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出口企業的出口退稅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我國稅收政策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出口退稅,通過退還對外出口貨物的稅額使本國家的貨物以相對較低的價格進入國外市場,有利于增強我國出口貨物的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和貿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國鼓勵企業走出去,那么出口退稅的稅收政策就越發重要。文章以生產型加工企業和服務貿易型企業這兩類企業為例,介紹了出口退稅的條件和政策,舉例說明企業出口騙稅的實施過程,并提出防范出口騙稅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出口退稅;生產加工企業;服務貿易企業;出口騙稅
【中圖分類號】F274;F75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5-0239-02
1 理論
1.1 出口退稅的相關概念
出口退稅是指國家運用稅收杠桿的效應推動本國貨物、服務對外出口的一種鼓勵措施,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退還進口稅,即企業用已經繳納進口稅的原料或者半成品,經過二次加工成出口商品時,可以退還進口稅;另一方面是退還已經繳納的國內稅,即出口產品在報關時,退還企業在生產該產品時已繳納的稅金。出口退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自己國家的產品能以不含稅的較低價格進入其他國家的經濟市場,保持自己國家與進入國家的產品具有相同的競爭力,促進對外貿易,這是全球各國都采用的一項稅收制度。
1.2 出口貨物退稅應滿足的條件
①貨物必須可以征收增值稅和消費稅。出口貨物的退稅退的是已經繳納的增值稅和消費稅,而對于之前并沒有征收過增值稅和消費稅的貨物,是不能退稅的,這體現了“未征不退”的退稅原則。②貨物必須是對外出口且離開境內的。對于貨物是否能夠進行出口退稅,這也是其重要的判別標準。如果貨物是在國內銷售,企業結算方式不管是以外匯或是人民幣結算,也不管企業在會計賬簿上如何登記,都一律不得進行出口退稅。③貨物必須在國外銷售。只有企業在財務上把銷售的貨物以出口的方式處理,才能進行退稅。比如,捐贈的貨物或是個人在國內購買并帶離出境的物品,均屬于非貿易性出口,不得視為貿易性出口貨物,因此都不滿足退稅的條件。④貨物必須已經收到外匯而且已經在有關管理部門核銷的。⑤對于生產型加工企業,如果要申請出口退稅,辦理退稅的貨物必須是本企業生產或可以看做是本企業生產的貨物。
2 生產加工企業出口退稅
2.1 退稅政策
我國現行的對生產加工企業的出口退稅政策有3種:一是免抵退稅,適用于有進出口經營權限的生產加工企業。二是預先征收,適用于無出口經營許可的生產加工企業,在被委托將本企業生產的產品出口銷售時,要先進行預交稅費,然后等待審核通過后再進行退稅。三是免征稅,適用于小規模納稅人,自營或是委托出口的產品都可以免征增值稅。
2.2 對營業成本的影響
退稅金額的多少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成本,如果沒有出口退稅金額,那么企業采購產品的進項稅額將全部不能抵扣,直接計入營業成本;反之,如果稅費能全部退還,那么企業的采購成本將大大降低,從而反映在企業營業成本的降低上。
3 服務貿易企業出口退稅
3.1 服務貿易的特點
(1)具有無實際形態的特點。
(2)交易發生的同時伴隨著生產和消費的發生。
(3)容易產生非關稅壁壘,服務貿易沒有實體,進口國實行貿易保護限制進口的服務,給出口企業帶來了出口阻礙。
3.2 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對服務貿易出口退稅的影響
在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實施之前,我國對出口的服務貿易實行的稅收政策是免征營業稅,而營業稅是根據營業額計算的,不考慮其成本,因此不能抵扣進項稅。而且服務行業各環節分工較細,產業鏈也相對較長,導致企業繳納的營業稅較多,對于進口國家,同樣可以對我國出口的服務征收間接稅,這就會造成企業一次服務繳納2次稅收,增大企業的稅負。2016年,我國開始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政策之后,規定增值稅零稅率和增值稅免稅作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退稅的兩種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稅負。這一政策的實施,擴大了可退稅的范圍,推動了交通運輸服務、金融服務等行業的出口;享受零稅率的服務也不斷增加,其中包括國際、航天運輸服務,向外國企業提供完全在國外消費的研發、設計服務、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等。
4 出口退稅的風險
