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真空負壓靜脈采血護理問題分析及防范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真空靜脈采血在護理中的問題和防范對策。方法:收治接受血液檢驗的住院患者100例,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為所有患者進行真空靜脈采血,并對患者在采血過程中發生的護理問題進行分析,制定針對性的防范對策。給予觀察組患者行采血過程的防范措施。對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采血并發癥的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對照組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包括溶血、暈針、皮下淤血以及血流不暢等,實施防范措施之后,觀察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對照組高,在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概率上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真空靜脈采血中出現的護理問題非常多,將防范措施運用在采血過程中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降低采血有關并發癥的出現概率,因此,可以在臨床應用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 真空靜脈采血;護理問題;防范對策
  就真空負壓靜脈采血而言,其是現階段醫療機構運用比較多的一種新的采血方法,具有簡便易行的操作特點,能夠讓醫患雙方在一定程度上不被感染。然而在具體的臨床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只是看中技術操作,卻忽視了對細節問題的掌握,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威脅,同時,還對標本的化驗結果造成影響[1]。本文主要對真空負壓靜脈采血過程中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血液檢驗患者100例,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即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齡16 - 81歲,平均(36.55±4.39)歲。對照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齡18 - 80歲,平均(35.69±4.88)歲。鑒于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因此可以對兩組患者相關數據進行對比。
  方法:對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進行Styrileeo真空采血系統對血液標本進行獲得。血液標本的采集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①護士自身及用物準備。采血護士衣帽整潔,洗手,戴口罩,治療盤內備,PE手套、正確型號的采血管和采血針、膠貼,檢查采血管及采血針的有效期、包裝是否完整、抗凝管內抗凝劑是否適量。②確認患者身份,標識采血管。要對患者的信息進行仔細核對,包括病情和化驗的項目等方面,將條形碼表1 兩組真空靜脈采血的并發癥發生率(n)貼于采血管上。③做好解釋,穩定情緒,安置體位。向患者交代采血的目的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理解配合,協助患者取正確舒適的體位,采血肢體應脫掉厚緊的外衣。④選擇穿刺靜脈。最好是淺表有彈性、粗、直的外周靜脈,如肘正中靜脈。⑤止血帶的使用、皮膚消毒及穿刺程序。在穿刺點上2.5 -3 cm處松緊適宜地扎上止血帶,然后以穿刺點為中心一順一逆消毒2遍,消毒范圍≥5 cm,待皮膚晾干后取出采血針,針頭和皮膚表面呈15°- 30°的傾斜角實施穿刺,回血之后選擇膠帶固定針柄,將采血針的另一端刺入真空負壓采血管,待血液停止流動或適量后分離采血管,如是抗凝管分離后立即180°顛倒混勻5-8次。⑥多管采集順序。在采血過程中,要先將采血針刺入血培養管中,其次是血清管中,最后是全血管中。⑦血液采集結束后,要解開止血帶,運用帶護墊的膠貼置于穿刺點,指導病人或家屬輕輕按壓穿刺點迅速拔針,囑按壓5 - 10 min,避免發生出血或者感染的情況。在完成采血工作后,護理人員要對對照組的患者在采血中間發生的護理問題進行歸納和分析,制定出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將該措施運用在觀察組的患者中,對兩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護理問題的發生率進行對比。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在計數資料上用率進行表示,并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真空靜脈采血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觀察組患者在真空靜脈采血的并發癥發生概率上比對照組低(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觀察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討論
  就真空靜脈采血來說,這是目前一種非常先進的技術,已經在臨床中大量運用。但是,這一技術在采血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外部因素所帶來的干擾,影響標本檢驗質量[2]。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對采血過程中實施相關防范措施可以提高一次采血的成功率,而且發生并發癥的概率比較低。因此可以在臨床中進行廣泛推廣。接下來對其產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進行分析。
  一是溶血:主要是因為消毒液未待干,進針的位置不準確,采血量不充足,添加劑濃度較高等。這一問題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消毒后要待干;其次,針頭和真空采血管大小要注意適配度[3];然后,不能在水腫部位為患者采血;最后,注意輕柔地對采血管進行顛倒,使得血樣和添加劑之間充分混勻。
  二是皮下淤血:主要原因是指采血完成后護理人員按壓的是皮膚進針處,不是血管的進針處,或是按壓的時間太短,力度比較輕等。預防措施主要有:①護理人員要促進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在穿刺時注意快、準、穩;②要在采血前告訴患者按壓方法;③當患者的血管較細,就要先熱敷,再穿刺[4]。
  三是暈針:主要是因為患者過于緊張和恐懼,導致其內臟血管突然擴張,大腦中供血不足等。預防措施:采血前簡單地告知患者采血過程,采血中加強和患者的溝通,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緩解緊張情緒。
  四是血流不暢:主要原因在于采血針頭的斜面與血管壁緊貼,或是采血管中的真空度不足等。預防措施:對采血管進行更換,或者是轉動針頭,讓患者用力握拳等。
  五是醫源性污染:是因為采血管中的負壓不足,殘留在采血針中的血液不能進入到采血管中,引發污染。預防措施:采血人員必須戴無菌手套和口罩,在采血結束后,松開止血帶,將采血針和真空采血管分離后拔出針頭。
  六是針頭脫出:是因為針頭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固,更換采血管過程中力度過大造成的。預防措施:對針頭進行妥善固定,更換采血管時把握好進針的力度。
  參考文獻
  [1]于野.門診真空靜脈采血的護理問題分析及防范[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34):289-290.
  [2]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領航QC小組.降低住院患者檢驗標本不合格率[J]中國質量,2017,(6):97-109.
  [3]謝瑞玲,姚杰.真空負壓靜脈采血存在的問題及防范對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21):2705.
  [4]蔡金金,周松飛,馬春波門診真空靜脈采血的護理問題分析及防范[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 30):296-29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101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