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乳腺疾病護理門診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干預效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
【摘 要】目的:探討乳腺疾病護理門診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干預效果。方法: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內診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劃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即參照組為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到乳腺疾病護理門診處執行心理疏導,比較各組術后焦慮和抑郁情緒評分。結論:試驗組術后焦慮程度和抑郁程度評分均較優于參照組,各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討論:在乳腺癌患者中,到乳腺疾病護理門診處執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可在減輕術后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同時,增強護理效果,可推廣。
【關鍵詞】乳腺疾病護理門診;乳腺癌;焦慮和抑郁情緒;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惡性腫瘤,不僅會影響其身心健康,還會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1]。于乳腺癌剔除術治療后,由于門診復診醫師時間不充裕、患者情緒低落等狀況,導致其多面臨焦慮和抑郁等負性情緒。而乳腺疾病護理門診則是針對此現象開設的現代護理科室,通過為患者提供復診指導、健康咨詢等方式,減輕其負性情緒,保證治療和護理效果[2]。對此,取我院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內診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間內診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劃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即60例患者中,最小年齡為32歲,最大年齡為68歲,中位數為44歲。納入標準:年齡均在18歲以上,已確診為乳腺癌;意識正常、可自主表達及行動;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病史、家族患病史者;乳腺癌病史、乳腺癌復發轉移史患者;合并重癥腎功能、心功能和惡性病癥者。
1.2 方法
參照組為常規護理,即包括術后常規護理、注意事項等;試驗組在參照組的基礎上到乳腺疾病護理門診處執行心理疏導,即于門診處配備1名護師以上職稱護士、1名康復師、1名心理咨詢師;指導患者在門診處掛號以此完整相關診療,針對患者疾病本身、術后康復效果、情緒問題等予以耐心解答,例如切口疼痛、上肢麻木、化療后脫發、喪失生活信心等,各患者咨詢時間約為10-15min;待徹底解答患者訴求后結束本診療活動;借助病友見交流和溝通等方式,相互疏導相互鼓勵。
例如:①求知。針對患者治療、康復等求知心理,可對患者執行以下護理干預方案:向患者明確理想食物,例如白色雞肉、海水魚蝦、大豆及蔬菜、新鮮水果等;化療期間可食用清淡類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飲咖啡;化療12h內禁止洗熱水浴,注射區域禁止燙洗,化療期不可出入公共場所,必要外出時可帶口罩,室內應時刻保證空氣清新,早晚通風,各30min;指導患者做好患肢功能運動,如肩部活動及手指運動,但應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度。②抑郁。因放化療患者多表現為不同程度化療反應,如脫發、食欲不振和血管損傷、惡心嘔吐等,且在心理抑郁的狀態下出現抵觸治療和胡思亂想。針對此,護理應時刻保持責任感、同情心,通過真誠語言和和藹態度,對患者予以鼓勵、關懷,借助和患者間溝通交流的方式,縮短和患者間的距離,且針對其化療反應施以針對性護理,如化療后脫發和消化道反應,是化療常見現象于治療結束后可自行恢復,不必擔心,增強機體治療信心。③依賴?;颊叨嘞M麖尼t師、朋友和親屬等群體中獲取同情和理解,即在護士陪伴時能夠安然入睡,但在護士走后多表現為胸悶和惡心等反應。針對此,護士可在充分理解患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上滿足患者心理訴求,使其保持身心愉悅。④自我形象紊亂。因乳房缺失患者多面臨形體改變,且感到自卑,難以在公共浴池內沐浴、不能過正常夫妻生活,情緒低落且喪失信心。針對此,可指導患者穿寬松類衣物,夏天可穿戴異乳,且向其推薦異乳店家或商場;指導丈夫應時刻關心妻子,通過情感交流和生活溫存等方式,減輕其負性情緒,提高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
比較各組術后焦慮和抑郁情緒評分,分數越高證明患者負性情緒越差。
1.4 統計學處理
取統計軟件SPSS 20.0,對本文研究數據加以匯總處理。即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數據用t檢驗;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數據用x2檢驗。P<0.05時,各數據間比較有意義。
2 結果
試驗組術后焦慮程度和抑郁程度評分均較優于參照組,各數據間比較有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對于乳腺癌疾病而言,其多為手術剔除為主導,再通過化療、放射治療及內分泌治療等輔助療法,雖可延長患者生存周期,但因創傷性應激反應,使機體出現睡眠障礙和心理問題等狀況,特別是在診斷后1年內患者中,抑郁癥患病率為1.5-46.0%[3, 4]。而如何在疾病治療期間,減輕患者負性情緒,增強軀體免疫力和生活質量。乳腺疾病護理門診是由護士主導的護理診室,通過對患者心理狀況評估、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護理干預等操作,不僅可起到護理工作補充與延續的效果,還可全方位拓展護理干預的價值[5]。
總而言之,在乳腺癌患者中,到乳腺疾病護理門診處執行有效的心理疏導,可在減輕術后焦慮和抑郁情緒的同時,增強護理效果,可推廣。
參考文獻
黃荔. 家屬同步認知療法對乳腺癌患者復發恐懼、焦慮、抑郁及應對方式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下旬刊). 2018, 25(10): 85-89.
陳玫潔,王蓓. 青年乳腺癌患者心理韌性、焦慮及抑郁的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8, 10(11): 74-77.
谷娟. 術前訪視護理干預對乳腺癌切除患者術前焦慮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 17(5): 196.
聶思茹,張曉曄. 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的研究進展[J]. 現代腫瘤醫學. 2019, 27(6): 1080-1083.
顧穎. 優質護理對乳腺癌根治術后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8, 25(11): 91-9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69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