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靜脈采血患兒負面情緒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研究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靜脈采血患兒負面情緒的影響。方法 50例靜脈采血患兒,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方式, 觀察組患兒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時心理狀況(恐懼、緊張、抵觸、安靜)和家長護理滿意度。結果 在靜脈穿刺時,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出現恐懼分別為19例(76.00%)、8例(32.00%), 出現緊張分別為22例(88.00%)、9例(36.00%), 出現抵觸分別為21例(84.00%)、5例(20.00%), 安靜分別為4例(16.00%)、19例 (76.00%),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742、14.346、20.513、18.116, P<0.05)。護理后, 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88.00%(22/2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2.00%(13/2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714, P<0.05)。結論 在門診靜脈采血中根據患兒及其家長心理情況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緊張、恐懼等情緒, 促進患兒配合采血, 提高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心理護理干預;靜脈采血;負面情緒;滿意度
兒童、嬰幼兒靜脈采血穿刺難度大, 受到患兒皮膚的松緊程度、脂肪的分布以及患兒的胖瘦等影響, 同時患兒對靜脈穿刺有本能的排斥、抵觸情緒, 使得靜脈采血難度增加, 因此, 改善患兒的心理狀態, 促進患兒配合采血工作, 是提高對患兒靜脈采血工作的有效手段[1]。本研究對25例行靜脈采血患兒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1~12月門診采血室接收的50例靜脈采血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25例。對照組中, 男12例, 女13例;年齡0.5~6.0歲, 平均年齡(3.25±2.75)歲。觀察組中, 男11例, 女14例;年齡0.5~5.8歲, 平均年齡(3.15±2.65)歲。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護理方式, 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標準為患兒進行靜脈采血, 并給予患兒鼓勵。
觀察組患兒實施心理護理干預, 患兒在受到疾病的折磨、醫院陌生的環境以及對穿刺的恐懼使得患兒在門診靜脈采血時容易出現恐懼、緊張、哭鬧不止的現象, 因此在實施穿刺前醫護人員應當進行合理的干預:①根據患兒的身體情況、脂肪分布等選擇合適的靜脈采血部位;②在采血前詳細指導家長采血室對患兒體位的擺放和四肢的控制方法, 避免患兒因疼痛揮舞四肢、抵觸等而引起患兒受到傷害, 并指導家長在采血結束后用棉簽輕輕按壓采血針眼3~5 min, 24 h傷口不能見水, 預防感染;③對患兒采血準備工作做好之后, 穿刺之前采用輕柔、溫和的語言夸獎、鼓勵患兒, 對于年齡太小無法語言交流的患兒護理人員應當面帶微笑、采取輕柔撫觸的方式緩解患兒恐懼、抵觸的情緒, 增加患兒的信任感, 配合采血;④患兒看見其他患兒哭泣也會產生同樣悲傷的情緒而哭泣, 因此, 在采血時應當一個一個進行, 盡量單獨采血, 避免因幾例患兒同時采血導致共鳴一起哭泣;⑤家長的情緒也是影響患兒的重要因素, 家長看見采血時對患兒皮膚的穿刺會有心疼的感覺, 不免流露出一些低落的情緒, 進而會影響患兒的情緒, 因此, 在采血時還應當囑咐家長盡量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患兒采血;⑥加強采血護士的專業技能, 在進行穿刺時家長緊張患兒, 若護士專業技能不過關, 反復對患兒進行穿刺會引起家長不滿, 輕則對護士進行言語上的批評, 重則引起更加嚴重的醫患矛盾。因此, 護士在進行穿刺前一定要詳細給家長講解患兒的穿刺條件以及在穿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 讓家長做好心理準備, 避免發生矛盾, 同時也可尊重家長意見, 更換人員進行采血等。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兒靜脈穿刺時的心理狀況(恐懼、緊張、抵觸、安靜)以及護理后家長滿意度情況, 采用問卷調查家長的護理滿意度情況, 評價等級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穿刺時心理狀況對比 在靜脈穿刺時, 對照組和觀察組患兒出現恐懼分別為19例(76.00%)、8例(32.00%), 出現緊張分別為22例(88.00%)、9例(36.00%), 出現抵觸分別為21例(84.00%)、5例(20.00%), 安靜分別為4例(16.00%)、19例(76.00%), 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742、14.346、20.513、18.116, P<0.05)。
