乖孩子身上,從而忽略那些“特別孩子”讓他們備受冷落。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如有的孩子比較很好動、調皮,常常屁股不粘椅子,破壞班級紀律,然而他們的在動手能力方面卻有著突出的表現。作為家長、教師,我們要用放大鏡來看孩子的優點,發掘孩子的長處,以長制短,依靠孩子的優點來克服缺點。有的家長和教師對“特別孩子”往往把焦點放在了孩子的短處上,很容易只看到缺點,常常恨鐵不成鋼,不分場合、不講情由地訓斥、挖苦、諷刺,還常常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作為教師和家長,我們不要過多談論孩子的缺點,因為這樣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產生對立情緒,效果很不好。要不斷發現、表揚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調動其積極性。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相信他們會有進步。對孩子微小的進步要及時肯定和表揚,同時提出希望和要求,使孩子有信心改正缺點。
四、靈活運用教育方法
對于“特別孩子”,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教師要從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進行教育,要機敏地、有原則又靈活地運用教育方法。例如,當孩子正在發脾氣時,我們不要和他僵持下去也不要為了省事而滿足他的無理要求,這時,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暫時離開現場,避免孩子的情緒繼續發展下去,等孩子情緒平靜后,再向他講道理。這時,孩子的情緒安定了,家長或教師再去教育他,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也能容易意識到自己的不對。
五、用團隊的力量教育“特別孩子”
教師和團隊配合,對“個別孩子”進行教育,效果比較大。小朋友團隊的正確輿論及約束的力量是相當大的,社會團隊的新風尚、好行為對“個別孩子”的教育、感染也是很重要的。通過游戲幫助糾正“個別孩子”的缺點,效果也是很顯著的。比如在角色游戲中,我們可以請好動的孩子擔任需要控制自己活動的角色,讓他們在游戲中了解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準則、規則……這一切可以使“個別孩子”的行為適合集體的要求,去掉或控制自己不利于團隊的性格及行為。`
六、給“特別”的孩子付出特別的愛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用“老實”和淘氣作為區別“好孩子”和“壞孩子”的其實這樣的標準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全面的。一般地說,“淘氣”的孩子智力并不差,相反他們是往往是高于“老實”孩子的。孩子“淘氣”,在某種意義上講,反映出孩子對周圍環境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表現出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盡管處理的方法不一定是恰當,而這卻表明了孩子的智力正在積極地發展。當然,淘氣“并不包括任性、說謊、罵人等,這些缺點是應及時糾正的。特別淘氣的孩子,有時是因為對教師教給的東西不感興趣,或者是為了引起老師的注意,而故事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來。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看到好動、好奇、好發問正是體現著蓬勃的朝氣,只要我們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把注意力轉移到正確的方面,則淘氣孩子將會很快在各方面取得進步。
教育專家周弘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孩子的父母?!闭^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作為家長和老師,只要我們對這些“特別”的孩子付出特別的愛我相信,這些“特別”的孩子一定會勾畫出彩色的未來。
王華娟
2019.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4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