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領下高職現代學徒制外部機制創新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推行現代學徒制有利于促進人才全面發展、提升職業人才的專業技能、填補企業的人才空缺。針對現代學徒制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培養過程欠監管、培養質量未能達到預期等問題,文章從文化宣揚、組織完善、法規保障、成本分擔、評價和監控五個層面著手,提出了政府引領的高職現代學徒制外部機制創新的若干舉措。
關鍵詞:政府;現代學徒制;機制
作者簡介:孫麗,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研究;王菊,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一體化育人的高職現代學徒制機制創新研究”(項目編號:XJK016CZY018)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03-0003-02
近幾年來,我國對現代學徒制日益重視,并在實際推廣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從細節上來看,現代學徒制還存在較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為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培養過程欠監管、培養質量未能達到預期。迄今為止,現代學徒制的辦學過程和質量很大程度上仍舊依賴企業及學校自身的監督和約束,有關部門及社會各界對現代學徒制的監管相對匱乏。基于這一現狀,高職現代學徒制要想實現新的突破,謀求長遠的發展,必須建立長效的質量保障機制,而以政府引領的外部機制的創新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首要前提。
一、宣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學徒制的社會認可度
學徒制在我國古代便有所體現,這是一種從古代傳承至今的人才培養模式,古代的“師徒”關系與現代的“師生”關系,都是學徒制的表現形式。師傅向徒弟傳授豐富的知識,還教授為人處世的品德和修養;學徒通過學習、思考、摸索、操作來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高自我修養。盡管“師徒制”并不是一種完美的學徒制,但其對文化的尊重、對技藝的弘揚作用卻值得肯定。這一文化精髓值得采用現代學徒制的院校和企業借鑒與學習,實施與推廣現代學徒制正是對我國這種傳統文化的接納與升華。
近些年來,現代學徒制雖然在很多職業院校進行了試點,并積累了不同程度的經驗,但依然有很多社會團體和個人由于對該培養模式不夠了解而不愿采用。因此,我國需要借助傳統的“師徒”文化營造現代學徒制的社會氛圍,借助新媒體的力量,通過對校企一體化育人效果顯著的案例進行宣傳,擴大現代學徒制的社會影響力。同時,高職教育應從源頭上改變自身未來發展趨勢,以往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特定崗位培養應用型人才,而現在的人才培養目標應該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倡導職業教育終身化,既要注重職業技能的提升,又要重視人文素養的培養,形成“學習-工作-再學習-再工作”的人才發展模式,以被社會廣泛認可與接受。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學徒制試點院校和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現代學徒制的辦學活力。
二、構建合理的組織和管理機制
國外學徒制的成功經驗表明,針對學徒制構建合理的頂層組織和管理機制是現代學徒制順利開展的首要保障。可借鑒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經驗,結合我國職業教育情況構建國家級、省級、市級、企業及學校層面的管理組織機構。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發改委結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與方向,對現代學徒制工作進行統籌領導與全面規劃,并進行宏觀調控。從政策層面上引導現代學徒制在不同行業制定教學大綱、督促和考核實施效果、規范職業資格考試制度,并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及實施細則約束現代學徒制下院校、企業等各參與方的行為,出臺相應的政策對現代學徒制進行規范與激勵。[1]可由省級財政、人事、稅務等行政部門成立“現代學徒制促進委員會”,嚴格執行上級各主管部門的工作任務,落實相關部門、相關人員的職責,加快現代學徒制的推廣普及;成立“現代學徒制”專項小組,開展本區域的合作規劃、資源配置、評估等相關工作,負責本區域內現代學徒制的指導、溝通與協調工作。根據地區市場特點、企業和學校發展需求,對學員的入學門檻、企業和學校的辦學資格、參與各方的協議、學徒就業等方面制定制度規范。校級的現代學徒制工作組織由學校和企業的專家組成,負責編制各項規章制度和相關文件,如行政文件、學生手冊、校園檔案建設等,對學員的招收、師資來源、人才培養過程的監控、教學效果的評估反饋等進行微觀管理。最后,強化行業指導,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積極作用。
三、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保障體制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現代學徒制起步較晚,高職現代學徒制的法律條例中仍然存在較多不足,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盡快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規章及與之配套的實施細則和管理辦法。從法律上明確各級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和職業院校在現代學徒制中的權力與義務。重點通過法律明確企業在現代學徒制中的地位,明確其職責,如根據企業規模大小需承擔一定數量學員培訓的職責、承擔學徒制學員用工的責任、承擔學校教師的頂崗實習責任以及學徒制學徒薪酬待遇職責等。制定詳細的《現代學徒制準入資格與獎勵條例》,對參與學徒制企業的準入資格、財稅優惠政策、獎勵制度等作出明確的規定,提升企業參與學徒制的規范性。
四、建立公平、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
政府統籌建立現代學徒制的外部機制,還應協調各主體之間的關系,平衡學校、政府、企業三方的利益,積極發揮帶頭作用;立足于區域發展的需要,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的現代學徒制發展道路,既要培養全面型人才,又要注意成本的控制與分擔??刹捎谩靶袝?企業+學校+其他”的模式,與行業標桿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發展公共實訓中心。[2]建立學校、企業、政府三方合作機制,共同運作實訓中心,吸納多方資金,為現代學徒制的推行奠定資金基礎,通過優化整合資源,實現資源的內部共享。
現代學徒制公共實訓中心除了政府給予適當資金補助外,其余資金均來源于服務購買;公共實訓中心大部分收入用于擴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強內部管理。畢業生就業可獲得政府的支持,實訓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獲得收入,需要注意的是,服務的價格由物價部門核定,而不是由政府或者企業決定。[3]所有經過學校和企業雙方認可的項目,學生都可獲得學校提供的頂崗培訓費用,同樣是通過政府向學校購買服務獲得收入,學校再按照學生的實際工時支付相應的費用。同時,現代學徒制的全面普及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學校、企業的共同努力與配合,公共實訓中心在實現教師及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外,也應逐步面向社會提供服務,在迎合市場發展的需求下,開展各項有償服務,如技術培訓、專利出售、代加工等,獲得更多實訓中心建設與運行成本。公共實訓中心由多方共同參與,由于成本分攤了、風險降低了,因此三方都能從中獲益。
五、建立科學的評價和監控機制
要促使現代學徒制下學校和企業的進一步緊密合作,需要制定清晰的發展目標,詳細的發展規劃,除了要建立組織與管理機制、健全的法制法規保障機制、公平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外,還要對現代學徒制進行評價和監督管理,邀請行業權威專家、學者、政府人員共同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評價中,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得出科學、合理、客觀的評價結果。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為了體現現代學徒制與同行業、企業的緊密聯系,提升其對行業企業的吸引力,保證現代學徒制的實施效果,應對課程內容進行考核,向符合資質的學員頒發職業資格證書。事實上,在西方發達國家,現代學徒制沿用已久,很早便已經和職業資格證書掛鉤,學徒參加技能培訓,通過考試后就能獲得技能培訓學校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作為該學員的職業文憑,學生只有持有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方可上崗。[4]
參考文獻:
[1] 何愛華,劉懷蘭.政府引領企業主導的現代學徒制體制機制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31):50-54.
[2] 張法坤,梁幸平.現代學徒制模式下校企合作機制構建研究 [J].中國高??萍迹?015,(12):54-56.
[3] 鄭玉清.國外現代學徒制成本分擔機制探析[J].職教論壇,2017,(7):15-19.
[4] 翟志華.澳大利亞現代學徒制成功經驗對我國的啟示[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4):84-88.
責任編輯 陳 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5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