出口退稅風險是指出口企業在申請退稅額的時候帶來的經濟風險,按照風險的承受者可以分為3個層面。首先是對外出口企業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包括企業沒有及時取得退稅的金額或超過期限才收到退款而產生的財務費用,以及由于與出口企業有業務合作關系的關聯企業因為違反了法律規定,法律規定要求本企業負連帶責任,因此該出口企業受到了政府、司法部門的制裁,從而無法取得出口退稅款產生的風險。其次是主管出口退稅的稅務部門所面臨的風險,如出口企業騙稅,而稅務部門并沒有發覺而導致的國家稅款流失;出口退稅管理有漏洞,出口企業利用漏洞多退稅,使國家的稅額遭到損失的風險。最后是廣大社會面臨的風險,出口騙稅案例對社會輿論和人民群眾及其他出口企業帶來的不良影響。
5 出口騙稅的案例分析
某出口企業出口勞動保護手套共計6 113萬雙,與境外合作企業實際簽訂合同金額為2 473萬美元,而該出口企業的海關報關單上卻顯示該批對外出口的勞動保護手套共計6 402萬元,遠遠高出實際成績金額3 929萬美元。據調查顯示,該出口企業指使40多家一般規模納稅生產廠家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從而提高了報關貨物的出口價格,4年來共騙取出口退稅金額共計5 469萬元人民幣。
出口退稅的具體環節如下。
(1)接單環節。該公司與境外合作企業談妥業務后,簽訂成交確認書并取得境外合作企業要求的貨物樣品和產品質量要求訂單,再下達給生產廠商生產貨物,倉庫管理員驗收貨物并通知該出口企業,單證員向負責海外運輸的公司辦理貨物出口的業務,向保險公司辦理出口貨物的保險的業務,海外運輸公司和保險公司分別開具“提單”和“保單”,并遞交給該出口企業。 (2)對外貿易公司提供空白報關材料和外匯核銷單。該出口企業在與境外合作企業簽訂合同后,與對外貿易公司簽訂購銷合同,外貿公司提供給該企業報關材料和外匯核銷單,讓其自行填寫,該企業填寫的金額高于與境外合作企業合同簽訂的實際成交金額,然后進行報關。
?。?)生產廠商虛開發票。出口退稅的條件之一是必須有正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該出口企業通過提高貨物的單價或沒有貨物多開發票等方式來提高總金額。
?。?)將已填好并蓋章的上述報關單、外匯核銷單及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交給對外貿易公司,再上交給出口退稅的稅務部門申請退稅。
?。?)所退稅額的流通。先將海外運輸公司開具的“提單”一聯交給境外合作企業提貨,并委托招商銀行收取境外合作企業所在銀行發來的貨款,收到外匯金額后再匯給對外貿易公司進行核銷外匯,對外貿易公司收到貨款后按虛開的發票上的金額打給生產廠商,廠商在扣除實際成交金額和各項費用后,將剩余款匯給該出口企業提供的銀行戶頭。
?。?)進項發票的取得。與該出口企業合作的生產廠商雖然虛開了增值稅專用發票,但為了維持自己廠商正常的繳稅額,會選擇虛開進項增值稅發票抵扣銷項稅額。而廢舊的物資發票和廢舊金屬收購業發票享受免稅等稅收優惠,并且稅收監管部門在這方面的管控較為困難,使生產廠商有了可乘之機。生產廠商建立了廢品回收這個空殼公司,為自己虛開增值稅發票,據數據顯示,該生產廠商建立的廢品回收公司虛開的廢舊物資發票和廢舊金屬收購業發票高達26 167萬元人民幣。
通過此案例可以看出,出口騙稅帶來的不利影響首先是會造成國家經濟利益的嚴重損失;其次是為虛開發票市場提供了收入來源,增值稅發票是出口企業退稅的必要條件之一,存在出口騙稅的事件就一定存在虛開發票的情況;最后是對其他按正規程序合法出口貨物的企業造成了損失,騙取退稅額的企業將騙取的稅款作為本企業的利潤,從而降低出口貨物的單價,將單價壓到最低,使自己在同行業中具有價格優勢,提高出口貨物的競爭力,從而侵害其他出口企業的利益。
6 防范出口騙稅的措施
?。?)提高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在我國全面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后,所有企業在進行經營活動時,都可以用到增值稅專用發票,而虛開的金額是交易雙方通過付金進行結算的,所以稅收監管部門應全面核查每一家企業的經營狀況,對每一家企業的財務狀況做好記錄,杜絕出現現金交易方式。
?。?)加強出口退稅管理體系的建設。在出口退稅審核環節,加入對該出口公司的稅務風險識別環節,利用大數據獲取企業法人和企業高管及財務人員在銀行的信譽狀況,獲取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納稅狀況,提高對退稅風險的識別能力。加強對出口騙稅的打擊力度和法律制裁力度,對有意圖通過退稅獲取利潤的企業起到震懾力。加強經驗總結,對重大騙稅案件進行分析,提取共同點并總結經驗。
參 考 文 獻
[1]陳晨.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退稅政策的研究[D].上海:上海海關學院,2017.
[2]侯曉燕.出口騙稅的成因及對策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8(23):156-157.
[3]何進,陳偉仕.供應鏈企業出口退稅問題研究[J].稅務研究,2011(4):52-60.
[責任編輯:高海明]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