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急救護理干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的研究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急救護理干預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5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組,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兒給予急救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干預效果。結果研究組重患兒急救有效率為100.00%,護理滿意度為100.00%,分別高于對照組的84.00%、80.00%,患兒體溫恢復時間、潰瘍愈合時間、皮疹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研究組出現1例皮膚感染,對照組出現6例皮膚感染,對比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給予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急救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救治率、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縮短治療時間。
【關鍵詞】:重癥手足口病;急救;護理
【中圖分類號】R1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可引發手足口病的病毒有20多種,該疾病在5歲以下兒童中最為多見,主要癥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小皰疹或小潰瘍,而重癥手足口病病情發展速度迅速,發病1-5天可出現腦膜炎、腦炎等,可導致患兒死亡,癥狀表現為面色蒼灰、四肢發涼、肢體抖動、驚厥、心率增快或減慢、血壓升高或下降[1]。由于該疾病的特殊性,加上患兒年齡小,實施優質護理十分必要。本文旨在研究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急救護理干預效果。
1 資料與護理方法
1.1 患兒基本資料
以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5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組,研究組男患兒11例,女患兒14例,最小年齡5個月,最大年齡5歲,平均年齡(2.5±0.2)歲,病程1-5d,平均病程(2.3±0.2)d,對照組男患兒12例,女患兒13例,最小年齡6個月,最大年齡6歲,平均年齡(2.9±0.3)歲,病程2-5d,平均病程(2.5±0.3)d,兩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基本資料對比無統計意義,P>0.05。
1.2 急救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患兒給予急救護理干預,①嚴密監測患兒病情變化情況,每30min進行一次巡視并做好記錄,觀察患兒意識、瞳孔、肢體活動、驚跳次數等;②皮膚護理,將患兒指甲剪短,必要時可將患兒雙手包裹,叮囑家長看護好患兒,避免患兒將皮疹抓破引起感染,保持患兒衣被整潔,衣服寬松、柔軟,以降低衣物對皮膚的刺激,如患兒臀部出現皮疹,及時清理患兒大小便,以保持臀部干燥;③高熱護理,保持室內溫度適宜,患兒衣被不可過厚,及時更換汗濕的衣被,叮囑家長多讓患兒飲水,以補充高熱消耗的水分,并采用物理降溫,頭置冰帽、采用將熱毯、亞低溫治療儀等,并謹遵醫囑配合藥物治療;④口腔護理,患兒進食后用生理鹽水漱口,對于潰瘍嚴重的患兒可使用生理鹽水棉棒進行清洗,并將藥物涂抹在糜爛處;⑤隔離護理,由于手足口病具有一定傳染性,可通過糞便、呼吸道分泌物等多種途徑傳播,為避免出現交叉感染的情況,一旦確診為手足口病,則應將患兒通過隔離通道入住隔離區,護理人員與患兒接觸后用消毒液洗手,做好感染性廢物及醫療垃圾處理;⑥輸液護理,患兒年齡小,血管穿刺較難,并且高滲藥物靜脈滴注對血管刺激性較大,穿刺時注意穿刺血管選擇,選擇交替穿刺法,以提高血管使用壽命[2]。
1.3 觀察指標
?、偌本扔行?、護理滿意度;②治療時間,包含體溫恢復時間、潰瘍愈合時間、皮疹消失時間、住院時間;③并發癥發生概率[3]。
1.4 數據統計分析
對以上數據行統計分析,軟件選擇spss21.0,急救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概率為計數資料,采取χ2檢驗,體溫恢復時間、潰瘍愈合時間、皮疹消失時間、住院時間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
2 實驗結果
2.1 急救有效率、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急救有效率為100.00%,護理滿意度為100.00%,分別高于對照組的84.00%、80.00%,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具體如表1所示。
2.2 治療時間對比
研究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體溫恢復時間、潰瘍愈合時間、皮疹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對比有統計意義,P<0.05,具體如表2所示。
2.3 并發癥發生概率比
研究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出現1例皮膚感染,對照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出現6例皮膚感染,對比有統計意義,P<0.05,χ2=4.15。
3 討論
重癥手足口病病情發展速度較快,病情發展到Ⅳ期時,可引發肺水腫、昏迷、循環衰竭,病情恢復后也容易遺留并發癥,加上臨床治療大多為有創操作,對患兒健康具有一定損害,因此,對重癥手足口患兒的護理工作,臨床提出更高要求[4]。急救護理干預是根據患兒實際病情進行護理操作,目的性較強,更具針對性,患兒臨床癥狀不同,根據患兒出現的癥狀采取相對應的護理干預,并做好其他并發癥預防措施,堅持無菌隔離全面護理,抓緊搶救時機,避免病情惡化,注意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配合主治醫師完成搶救工作[5]。本研究統計結果顯示,研究組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急救有效率為100.00%,護理滿意度為100.00%,較對照組提高16.00%、20.00%,患兒體溫恢復時間、潰瘍愈合時間、皮疹消失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縮短,研究組出現1例皮膚感染,對照組出現6例皮膚感染,對比差異明顯,綜上所述,給予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急救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救治率、護理滿意度,降低并發癥發生概率,縮短治療時間,因此對于提高患兒生存質量,提升救治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羅新英.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急救護理干預研究[J].中外醫療,2017,36(14):168-170.
盧長江.90例小兒重癥手足口病的急救與護理要點初步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25):4834-4835.
許莉,李秋蘭,王仁媛.循證護理在兒科危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急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急救醫學,2016,36(s1):321-322.
于占營.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病情觀察及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藥,2015,34(1):156-157.
鄭秋珍.88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兒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5,23(5):193-19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