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樂學善思 勇于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全日制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談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驗,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备鶕n程標準,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需要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優化的合作學習模式。本文將對此問題展開深度探討,從構建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出發,解析當前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繼而展望此學習模式的具體實踐與創新。
  關鍵詞: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思品教學
  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既需要正確的價值引導,又需要經由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親身實踐,因此,新課程標準建議:“在教學中要不斷創造條件,促進學生的道德踐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其感悟和理解社會的道德價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和行為習慣”。這就使得傳統的授課模式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以教師為主體的講壇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如今學生的知識和情感需求,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主流學習模式。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團隊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構建合作學習模式的意義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組織形式,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活動。”布魯納曾說過,教師教授一門學科并不是希望學生能夠成為該科目的一個小型圖書館,而是要他們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
  在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轉變學習者的學習方式,大力倡導合作學習方式。合作學習的意義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方面,在傳統課堂上僅靠教師單方面的講解,學生缺乏思考的主動性,課后也容易對知識產生遺忘,而通過合作學習,在相互討論中生成的知識會有較好的識記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學生有著大致相同的知識背景,處于相似的思維發展階段,接近的表達方式習慣,學生更容易吸收理解新知識。最近發展區理論也證明了,如果信息呈現水平超越學生接受水平太多則不會有大的幫助。合作學習更加強調學生自己來發現知識,構建知識并擴展知識。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合作學習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在對這些知識有基本了解的基礎上,深化其對知識的認識。
  第三,合作學習的過程也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也學會合作。在小組討論中,學生互相分享自己的觀點,一方面促使學生從更多的角度去認識知識,思考不同角度的知識觀點,產生新認識;另一方面,將自己的觀點精簡、概括、闡述的過程,也是深度思考知識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識,也會借助集體力量提高自身素質。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的反應,只有那些思考過的問題,感知過的事物才會以特定的方式在人腦中留下痕跡。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就加深了對知識點的記憶。
  二、當前合作學習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析
  目前,“導學案”教學以其針對性強、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的優勢在初中教學實踐中得以廣泛運用。在課堂中,學生根據學案,在老師的有序組織、目標引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將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在達到學習目標的基礎上,使得自己的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掘,自己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鍛煉和發展。但是在思品情境設置課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游離于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缺乏相應的情境;評價不全缺乏公正性等等。
  1、話題游離于教學目標。
  小組合作學習因教師缺乏指定的討論情境而游離話題。在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立即讓學生討論,教室里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難發現,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學生的話題可能會游離教學目標。
  2、評價不全。開展小組活動后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匯報交流,但小組代表一站起來發言就是“我認為……”、“我覺得……”、“依我之見……”,往往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教師對小組匯報的評價也常常是“你說得真好!”、“你的見解真不錯”。顯然,學生的不正確的發言方式是由教師的不科學的評價造成的。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一是偏重于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二是偏重于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教師很少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參與程度以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進行評價,特別是很少關注那些平時性格內向、少言寡語的學生。這種不公正、不全面的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可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具體實踐中的策略與創新
  1、課內教學必需對要合作學習的問題進行充分準備。
  小組合作學習(尤其是小組討論)必須有一定的前提準備,必須建立在學生個體學習而且有了自己的見解之后才可以進行。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必須要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有一個總體的設計,并事先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所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去搜集資料,提前思考,使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就對問題作好準備。同時教師設計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有一定的挑戰性。問題不能太難,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更不能簡單化,若太簡單就無法激起學生合作的興趣,這樣小組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
  2、合理分工,確保課堂井然有序
  小組合作學習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同時也給教師控制課堂秩序帶來了困難,很容易使課堂教學產生看似熱鬧實則混亂的局面。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規,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小組長應選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合作意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的主要職責是對本組成員進行分工,組織全組人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記錄員的職責是將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內容記錄下來。匯報員的職責是將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進行歸納總結后在全班進行交流匯報。教師應根據不同活動的需要設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組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組學習任務。(2)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小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從眾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避免不必要的爭論和爭吵。
  3、形式創新
  在班級中進行學習方式的專題講座,向學生宣傳各種先進的學習方式,如介紹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優點、一般的操作步驟等,使學生產生合作、探究的欲望。開展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競賽活動,定期不定期地進行評優,調動學生的合作積極性,逐步將合作學習內化為學生的學習品質。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促進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隨著現代社會的迅猛發展,各種競爭日益激烈,只有學會合作,學會從他人的智慧中獲得啟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個人潛能。同時,教師也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與優化性,讓合作的團隊意識從思品課上走出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 吳海珍,優化合作學習 提高思想品德教學實效[J].學理論.2014(8)
  [2] 朱明英,合作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
  [3] 張夢青.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的合作學習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5(01)
  [4] 劉其君,譚勁松,合作學習模式在思想政治課理論教學中的運用[J]思想理論教育2007(01)
 ?。ㄗ髡邌挝唬哼|寧省錦州市第三初級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03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