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結合 提升學生寫作水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眾所周知,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且二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其中,閱讀是輸入語言的主要途徑,寫作是輸出語言的主要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其需要以閱讀為基礎,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知識、寫作技能等?;诖?,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嘗試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寫作。
關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寫作教學;教學對策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目的之一是培養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學生實現語言積累的主要途徑,而寫作是學生實現語言運用的主要途徑。要想實現語言的有效理解與運用,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需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寫作技巧等,在寫作中對其進行靈活運用。所以,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利用讀寫結合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1.立足文本情境,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在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立足文本情境,體會作者是用何種語言形式來表達情感的,如此才能使其在文本內涵理解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為寫作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了實現這一點,我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會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文本情境,抓住語言特色。
?。?)抓住文本語言的亮點
教材是教師組織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載體,就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來看,其中收錄著大量文質兼美的文章,且每一篇文章都包含著富有韻味的、耐人尋味的語言。倘若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將這些語言積累下來,其在應用過程中,自然會為其所書寫的文章增添一抹亮色。以《花鐘》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文本內容引導學生對每種花的特點以及作者的描寫手法進行分析,借此總結出在描繪事物的時候要做到按順序、按節奏。在課堂教學之后,我則鼓勵學生回歸生活,選擇自己喜歡的花,仿照文本語言,對自己所喜歡的花的特點及其開放時間進行描述。在這樣的讀寫結合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文本語言特點的把握,理解文本內涵,還可以在運用中實現語言運用能力的增強。
(2)尋找文本語言的空白點
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所收錄的文章中,不少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在較為簡潔的地方為讀者留足思考的空間,以此使讀者在探究欲望的驅使下,自主地發揮想象力,聯想后續發展。這一描述也是極具表現力的。對此,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中,會立足文本內容,積極探尋其中的空白點,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彌補空白,借此為其語言內化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以《窮人》為例,在這篇文章的第七自然段描述了桑娜目睹了西蒙一家的遭遇之后所產生的想法。立足于此,我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假設自己是桑娜,在目睹了西蒙一家的遭遇之后,有何感受。在這樣的想象描寫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實現對人物心理變化的描繪,還可以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受到桑娜的善良。
2.借鑒文本語言,體會作者的表現手法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收錄的文章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且有著不同的體裁和題材。無論是哪一文章,其中都蘊含著極具特色的語言,這就為我們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供了現實的條件。在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引導其對文字語言進行分析之外,還要鼓勵學生透過語言對作者所使用到的表現手法,如襯托、對比等進行分析,發現這些表現手法使用的效果,以此在加深對文本內容理解的過程中,對作者所使用的表現手法進行學習、模仿,為其寫作水平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以《匆匆》為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事物物向我們說明了時間的匆匆流逝,告誡我們要珍惜時間。作者在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利用燕子、楊樹、桃花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來展現時間的流逝,將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同時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日子會一去不復返呢?在分析該問題的過程中,原來作者是在利用自然現象展現時間的珍貴?;诖?,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根據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樣幾種自然現象呢?在學生思考、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我趁機對作者所使用的表現手法進行講述。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還掌握了一種新的寫作手法。之后,我則以“當同學摔倒了以后……”該主題引導學生就不同同學的表現來進行說明,以其他同學的置之不理,襯托某一同學助人為樂的品質。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充分把握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關系,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文字、寫作手法等,并鼓勵他們將所積累的語言知識應用到寫作之中,在學以致用中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同時促進其寫作能力的提升,提高語文寫作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羅莉.取法于課內 得益于課外——小學語文課內外讀寫結合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48):38-39.
[2] 曹紹敏.淺論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交際,2017(08):1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6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