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與學生學習習慣關系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現在來說,師生之間的關系是有些緊張的,教師對班級管理工作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激情。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好的班級管理有助于提升班級成績,幫助學生更好的成長。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好的班級管理,可以營造更為優質的學習氛圍。本文主要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來分析班級管理對學生的學習習慣起著怎樣的作用。
關鍵詞:班級管理;學生學習習慣;師生關系
班級管理體系本身是為了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教學活動,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也能有效的促進師生關系和優良班風,從而更好的進行班級管理,兩者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系。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我們申報了《每月一事促進學生發展行動研究》課題,經市教育局組織專家評審現已立項,立項編號為2017xjy076。本課題將以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為目標,以每月一事活動主題為重點,以參與課題研究成員的集體智慧為依托,將積極有序開展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終身良好習慣的養成。
一、班級管理的意義
班級管理主要是對學生的行為進行約束,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好的學習氛圍影響下,有助于提升整體成績,保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也有很大幫助。同時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管理學生的日常生活,有助于師生之間的良好關系培養。因此在學校之中,建立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有助于師生之間的感情培養,減輕教師的工作強度,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并推行,是現代學校及教師應該考慮的現實問題。
二、班級管理的現狀及對學習習慣產生的影響
?。ㄒ唬┌嗉壒芾淼默F狀
傳統的班級管理,僅僅是教師單方面的決定,更注重教師單方面對學生的管理,都是一些強制性的制度?,F代的教學要求,班級管理逐漸形成教師監督,學生自我管理的協調中。
但是現在仍有很多的學校,在班級管理中,教師仍處在主導地位,單方面強迫學生遵守一定的規矩,并不愿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很容易造成制定的班級管理制度不被學生接受,同時也在施行的過程中,遭到阻礙[1]。不過現在也有很多老師開始意識到班級管理主體的變遷,將更多的權利還給學生,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但是隨之而來的,也會有新的問題。班級管理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二)班級管理對學生學習習慣產生的影響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學生的自主性較小,很多時間都被教師安排下來,很多時候并不符合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具備以下幾個特點,分別是:情感依賴性;自動性;穩固性。簡單來說,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所處的環境,所接觸的人都是有關系的,個體行為一般都會受到集體行為的影響,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建立,長時間下來,學生就會形成良好的習慣,具備了自主進行學習的能力,學生在進行管理中,就可以減輕一定的壓力。一旦形成這樣的習慣,就會長時間的進行保持。
不好的班級管理會造成學生學習習慣差,整體行為習慣降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喪失,造成教師的工作壓力增加,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進行行為約束,學生的學習習慣也難以養成。久而久之,班級的成績會下降,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會變差,不利于學生的良好成長[2]。
三、良好班級管理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影響
不管學校進行怎樣的教育改變,最終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教書育人,教書容易,育人難,如何幫助學生成為更好的人,是每個教師的心愿。高中及高中以下的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還不夠,需要有人能夠進行有效的引導,好的班級管理制度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相對完善的班級管理能夠培養出更好的學生。
(一)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整體學習效率
班級管理基于學生進行制定,學生對管理制度的接受程度更好,更服從班級的安排,對班級的榮譽也更加的重視。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可以將原來的單方面決定自習課時間分配改為學生進行投票,少數服從多數的進行教學活動。也可以采用輪流制進行教學任務的分配,比如說將周一、周三、周五安排為課外閱讀,周二、周四進行興趣課堂,提升學生的交流時間,逐漸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3]。學生在良好的班級管理下,可以更快的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提升自我學習效率,不斷地完善自我,從而提升整體的競爭力。
(二)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
傳統的班級管理下,教師單方面的進行學生學習習慣的約束,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在學習習慣的培養中,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養成,學生學習效率低,學習氛圍差,教學目標完成狀況不好,教師的壓力也相對較大。班級管理中,教師可以設立學習小組,形成班干部互相管制,一對一互幫模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學生之間互相約束,互相監督進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教師的壓力就會相對變小,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在教學備課上,師生之間達到相互進步,更容易取得較好的成績。
?。ㄈ┚徍蛶熒P系
傳統的班級管理中,教師處在主導地位,學生不服從管教是經常出現的事情,師生之間的關系非常的緊張。教師與學生本來應該是朋友的關系,學生信任教師,能將問題及時的反饋給教師,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班級管理的改變后,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對教師的抵觸情緒降低,可以提升學生在學校的歸屬感,有效的提升師生之間的感情,緩和過往緊張的氛圍。
?。ㄋ模┨嵘龑W生自主能力
教學本身就是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班級管理的改變,使得學生對班級管理有了更多的決策權。在班級管理中,除去對教學任務的安排之外,剩下的清理、復習、自習課的時間,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自主分配,學生將班集體的事情視為自己的事情,有助于提升班集體榮譽感。形成自主學習、自主安排能力,在今后的生活中,都可以利用這一能力,快速的適應新環境。
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良好的班級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校生活,開展學習活動,現代教學中,教師更多的處在引導的位置,過多的控制學生的行為以及學習習慣,是不適用的。學生在良好的班級管理中,可以感受到教師的尊重,提升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大環境中,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然班級管理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思考,會促使教育活動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班主任管理方式對小學生學習質量的影響[D]. 廣西師范大學,2018,87(4):23-24.
[2] 佚名. 班級管理中小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研究[J]. 黑龍江科學,2018,9(19):96-97.
[3] 張慧娟. 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J]. 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26(13):62-6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