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讀寫結合”教學策略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中語文作為必修課程,對學生文化知識和語文素養有較高的要求,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和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閱讀是學生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前提,寫作可以將所學知識進行升華和內化。教師在教學中應將閱讀與寫作練習相結合,使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實施,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進行教師行為和教師角色的積極轉變。教師不再作為傳統的“教書匠”僅僅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更應該注重學生學習成效,使學生真正將所學知識內化為個人的語文素養和才能。在以往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沒有將閱讀與寫作有效整合對學生進行系統化的教學,難以真正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在現階段的教學中應將寫作與閱讀聯系起來,充分發揮“讀寫結合”教學的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給學生寫作準備時間,消除畏難情緒
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是值得提倡的,但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正確的教學方法,導致讀寫結合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高中語文課程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在學生剛剛學習完一篇新的課文后,不能急于讓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學生在缺乏一定的思考和準備時間的情況下進行語文寫作,將不會使個人語文寫作才能充分展現出來,同時也會打壓學生語文寫作的信心,不利于教師語文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針對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教師需要進行必要的教學方法探究,在訓練學生讀寫能力時,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這不僅不能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而且會產生相反的教學效果。在讓學生進行語文寫作時,應該結合學生個人實際學習情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準備,學生在這種讀寫教學模式中才可以真正施展個人的才華和能力。
例如,我在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時,會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理解文章的前提下,給學生留出寫作思考和準備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將個人的文學素養進行整合和提取。在學習《品質》這篇文章后,我讓學生結合作品的主題,體會小說的架構,進行同題寫作延伸訓練,使學生準備充分后,觸類旁通,利用自己熟悉的寫作素材,將寫作意圖準確傳遞,這樣就有助于消除學生寫作的畏難情緒,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閱讀內容的消化和吸收,讓學生在自身情感共鳴下進行寫作,敢于將自己對文章的觀點進行表達,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真正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起來,綜合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二、重視指導寫作技巧,提高學生閱讀成效
教師在讓學生進行閱讀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寫作方面的知識技巧講解,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寫作能力的進步和提升。文學作品中涵蓋優秀的人文思想和優美的語言表達,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閱讀中最想寫作的方面來進行講解,使學生從閱讀中收獲的知識進行內化和升華,真正轉化為個人的語文寫作能力,大大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成效。新課程標準提倡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揮閱讀完善人格,提高文學素養的作用,教師可以培養學生靈活多變的閱讀方式,大大提高語文閱讀效率。此外,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將優秀的文學作品中的優點進行吸取和借鑒,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挖掘作者的語言表達和寫作技巧,使之轉化為個人的語文寫作能力,全面發展學生語文綜合實力。
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我與地壇》這篇文章時,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我向學生講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讓學生學習作者的人物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使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創作出更加生動真實的人物形象,從而使學生不僅收獲閱讀能力的提升,同時可以獲得寫作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教師在教學中綜合考量閱讀與寫作的綜合作用,將二者進行完美結合,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寫作技巧方面的教學指導,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的成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從而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日常寫作訓練,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日常訓練與積累,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教師在日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加以重視和指導。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日常寫作訓練,學生在寫作練習中可以增強自己的語感,進而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進步和提高,提高學生語文鑒賞和運用能力,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起來,進行自身語文素養的完善和發展。當學生在學習一篇新的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從中選取自己認為描寫精彩的部分進行再次創作,給學生語文寫作的主動權,可以激發學生寫作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訓練中提升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表達能力,幫助教師的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例如,在學習戴望舒的《雨巷》這首詩后,我讓學生進行類似詩歌的創作。教師讓學生進行優秀文章的模仿練習,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仿寫過程中對作者的寫作技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相比于學生只是簡單地學習課文,會有更加重要的教學意義,可以讓學生的閱讀與寫作真正結合在一起,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教學作用。教師注重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可以使學生一點一滴地積累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和技巧,進而幫助學生獲得個人語文綜合實力的發展和提高。
四、為學生選擇合適的讀寫材料,提升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語文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讀寫訓練教學的過程中,應將教學的最終意義指向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提升。在高中階段,學生的作文通常是根據材料進行分析判斷,選擇合適的寫作主題,這其中就包含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首先要能明白閱讀材料的基本含義,把握正確的寫作方向,才能夠保證寫作的主題與寫作要求相符。其次,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語文寫作能力,才能創作出優秀的文章,這也是先前教師讓學生開展讀寫結合訓練的出發點。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是學生語文學習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二者在學生語文學習中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教師應合理把握二者在學生語文學習當中的聯系,對學生展開有效的語文教學指導,真正鍛煉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實力。 例如我在教學中會讓學生進行材料分析型的寫作訓練,只有給學生選擇有針對性的訓練題目,才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進步與發展。學生通過分析材料進行判斷和理解,選擇最終的寫作主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強化和提升,可以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顯著增強,使學生的作文更符合寫作主題和要求,真正實現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意義,培養學生更適應當代語文學習的發展需要,增強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養。
五、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
學生在高中階段面臨著沉重的學業負擔,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科目繁多,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豐富自身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下收獲知識,增長個人的語文才能,使學生不再被動、機械地接受教師講解的內容,而是可以發自內心地跟隨教師去探索知識,快樂學習。學生在學習比較難的語文知識時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如何有效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值得教師們思考和探究。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語文教學成效,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熱情。學生在閱讀文言文時會感到學習內容的困難和復雜,因此會使學生閱讀興趣下降。針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存在的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課堂學習中受到影響,增強學生文言文閱讀的動力。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展現形式,給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課堂學習感受,讓學生更加熱愛文言文閱讀,進而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講解《滕王閣序》這篇文言文時,我給學生播放有關文中描繪的情境,讓學生感受王勃筆下“孤鶩齊飛,水天一色”的美好景象,以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共鳴,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語文閱讀當中,不斷增長個人的語文閱讀能力。學生在興趣的帶動下,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氛圍中,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閱讀效率。學生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之后的寫作訓練,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真正抒發自己的情感,在優秀的文學作品鑒賞中提升個人寫作能力,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收獲個人語文素養的完善和發展。
六、結語
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對學生展開系統化、全面化的語文教學,使教學活動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真正發展個人閱讀能力和寫作才能,將學生的閱讀效果展現在語文寫作中,同時使學生在寫作練習中提高個人閱讀能力,使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幫助教師實現現階段高中語文教學的理想化教學效果。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師的讀寫結合教學可以順利開展,學生個人語文能力也可以得到快速提高。
參考文獻
[1]王麗華.以“學”為中心,巧妙“幫扶”——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J]. 課外語文(下),2017(9).
[2]李軍.生活的即是大眾的,大眾的即是共鳴的——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共鳴原則之遵守[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7(1).
[3]蔡曉莉.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17(27).
[4]張濤.淺析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東西南北(教育), 2017(17).
[5]周淑華.以本為本,以生為本,形式多樣化——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拓展閱讀教學探討[J].教師,2017(4).
[6]陳春艷.讓拓展之花在語文課堂中綻放——淺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的適當拓展[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7(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339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