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核心素養研究的進展、成果與反思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通過對近五年國內關于核心素養文獻的梳理,從核心素養內涵和實踐兩方面展開綜述,進而反思已有研究的成果與不足,為核心素養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礎。
[關 鍵 詞] 核心素養;內涵;實施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012-02
“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界的焦點話題和研究熱點。從2013年至2018年五年間,我國學者對基礎教育界的核心素養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新課改的影響和推動之下,隨著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的公布以及學科核心素養指導下的高中各科課程標準的頒布,對核心素養的研究持續升溫,成為教學研究領域的一大熱點。本文對我國核心素養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以增強對核心素養的認識,為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一、核心素養研究的進展及文獻統計
本文以中國知網CNKI為搜索引擎,檢索“核心素養”,設定搜索條件為“篇名”,搜索時間為“2013年到2018年”,搜索來源期刊限定為“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截止到2018年4月28日共檢索期刊文獻649篇。利用Bicomb軟件對649篇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提取,提取頻次高的關鍵詞為: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課程改革、課程標準、學校,來展現核心素養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二、核心素養研究的成果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出臺《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研究制定“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了“核心素養”在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中的基礎地位,為新一輪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梳理近五年的研究成果,核心素養的研究主要包含內涵解讀與實踐探討兩方面。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解讀
1.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
教育問題的核心是“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核心素養就是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對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我國研究者大都是通過對國際研究的分析及認知,結合本土的反思來獲取自己的理解。主要國家和地區對核心素養概念的界定見下表。
主要國家和地區對核心素養概念的界定雖然具體表達方式不同,但各國對“核心素養”的認知理念是共通的,即都“重視公民關鍵的、必要的、重要的素養”。
2.核心素養的特征
我國學者對核心素養的界定往往是建立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基礎上,是對國外研究成果的進一步解讀。不同年段,人的核心素養要素有所不同;同一“核心素養”在不同的年段,具體的內涵也不盡相同。核心素養是通過后天接受教育來形成,并通過不同教育階段的長期培養終身而持續發展的。因此,核心素養的本質特征具有動態發展性,它既要符合時代性變化,又具有終身發展的特點。
3.核心素養內容體系的研究
學者對核心素養的定義及特征有了一定的認知后,繼而核心素養內容體系就成為主要的研究主題。對核心素養內容體系的研究大致可分為借鑒與探索兩個階段?!敖梃b”階段,學者致力于從國際視角下探尋核心素養內容體系,試圖為我國核心素養研究提供一些參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國經驗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本土理論發展的推進。學習與借鑒核心素養內容體系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能夠為我國核心素養體系的研制提供一定的啟示。盡管各國家或地區對核心素養體系的構建不盡相同,但有許多共通之處?!疤剿鳌彪A段,學者開始逐步開展我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構建的研究。學者研究角度不一,或是對核心素養的構成結構,或是對核心素養構成要素的邏輯關系,或是對核心素養體系構建原則等逐步開展系列研究。直到林崇德及其課題組(2016)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整合型思路,通過焦點小組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開展學生核心素養實證研究,以期為我國學生核心素養體系的建構提供建議。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從“對人生成功和社會健全發展的角度”探討其內容體系的構建依據,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結合實證研究,構建適應我國現階段社會需要、適應時代發展和我國文化特色的學生核心素養內容體系。
4.核心素養的評價
核心素養“可學、可教、可評”,核心素養評價是核心素養能夠有效實施的保障,是核心素養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已有研究來看,研究雖然關注了評價理念、評價方式、評價方法和評價內容的轉變和創新,但與原有教學評價的本質區別才應該是研究重點。關于核心素養評價的研究成果還薄弱,實證性研究還較少,也是核心素養研究的難點。
(二)核心素養的實施探討
1.宏觀層面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及結構
