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導師制為核心多元化教學方法對食用菌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針對當前高校學生存在創新實踐能力不足等問題,探求導師制和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有效組合,使二者協同促進、優勢互補,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導師的引導作用,從而培養出富有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強的優秀人才。文章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食用菌方向為例,對導師制為核心多元化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與分析。
  關鍵詞: 本科生導師制;多元化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9)06-0087-03
   2015年,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設立本科生物技術專業食用菌方向,以保證本專業可持續發展,解決培養人才方向少以及志愿單一、學生錄取率低的問題,并滿足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對生物技術人才及科技的多種需求。以就業而言,食用菌方向學生成為創新、實踐能力型應用人才非常重要,同時,導師制和多元化教學方法能有效促進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因此,本研究擬探討以導師制為核心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對食用菌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為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一、本科導師制的發展概況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本科生導師制使牛津大學的本科教育取得了卓著成績,這對世界各國高等教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繼此之后,美國和其他各國先后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以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培養[1]。在1938年,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先生最早在我國倡導推行本科生導師制,新中國成立后,導師制僅用于研究生教育,進入21世紀后,在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引領下,部分高校在本科生中再次試行這種制度。
   本科生導師制與現代大學教學理念相符,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育的特點,是目前高校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創新和實踐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已受廣泛關注[2]。本科生導師制,是近年來我國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鑒國外高校教育基礎上,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高素質人才需要而采用的一種教育制度。但由于人們對其本質和內在機理尚缺乏足夠認識,存在培養目標、責任界定不明確、管理不到位以及導師責任不到位等問題,導致導師制流于形式,整體效果不明顯[3]。另外,由于本科生導師制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沒有形成制度化,其內涵和規范尚未統一,所采用的模式也呈現多元化,其目標都是以人為本,培養個性化人才[4-5],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6]。
   目前,生命科學技術學院生物技術系有專職教師15人,每年招收食用菌方向學生30人左右,師生比例約為1∶2,這與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研究生導師與研究生每年招收比例接近。因此,食用菌方向學生采用本科生導師制培養模式比較適合,可主要選用“全程式指導”和“全方位引導”方法。“全程式指導”體現在對學生大學四年進行全程循序漸進的科學指導,其主要體現: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明確學習內容與目標、規劃發展方向,參與課程實踐、專業實習與科研創新等活動,指導畢業設計、學生就業、考研面試與規劃職業發展等?!叭轿灰龑А斌w現在對學生品德、學業及生活綜合能力進行全方位引導,使其全面成長[7]。
   二、本科導師制實行的重要意義
   近些年,導師制在實踐中已經展示出了眾多優點,對于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是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徑。因此,食用菌方向學生實行導師制是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才培養新機制,有利于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能夠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提供有利保障。另外,導師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這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推動高等教育體制改革、促進大學生成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8]。食用菌方向學生實行導師制度,有利于導師對特定學生進行具體的學業指導,調動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從而使更多本科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此外,導師制重點在于“以生為本”,有利于促成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交流,有助于促進食用菌方向學生和諧全面發展,尤其創新能力的發展,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融入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的多元化教學方法
   實踐證明傳統式教學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喪失、各種能力培養被弱化,無法滿足信息時代大學生的成長要求,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倡導的“探究式、啟發式、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融合使用能夠起到1+1遠大于2的效果。這樣多元化教學方法聯合使用能夠揚長避短、取其所長、優勢互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9]。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教學內容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而達到認知與情感目標統一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優點是能夠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10];啟發式教學指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方式,以啟發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在和諧愉快的氛圍下學習的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其優點是有助于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和能力;討論式教學是教師根據教材中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課堂上與學生共同進行討論、辯論與分析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優點是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助于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見,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探究式、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各有其優點,但也存在各自缺點。因此,教師采用探究式、啟發式、討論式組成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時,應該將其優化組合、科學合理使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才能取得理想教學效果,否則,很難取得人才培養滿意度。    近幾年,我們實踐表明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的多元化教學方法要明顯強于它們的單獨使用所達到的教學效果。食用菌方向涉及的課程需要學生具有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專業知識。因此,對食用菌方向學生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能夠避免課堂上枯燥無味、學習缺乏主動性、興趣不足等缺點,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本科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