2. 2 兩組患兒護理后家長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后, 觀察組家長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靜脈采血是用來檢驗人體血液中某些物質的含量, 從而根據檢驗結果對人體相應疾病進行診斷和治療, 是為了給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的依據[2]。由于患兒對于疼痛的忍 受、對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較小, 心智比較脆弱, 在進行靜脈采血時非常容易出現恐懼、緊張、抵觸等負面情緒, 使得靜脈采血難度增加[3-8]。因此, 醫護人員在進行靜脈采血前應當為患兒進行適當的干預措施, 以促進患兒配合采血, 提高采血的成功率。
在采血前根據患兒的心理狀況和身體條件, 為患兒實施具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 根據患兒性格, 采取鼓勵、表揚的方式為患兒加油打氣, 或者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逗患兒開心等;對于能夠溝通交流的患兒可為其樹立一個目標, 若達到相應目標, 獎勵其“勇敢小戰士”等稱號, 促進患兒建立戰勝恐懼的勇氣, 同時還要及時跟家長溝通, 讓家長了解在采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意外狀況, 希望家長能夠理解, 以降低醫患矛盾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加強采血人員的專業技能, 爭取做到一次出血, 并且要做到快進慢出, 以減少穿刺和拔針時給患兒帶來的疼痛[9-11]。本研究對觀察組患兒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后, 有效降低了患兒恐懼、緊張、抵觸等負面情緒, 大部分患兒能夠冷靜、安靜面對靜脈采血, 同時也提高了家長護理滿意度, 使采血工作能夠得以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 對于門診靜脈采血患兒根據其的情緒特點和心理狀態實施對應的心理護理干預, 能夠有效提高患兒對靜脈采血的依從度, 建立戰勝恐懼的勇氣, 勇敢面對采血, 同時對家長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 以及加強醫護人員的采血專業技能, 使得門診靜脈采血工作能夠得到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 李燕媚, 林月明, 吳麗英, 等. 中醫情志護理對門診靜脈采血患者情緒的影響. 內蒙古中醫藥, 2017, 36(2):169-170.
[2] 金桂芝. 人性化服務在兒科門診靜脈采血中的應用. 中國醫藥指南, 2017, 15(2):93.
[3] 郝敏玲. 靜脈采血人群的心理反應及護理體會. 基層醫學論壇, 2017, 21(9):1100-1101.
[4] 劉艷. 靜脈采血成功影響因素及患者綜合護理措施.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7, 8(14):163-164.
[5] 黃敏. 體檢人群靜脈采血心理溝通的需求與護理. 醫藥前沿, 2016, 6(22):313-314.
[6] 蘇端治. 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靜脈采血患兒負面情緒的影響.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18):115-116.
[7] 黎冬梅. 心理護理干預對82例門診靜脈采血患兒及家屬的影響.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4(12):120.
[8] 吉永, 夏旭峰. 心理護理干預對82例門診靜脈采血患兒及家屬的影響.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25):254-255.
[9] 韓軍, 徐姝娟. 心理護理干預對靜脈采血患者疼痛的影響. 齊魯護理雜志, 2010, 16(5):95-96.
[10] 賀小珍. 護理干預對門診靜脈采血患者滿意度的影響. 當代護士(中旬刊), 2013(10):96-97.
[11] 謝金會. 護理干預對門診靜脈采血患者滿意度的影響探討. 健康必讀旬刊, 2013(6):116.
[收稿日期:2018-06-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