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寫結合延伸學生思維空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運用讀寫結合的模式,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延伸學生的思維空間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既有助于溝通閱讀與寫作的聯系,充分利用文本,又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讀寫結合;思維空間;課堂教學
“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是葉圣陶先生的話,充分概括了讀寫之間的關系。而讀寫結合模式,就是通過閱讀教學對寫作教學進行輔助,達到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目的。在閱讀導入的環節,教師要對學生充分的了解,然后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文章讓學生去閱讀。在閱讀的環節,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策略,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討論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對相關話題進行討論,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真正實現讀與寫的完美結合。
激發興趣,拓展思維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對語文寫作的興致不高,感覺難度較大,主要是由于其語文思維不夠活躍。這是當前課堂教學中面臨的比較棘手的問題,這種問題直接導致了學生寫作的熱情。因此,教師對這一問題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西湖》時,教師在課堂導入之后,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閱讀,感受西湖的美景。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將西湖美景利用圖片與多媒體等方式展示給學生,引起學生對該課文的學習熱情。通過閱讀該篇課文,讓學生充分了解西湖美景,使學生加深對文本理解的程度,讓學生獲得深刻的感觸,進一步增強學習能力,進一步拓展思維。在教學完成以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依據課文內容,仿寫文章,描述校園美景,以此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
要想從整體上提升班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必須要從教學環節的設置方面入手,在其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語文環節,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
設置提問,引領思考
教師經常在語文課堂中提出一些問題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對于問題的合理性并沒有十分的在意。在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時,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問題,確保問題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而消除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消極情緒。因此,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注重問題的合理性,更好地促進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加速知識的內化,從而讓課堂綻放靈性的光彩。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桂花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的生字,如“姿態、迷人、鄰居、完整”等,然后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內容,了解桂花帶給作者的快樂之情。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問方法的合理性,先問學生,“你們喜歡桂花嗎?”然后,問學生“作者為什么會喜歡桂花?喜歡桂花的什么?”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自然會自讀課文,然后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再閱讀課文思考其中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再要求學生分析文章的主旨及結構,從而訓練學生寫作的大局觀,進一步提升謀篇布局的能力,以此達到對學生思維空間進行拓展的目的。
教師通過有效提問,有助于促進學生思考,不會讓學生的學習毫無目的。學生在思考老師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脈絡,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體會到文本的獨特魅力。
有效模式,拓展思維
傳統的語文課堂沿用“注入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主要關注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忽視了學生思維的培養。而讀寫結合教學模式在語文課堂中的實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發展學生的學習個性,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學實踐證明,讀寫結合訓練,可以促進學生深入解讀文本,提升寫作能力,實現讀寫雙贏。
比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語文《金蟬脫殼》時,教師就運用了讀寫結合模式,對學生的思維空間進行拓展。首先,教師幫助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激發了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同時要求學生把握關鍵詞句朗讀,形成一種心靈的共鳴。然后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并思考金蟬脫殼的全過程是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學生在研讀文本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金蟬脫殼的神奇,同時要求學生仿寫相關段落,使學生在練筆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從而提升學習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習思維。
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較好的提升,學生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會更加深刻,語文課堂教學也得以有序開展。由此可見,該模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對小學生的成長意義重大。
綜上所述,讀寫結合模式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綜合了閱讀和寫作兩個方面的優勢,既能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又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和思維能力,實現多重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呂波.試論新課改下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以讀促寫 以寫促讀[J].語文天地,2008(12).
[2]黃瑞夷,江平.創境生情 讀寫結合——小學讀寫結合習作指導課課堂實錄及評點[J].語文建設,2004(01).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國強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