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大多數學者都是從核心素養在學科中的具體化角度來界定對學科核心素養的結構及其邏輯關系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清晰的闡述,學科核心素養在構建過程中如何厘清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如何把握核心素養與學科之間的關系等,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2.具體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構成
對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更多的研究者著眼于具體學科的特點,進行了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和構成要素的討論。“學科素養以核心素養達成為基礎,同時兼顧學科特點,發揮學科特長,才能體現學科特色價值?!睂W生發展核心素養要通過學科核心素養才能落到實處,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的育人功能和學科自身價值的有機結合,也是學科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價值體現。對學科核心素養的構成,大都是基于對文獻梳理和個人經驗的定性描述,其具體構成要素往往是由學科核心概念構成,而構成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基本構成要素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價值等還缺乏深入的挖掘。 3.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實踐
在確定了學科核心素養的要素之后,如何將學科核心素養落到實處,如何在實際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一研究本質上是實踐研究,研究者較多關注如何在實際學科教學中培養核心素養。研究者通過真實案例,展示了核心素養落實的具體路徑和方法。
核心素養是上位概念,屬于頂層設計。將核心素養轉化為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著力點,從而真正實現課程改革和核心素養的落地,讓各學科和各學段進一步加強配合和銜接。已有研究表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既要體現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總目標達成要求,又要體現學科特點。因此,首先,在教學中要認真理解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明確學科核心素養對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其次,應當根據課程標準設計教學與評價目標,根據學科核心素養嚴選教學內容,合理組織,進行單元化設計;最后,應當根據所選的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活動,在教學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并注意對學生各方面進行診斷與發展。
三、反思
核心素養的提出、推進和落實必須經歷一個自上而下、不斷演化的漫長過程,同時也需要課堂實際教學的不斷摸索與實踐,才能使核心素養更好地落地,從而提升學生的發展核心素養,達成立德樹人的目標。從這個意義來看,目前我國核心素養相關研究范圍還是比較寬泛的,上有課程層面的頂層設計,下有具體教學實踐。但通過文獻梳理可以發現,已有研究重視理論性解讀,缺少批評性研究,研究深度不足。研究者多運用比較研究,借鑒國外經驗,反思我國現狀,得出一定的啟示;文獻研究對核心素養相關理論的總結;從研究內容來看,無論是核心素養還是學科核心素養,無論是課程層面還是教學層面,核心素養的相關理論研究較多,具有實踐指向性的研究較少,尤其是本土化的實踐指向性研究,使核心素養的理想價值訴求與一線教學實踐存在較大落差。
無論是國外核心素養的前沿研究,還是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改革,其出發點都是通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課程與教學改革,提升基礎教育的質量,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其最終的落腳點都在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但從我國學者研究中發現,由于現階段對核心素養的研究正從“理論解讀”轉向“素養落實”的研究,研究的出發點、實施過程和最終目標均指向了課程與教學層面。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學生個體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最終目標應該指向學生自身。已有研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研究并沒有聚焦到某一個學段的學生,沒有聚焦到學生個體同一學段的不同核心素養的融合,也沒有聚焦不同學段核心素養的縱向銜接,因此對學生主體性關注不夠。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持續、遞進的過程,關于核心素養的研究也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需要研究者從課程層面、學科教學層面、學生主體、教師的角度等拓寬研究視野,采用多種研究方法,進行多樣化的解讀與研究,以理論研究促進“核心素養落地”的實踐發展,同時又能以實踐研究豐富核心素養的理論體系。
參考文獻:
[1]陳佑清.“核心素養”研究:新意及意義何在:基于與“素質教育”比較的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12):3-8.
[2]常珊珊,李家清.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15,35(9):29-35.
[3]徐瑾劼.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品質”研究:基于TALIS調查中上海教師教學策略的實證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7(9):9-15.
[4]張詠梅,胡進,田一,等.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應用路徑的實證研究:以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業標準為載體[J].教育科學研究,2018(1):15-24.
[5]張傳燧,鄒群霞.學生核心素養及其培養的國際比較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3):36-44.
◎編輯 馬燕萍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7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