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對改善宮頸炎患者負面情緒的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分析心理護理對改善宮頸炎患者負面情緒的效果。方法:選擇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宮頸炎患者進行研究,共120例,隨機分組,每組60例,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前提下,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變化,并且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結果:1)觀察組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明顯比護理前降低(P<0.05)。2)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P<0.05)。結論:對宮頸炎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感,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心理護理;宮頸炎;負面情緒
宮頸炎是一種常見的婦女生殖器官疾病,主要發病原因在于HPV病毒感染,如果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會誘發宮頸癌。因此早期診斷、盡早治療宮頸炎對預防宮頸癌尤為關鍵[1]。許多患者因為對疾病不了解,所以過度擔憂、焦慮,嚴重者甚至于影響了生活質量。因此,在對宮頸炎患者進行有效治療的同時,還需要對患者進行積極的心理干預,從而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并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本研究通過對本院宮頸炎患者進行對照分析,探討心理護理對改善宮頸炎患者負面情緒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宮頸炎患者進行研究,共120例,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為(30.03±2.3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為(3.20±0.32)年,輕度50例,中度40例,重度30例。隨機分組,各組為60例。觀察組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為(30.02±2.3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為(3.20±0.28)年;輕度25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對照組年齡21~45歲,平均年齡為(30.03±2.35)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為(3.15±0.32)年;輕度25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兩組基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確診為宮頸炎,全部患者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意識清醒,言語表達能力正常;排除標準:排除精神障礙疾病患者、智力障礙患者、嚴重心肝腎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等。
1.2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給予患者日常生活護理,按照醫囑給藥,對手術患者進行輔助。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前提下,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具體如下:
1.2.1 入院時心理護理干預 入院時接待患者應當保持熱情和親切的態度,為患者和家屬介紹醫院的環境、醫院的制度,在和患者介紹時注意使用溫和的言語,為患者耐心講解病情,改善患者的過度擔憂和抑郁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且告知患者相關的檢查,耐心解釋檢查項目的作用,減輕患者的抗拒情緒,提高患者對檢查和治療的依從性。
1.2.2 住院期間心理護理干預 向患者詳細介紹藥物的作用機制、用量、療程,減緩患者內心的負面情緒。在患者用藥前,告知患者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以免對不良反應感到緊張焦慮,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信心[2]。對于手術患者則需要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護理,術前訪視時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操作步驟、手術的作用,減輕患者的擔憂心理。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密切觀察,輔助手術醫生完成手術。在病房環境方面可以播放輕音樂,指導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有利于放松身心。同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部位,使用屏風遮擋患者的身體。
1.2.3 出院前心理護理干預 出院前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利于促進病情改善,從而促使患者自覺培養自身樂觀的心理,以免負面情緒對病情的康復造成不良影響。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變化,并且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采取HAMA(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和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t檢驗,對非正態分布的數據進行卡方檢驗;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計量數據,用率表示計數數據,P<0.05表示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HAMA、HAMD評分對比
觀察組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HAMA評分、HAMD評分明顯比護理前低,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更高,數據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宮頸炎是一種常見的婦女生殖器官疾病,主要發病原因在于HPV病毒感染,如果不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會誘發宮頸癌[3]。因此早期診斷、盡早治療宮頸炎對預防宮頸癌尤為關鍵。許多患者因為對疾病不了解,所以感到過度擔憂、焦慮,嚴重者甚至于影響了生活質量。因此,在對宮頸炎患者進行有效的治療同時,還需要對患者進行積極心理干預,從而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并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
本研究對宮頸炎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有效地減輕了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并且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本次研究的心理護理涵括了入院時心理護理、住院期間心理護理、出院前心理護理,其中住院期間向患者詳細介紹藥物的作用機制、用量、療程,減緩患者內心的負面情緒。通過治療效果明顯的患者,鼓勵患者提高治療的信心。在患者用藥前,告知患者藥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以免對不良反應感到緊張焦慮,有利于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和信心。對于手術患者則需要對患者進行術前心理護理,術前訪視時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操作步驟、手術的作用,減輕患者的擔憂心理。
綜上所述,對宮頸炎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焦慮情緒,從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患者住院期間的舒適感,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李保羅.探討心理護理對改善宮頸炎患者負面情緒的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3):269,275.
[2] 白慧,李秋蓉.心理護理對改善宮頸炎患者負面情緒的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03(07):171-172,193.
[3] 高寶俠,劉潤潤,崔緒琴,等.宮頸炎患者宮頸癌篩查前后心理狀態變化及心理干預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7,28(11):1460-14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2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