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汽車專業人才是現今社會所缺少的,對于汽車人才的教育學校應該做出思考,培育出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分析學生教育情況與社會變動方向,對教學模式做出相應的分析,對傳統教學模式提出挑戰。
關鍵詞:汽車教育;人才培養;探討
1 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選擇
1.1 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1.1.1 訂單式
訂單培養可以使企業和學校方面得到最大的利益,企業通過與學校簽訂合約,在學生畢業之后,企業可以得到相應的需求型人才,學校在教學的幾年里,對于學生有固定方向的培養。具體方式是通過課程培養,實踐活動以及實習分配來對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培養,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畢業之后有很好的去處,同時,學校培育的專業型人才,為企業提供了很好的人才來源。
1.1.2 租賃形式
租賃形式的校企合作是指企業與學校雙方面進行租賃活動。企業租賃學校的場地以及設備來進行相關的生產工作,其中也包括科技研究,這為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更為日后的就業工作提供了新渠道。學校也會租賃企業的場地以及設備,對汽車專業的學生進行實踐教育,使學生更好地融合到企業工作中去,企業的環境是學生日后工作的主要環境,在教學過程中,提前適應日后工作環境,為學生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1.1.3 股份聯營合作機制
顧名思義股份聯營合作機制是指學校與企業都占有公司股份,這樣的合作方式便于給在校學生畢業后提供良好的工作場所。從企業和學校角度出發,企業可以通過學校的設備和教學環境進行相關汽車技術的研發,為企業提供更先進的科技技術,而學??梢越o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專業性人才,保障了企業運營的軟件設施齊全。對于盈利采取股份制進行分紅,學校盈利可以經過大量的設備、聘請專業的老師為教學提供基礎,若出現虧損和需要承擔責任時,學校和企業一同進行分工。
1.2 人才培養創新模式
1.2.1 建立綜合實訓中心
實訓中心的建立主要為學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汽車專業是實用型專業,必須在教學中滲透實踐活動,學校建設實訓中心要以社會公司形式為主,4s店與快修中心為最佳。讓學生體驗公司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使學習到的專業知識得到最好的利用,使理論與知識相結合。
1.2.2 加強業務協作與資源共享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優勢很大,深化校企合作為了把雙方利益放到最大,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使學校和企業的發展走向同步化。校企合作更有利于學校培養出專業人才,為社會上的汽車專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1.3 構建課程與教育體系
1.3.1 改革課程體系
課程的設計要根據課程目標仔細規劃學校,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提高實踐課堂時間,教師應及時吸取全球汽車專業的先進知識,結合本學校學生素質與現今國家情況,整合教學知識教授學生。
1.3.2 加強實踐教學
汽車專業需要實踐與理論結合,實踐課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實踐課堂中,教師應教授學生如何運用專業知識對汽車實體進行工作。教師應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以便日后學生在汽車行業工作時有較好適應能力。
1.3.3 改進教學評價制度
現今汽車專業學院把成績作為考評的唯一標準,教師為迎合學校制定的標準,減少實踐課時間,這樣使學生缺少對理論知識的現實運用。應該改進現有的考評制度,把實踐成績和能力等全方面因素輸入考評制度中,培育出全能型的汽車專業人才。
2 汽車專業人才“工匠精神”探索
2.1 課堂上“工匠精神”培養
想要培養汽車專業人才的工匠精神,就要從課堂抓起,由于在校期間學生大多是在課堂中吸取專業知識,所以要把工匠精神與課堂內容結合,使學生充分的體會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以及專業課特點調整課堂內容以及課程進度,要求貫徹國家科技強國思想,需要學生在擁有高技能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實踐操作有很高的領悟性,教師必須把相關專業知識與工匠精神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日后工作崗位中做到,精進勤奮,遵守紀律,熱愛事業,樂于奉獻。為提高學生工匠精神,教師應將工匠精神考核加入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在課堂中做到認真聽講,作業認真完成,對知識的掌握要做到全面,增強學生間的合作能力,對相關汽修細節要做到認真區分,教師也應給學生起帶頭作用,在平時教學活動中做到踐行工匠精神。
2.2 實踐課堂“工匠精神”鍛煉
汽車專業畢竟是一個需要實踐的專業,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要從事許多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工匠精神,使其按照工匠精神去完成工作。實踐課本身就是給學生創造了良好學習工匠精神的環境,教師在實踐課上給每個小組布置任務,通過其完成的過程和結果,就是應給予相應的意見,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了解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學生日后工作更加扎實穩步,在實踐中鍛煉工匠精神比在課堂教育更好。教師根據學生在實踐課堂中的表現,比如課堂態度、紀律等,來對學生進行評分,以工匠精神為標準進行考評,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做好實踐工作,把工匠精神深入心中。工匠精神是經過在課堂與實踐中日積月累形成的,實踐中工匠精神是學生在日后工作中最需要的,所以學校需要格外注重實踐課上的工匠精神培養。