   目前,對于高校來講,本科生導師制主要包括科研導師制、全程導師制、優秀生導師制、年級導師制等培養模式。實踐證明,這些培養模式對提高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促進個性化的發展均具有正向積極作用[11]。但是,由于不同高校在師資力量、專業方向、科研水平、學生發展條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導師制不能實行單純的某種培養模式,可采取幾種模式相結合的聯合導師制培養模式?;诖耍咝R鶕煌瑢I需求和培養目標不同等實際情況,遴選適宜的培養模式。我們結合食用菌方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構建“本科生‘1+1+2’導師制”且融入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的多元化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模式”,以此達到“知”“做”“新”“精”層次的遞進學習過程,使學生達到對食用菌方向領域感悟、會做、有創新性和精益求精的目的。
   “1+1+2”導師制中第一個“1”指學生一年級。在此階段,可采用低年級導師制模式進行導師介紹、師生互選,介紹食用菌發展情況和應用前景,引導學生適應學習環境,端正學生學習態度、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完成公共基礎課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全面了解大學,做到“知”。
   第二個“1”指學生二年級,為“專業初級教育”階段,導師制在這階段采用年級導師制與科研導師制結合且適當融入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培養模式實施,使學生明確在大學如何“做”。在此階段,導師培養學生專業興趣、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食用菌專業知識,同時,能夠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特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文獻檢索能力,并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申
  報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等項目,使學生具有初步從事科研的能力。另外,在此階段,學院可實行“導師學生間雙向選擇”方式,可在原基礎上根據學生興趣和導師研究方向不同,學生可以重新選擇導師,創造一個快樂、和諧的科研環境,充分發揮導師制的優勢作用,高效提高學生的科研與專業能力。
   “2”指學生三、四年級。此階段導師主要指引學生完成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培養與畢業設計、就業任務以及職業規劃等任務。這階段對于食用菌方向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起著關鍵作用,尤其是創新能力方面提高,也關系著學生今后的發展。經過前兩階段訓練,學生已經具備基本科研素質和實踐能力,導師可采用科研導師制、優
  秀生導師制和全程導師制優化結合模式,必要時可融入探究式、啟發式和討論式的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培養模式,使學生科研能力從日趨成熟向著食用菌特定學科上做到自我提升、不斷創新、精益求精,做到“新”與“精”。
   “1+1+2”導師制能從入口到出口全程化培養學生。實施過程中,本導師制要不斷被調整、優化,并根據畢業后學生反饋信息,改進導師指導方式和教學內容,進一步完善“本科生‘1+1+2’導師制且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的培養模式”,形成常態化的本科生培養機制。
   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的“1+1+2”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非常適合食用菌方向人才培養。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不僅加深食用菌方向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與掌握,也與食用菌生產過程密切相關,尤其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食用菌的生產環節非常多,包括各種培養基的配制(母種、原種、栽培種、生產基質),滅菌,各環節菌種的轉接、培養,出菇管理等過程,其中每一過程都有相應嚴格操作細節規程,并且,每個過程都需富有實踐經驗導師做理論指導和協助學生具體怎樣操作。另外,食用菌栽培的實驗實習周期較長。因為菌種發展擴大是一個菌絲生長發育的過程,在環境條件比較適合的情況下,母種要培養20天,原種培養需要30 天,栽培種培養需要40—60天,從生產到出菇時間為40—60天,且每兩環節中間都涉及相應培養基制備、滅菌、無菌檢測等過程,都需要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出菇以后的管理更需要時間,所以食用菌栽培是一個耗時、耗精力的實踐過程,且全程需要導師指導。因此,食用菌方向學生培養與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的“1+1+2”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關系緊密相連,需要導師全程指導和監控學生完成食用菌的生產,如果沒有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很難培育出優秀的食用菌方向人才。
   五、要有合理制度做保障
   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本科生‘1+1+2’導師制培養模式需要科學合理制度做保障才能產生更加有效的教學效果,因此,學院與系里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一套導師制制度。首先,要求導師嚴格履行職責。導師要通過培訓學習掌握本教學模式實施過程與目的,幫助學生掌握食用菌方向學習內容、方法與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同時要注重學生品行、心理等方面正確引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其次,具有合理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能夠對導師發揮督促作用。評價體系主要包括學生評價、導師自評和管理者評價,其中應以學生評價為主;學院和系里定期利用問卷、座談、打分以及學生綜合表現情況等方式考核導師的工作業績,達到績效考核管理目的。最后,要有激勵機制。本模式實施過程中,導師發揮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要加大激勵力度充分調動導師的積極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對于業績優秀的導師,要大力表彰、給予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也可作為年終評優、考核和職稱晉升的重要參考指標,以使他們感到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進而提高他們工作熱情;對責任心不強、工作態度差、執行力不夠的導師,要采取批評教育、懲罰措施,使其要有導師責任感和危機感。
   終上所述,根據當代大學生存在著懶散、迷戀電子媒體,缺乏學習熱情等弊病,本研究擬構建一種“以導師制為核心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對食用菌方向人才培養模式”,使“導師制”和多元化教學方法有效組合,從而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改變學生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使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在食用菌方向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居來提·色依提,孫宜龍.少數民族本科生導師制實踐探討[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2,(3).
  [2]楊紅官,晏敏,曾云.本科生導師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
  [3]聶永剛,鄧雅蘭,何子揚.本科生導師制運行機制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51).
  [4]李呈德,何明.本科生導師制培養學生創新力的有效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S1).
  [5]張金萍,周游.成功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幾個關鍵問題[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4,(8).
  [6]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學本科導師制的特點及啟示[J].現代大學教育,2006,(6).
  [7]華春,周峰,李朝暉,等.本科生全程導師制的實踐與探索——以生物科學專業為例[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4,(2).
  [8]楊振海.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的長效機制構建——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調查[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6).
  [9]秦宣云,李軍英,鄭建梅,等.融入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方法的高等數學課程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5,(5).
  [10]胡善瑋.高等院校物理實驗探究性教學設計[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8).
  [11]孫克輝,鐘旭東,吳建好,等.完善本科生導師制,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7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