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材作業設計方式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業一直以來都是學科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教學內容,它可以說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延伸,既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初中物理學科作業而言,其作業設計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導致學生在物理作業環節沒能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探索可以優化自身的作業設計,讓物理作業成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初中物理;作業設計;自主學習;設計方式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1-0293-01
新課改以來,教師在作業設計方面始終需要遵循增效減負的這一原則來進行,并且要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做好作業,讓學生能夠在做作業的過程中產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內心對學科知識的求知欲望。在這一求知欲望下,學生能夠產生自主探究意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成效而言,有著積極的意義。在這樣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師就需要審視自己的作業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探索物理作業設計的優化方法。
一、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問題探析
新時期的教學大綱顯然明確指出教師要改變現有課程教學中過于注重讓學生死記硬背、被動學習和機械訓練等方面的問題。而就初中物理作業設計而言,其作業設計缺乏科學合理性,歸根到底也是沒有擺脫上述問題。而為了充分發揮作業設計的教學效果,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審視自身作業設計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
首先,有些初中物理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內容沒有擺脫題海訓練方式的束縛,即教師往往是通過堆砌物理練習題的方式來設計物理作業內容[1]。因此,學生在這樣的物理作業設計下,漸漸喪失物理學習興趣,而且物理作業的完成質量也缺乏有效保證。
其次,有的教師所設計的物理作業內容缺乏吸引力,學生沒有能夠對物理作業的內容產生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是物理作業的完成質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物理作業的完成率也是不容樂觀的,甚至學生在物理作業的學習方面難以培養起自己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最后,一些教師在設計物理作業內容的時候,沒能注重充分結合學生的需要來進行,這顯然很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甚至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初中物理教師亟待探索可以優化初中物理作業設計的有效方法,以提高物理作業的科學性、合理性,保障學生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物理知識水平。
二、初中物理教材作業設計的優化方式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作業設計方面,教師應該注重依托于教材內容來優化其作業設計,盡可能地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來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并使其在主動參與到物理作業學習過程中時,切實提高自己的知識鞏固與內化效率,保障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
1.抓住教學內容的某一特點合理設計物理作業。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有些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特點,為了創新當前的物理作業設計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殊性來為學生布置學習作業[2]。比如在《運動的快慢》一課的教學內容就具有較強的觀察性,要求學生能夠觀察物體的運動,掌握物體運動的快與慢。物體的運動本身就是一種動態式的內容,也就是說物體的運動具有變化性,若是學生能夠通過觀察來領悟這一變化性和動態性,則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物理知識點。
因此,教師在教學結束之后可以為其布置觀察類的物理作業。例如學生可以觀察生活中的公交車運動,并且將公交車與另一個物體的運動進行比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要了解公交車運動的狀態和運動速度,還要將其與另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與運動速度相比較,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好物體運動快與慢的相關知識。
2.根據教材中的實驗內容設計具有操作性的作業。
讓學生在完成物理作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動手操作能力,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又能夠使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操作能力與知識理解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成效。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杠桿》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不倒翁小制作”的課后作業。所用的材料可以包括雞蛋、膠水、重物、裝飾物品等等。
學生可在雞蛋尖端開孔,吸出蛋黃和蛋清,然后將小型重物放進完整的雞蛋中,然后用膠水將其固定在雞蛋的底部,再使用裝飾品來將雞蛋外部進行裝飾。就裝飾這個方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進行,以形成一個有趣的不倒翁。這一不倒翁利用了杠桿原理,即不倒翁倒下的時候,無論支點在哪,都會回到原來的位置。這一不倒翁的力臂比較短,但是它有力矩,再加上底部是圓形,與摩擦面之間的摩擦力比較小,很容易讓不倒翁在倒下之時快速回到原來的位置。
3.根據物理教材內容設計論文型和閱讀型作業。
所謂論文型作業,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寫一篇小論文。而閱讀型作業則主要是要求學生閱讀更多的資料[3]。比如在《噪聲的危害和控制》這一課的作業設計方面,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圍繞著環境保護與噪聲污染方面的內容來寫一篇科學小論文,站在物理角度來闡述噪聲的危害及有效的控制方法。例如學生可以寫題為“假如沒有噪聲”的小論文,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物理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又比如在人教版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型作業,即是讓學生閱讀更多的物理科學家相關的書籍,讓學生自主選擇某一物理學家的物理成就來談一談自己的看法。又或者學生可以閱讀一些科普類的文章,站在物理原理的角度來對科普文章中的某一物理現象進行解釋。通過多種多樣的物理作業設計方式,無疑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增強學生自主完成物理作業的積極性。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師要善于隨時審視自己的教學過程,從物理作業反饋這方面反思自己的物理作業設計能力,以采取多種多樣的物理作業設計方式來切實優化物理作業內容,讓學生樂于投入到物理作業學習活動中,在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理解能力的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內化能力,甚至可以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自信心,有效地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楊德春,車忠海.對初中物理學科有效作業的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18(26):52-53.
[2]車忠海,范連眾.初中物理學科有效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遼寧教育,2018(11):63-64.
[3]張倩.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有效設計探究[J].甘肅教育,2018(03):8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1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