2.3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工匠精神”養成
工匠精神的培養在實踐與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需要在真實的企業下工作來體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把工匠精神完全融入到工作中,提高本身的職業素養,工匠精神也有助于在學生更快地進入企業工作狀態,給自身提高更好的發展機會?,F今校企合作模式更有利于學生去了解工匠精神,為學生培養出工匠精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校企合作模式是給學生提供了實習的條件,在實習企業中了解到日后工作的所有程序以及工作重點,并根據考評來決定學生是否可以成為正式員工,這樣的情況下,工匠精神就顯得格外重要。 3 汽車專業人才職業素養培養
3.1 培養職業意識
現今的大學生活相對比較豐富,由于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一些不良嗜好在學生中出現較多,對于專業知識學習不積極,學生的職業意識沒有形成,可以說現今的大學環境很難讓學生培養出良好的職業素養。教師應早期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讓學生全面學習專業知識,了解社會人才需求情況,用人單位的應聘流程以及工作情況,這些學
生將要面臨的問題,教師應著手滲透,使學生在學校期間利用時間,為日后進入社會打好基礎。輔導員應定期了解學生全部情況,對不足之處進行教育,使其有職業意識。聘請教授對學生進行教育,讓學生有積極的學習態度,交流相關學習實踐經驗。在課程的設立上,進行職業規劃指導,重視職業意識教育。
3.2 參與團隊,提高交往能力
現今大學生來說,交往能力一般指團隊合作能力、處理問題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大學生由于資歷較淺,對相關能力的培養沒有重視,在課堂和實踐教育中,應該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使其在日后工作中,可以順利發揮自己的才能。大學生應該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在不同的環境中應該適應和周圍人群交際,在實踐活動中,教師應該多設立團隊合作任務,使大學生更加適應與同學間的交往。在課堂上,教師應經常對學生提問,讓其表達出內心的想法,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使日后在工作崗位中能夠清晰表達出內心想法,提高工作質量。教學中應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尤其在實踐活動中出現各種問題時,教師應讓學生自己處理問題,若有不對的地方及時給予糾正,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3.3 培養自學能力,提高獲取信息能力
現在的教育大多是灌輸性教學方式,沒有培養出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進入大學之后,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自覺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考察自身缺陷,使其更加優秀?,F在企業在招收相關汽車人才時,會格外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由于汽車行業是一個發展型行業,相關科技知識在不斷更新,自學能力非常重要,在企業工作中,隨時社會變化知識更新,學生應自主完成企業的相關工作,跟隨上社會的腳步。在課堂與實踐活動中,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相關專業知識,要求學生從不同方面獲取的現今前沿的汽車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提高學生獲取信息能力的前提,學生學會如何在沒有教師的情況下查找資料新,獲取到有用的知識,總結規律,形成自己的知識財富。
4 總結
汽車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改進,實踐是專業學習的主要檢閱方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生和企業可以更好的利用資源,放大自身價值,實現共贏。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是學校培育的重點,這是日后工作的主要工作態度,全面培養專業人才,為社會服務。
參考文獻:
[1]王玨.高職汽車類專業“訂單式”就業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科技信息,2013(02):275-276.
[2]孔寶根.高職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實踐途徑[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5):53-56.
[3]王麗媛.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探析[J].職教論壇,2014(22):66-69.
[4]王韌農.培養創新創業意識,著力提高大學生可就業能力[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4):1-4.
[5]李科利.大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中國電力教育,2009(11):170-17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0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