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企業聲譽影響企業出口決策的關系研究綜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對于聲譽問題,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企業聲譽的影響進行了研究,21世紀后,我國學者主要出待用計量方法和構建數量模型檢驗了企業聲譽的影響因素,并分析了其影響機制。本文在回顧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企業聲譽的定義及通過對聲譽與融資關系、融資與企業出口行為的關系文獻進行系統的梳理,總結出企業聲譽通過緩解融資約束進而影響企業行為這一結論。
  【關鍵詞】企業聲譽 企業出口
  一、企業聲譽的研究綜述
  Vanberg(1994)的研究認為聲譽是資本,具有某種行為的聲譽會提高參與人的生產效率和能力。Fombrun和Rindova(1996)認為企業聲譽是企業過去一切行為以及這些行為結果的綜合體現,反映了企業向各類利益相關者提供有價值的產出能力。Mainlath和Samuelon(2001)將企業聲譽解釋為“顧客對于企業是有能力企業的事先預期”,并強調市場中企業博弈均衡的結果是“有能力的企業通過選擇高的努力程度來將自己區別于低能企業”。
  此外,已有文獻發現經濟人通過塑造良好的聲譽,可以獲得較高的聲譽收益,例如,聲譽可以幫關注公司獲得更好的員工、更高的產品銷售價格、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公司股價等。另外一些文獻則發現,聲譽喪失會給公司帶來巨額損失。
  二、企業聲譽與融資約束之間的關系
  Shapiro(1983)發現,聲譽的形成本身就是一種信號傳遞活動,企業傾向于投資聲譽來標示其更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Gopalan et a1.(2005)發現,當集團中某成員公司發生貸款違約時,集團其他成員公司的融資將變得困難,從而導致集團投資和利潤下降,以及集團其他成員公司破產率的上升。因此,鑒于債務違約行為將會損害債務人的聲譽,導致其原有聲譽資產喪失,一些具有較高聲譽的債務人將盡量避免選擇高風險的項目,這正是債權人傾向于向具有良好聲譽的債務人提供資金的原因。從總體趨勢來看,有關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企業聲譽在資本市場上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大量文獻指出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是造成企業外源融資約束的主要原因之一(屈文洲等,2011),這一因素在中國民營企業中體現得尤為突出。所以,緩解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是解決企業外源融資約束的重要途徑。此外,眾多文獻研究表明,信息的搜集和利用是有成本的(Krishnaswami et a1.,1999)。中國的市場分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Young,2000;陸銘和陳釗,2009),而這一現象不僅體現在產品市場上,也體現在融資市場上(夏立軍等,2011)。分割的融資市場會使銀行之間形成同業競爭,不利于信息共享和交流,從而使得企業的跨省經營和跨省融資不僅需要克服地理因素的阻礙,同時還需要承擔比目標省份企業更高的融資成本,因此,本地融資還是制造業企業融資的首選方式(王景富和李洪權,2006;夏立軍等,2011)。
  一方面,銀行可以通過貸款審批權的下放給予貸款決策者激勵,促進其生產信息(Qian et a1.,2014);另一方面,企業也能夠釋放信息緩解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羅黨論和甄麗明,2008;于蔚等,2012)。能夠釋放“信號”的企業通常具備兩個特點:其一,能夠釋放這一“信息”的企業是優質的、擁有良好的信用和還款能力;其二,該類“信息”釋放行為是難以被模仿和復制的。
  有研究發現,聲譽在緩解個人融資及企業融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個人,包括高層管理者(包括總經理和獨立董事)、審計師的聲譽會對企業融資產生影響。
  對于個人聲譽,Nagara:jan等,(1998),Reka(2005)指出,擁有良好聲譽的個體能以較低的利率獲得較大數量的貸款。La porta等(1997)從信任的角度分析了關系和聲譽機制的重要性,他們認為在親戚、朋友、生意伙伴之間關系和聲譽機制對于維系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對于企業聲譽,林毅夫等(2005)認為在不能夠提供充分的擔保或抵押的情況下,金融部門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依賴于收集“軟信息”(聲譽)來了解借款者的財務狀況。孫錚等(2005)認為具有良好信用與聲譽的企業,銀行相信其有動力(能力)最終履行債務契約,能從其他地方獲得擔?;蛘呓璧寐曌u,將對企業的債務融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融資約束與企業出口之間的雙向關系
  大量學者證明了融資狀況與企業出口之間的事前的(ex-ante)自我選擇效應,即融資約束越少的企業越容易出口(Holger G.Marina-Eliza S(2014),Joel Stiebale(2011),Daniel P(2015))。然而,這些理論無法解釋中國獨特的企業“融資約束嚴重”與“出口貿易發達”并存等對外經濟貿易現象。隨著Campa和Shaver(2002)實證發現,出口可以通過獲得穩定的現金流和未來現金流預期及傳遞信息信號緩解企業的流動性約束,對于融資與企業出口之間的事后(ex=post)效應的相關理論及經驗研究日漸豐富。Bridges和Guariglia(2008)提出,全球參與可以保護公司免受財務約束;韓劍和王靜(2012)發現,出口本身并不能緩解企業的內部融資約束與商業信用融資約束狀況,但可以有效解決企業貸款難的問題。而金祥榮,胡賽(2017)認為企業出口比重提高有助于降低融資約束,周世民等(2013)發現,出口明顯緩解了中大型民營企業特別是中西部地區中大型民營企業的融資約束,而對小型民營企業的作用并不明顯。劉晴等(2017)認為,在面臨銀行融資約束的環境中,部分有能力進行通常貿易的企業將以更大的概率選擇政策支持的出口導向型貿易模式。
  通過對以上文獻的梳理,本文認為,聲譽在企業出口緩解外部融資的過程中發揮了作用,聲譽能夠通過緩解融資約束進而影響企業行為。
  作者簡介:李珍(1993-),女,漢族,山西運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2/view-1482910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