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的協調合作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均屬于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和其它類別管理一同構成企業管理體系,但在實際的安全生產領域中,兩大管理職責交叉關聯,使得兩大管理活動相互缺位、越位的現象時有發生。所以,明確二者責任界限,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水平,加強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之間的協調合作,全面發揮企業的管理效能,保證安全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安全管理;應急管理;協調合作;分析
1導言
在物質生產領域,“應急管理”作為“安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置于前所未有的位置,并從行政管理上專門設立一個政府組成部門予以強化,將本涵括它的“安全管理”反被涵括其中,使許多安全同行疑惑不解。一時間眾說紛紜,諸如此舉是“重事后應急,輕事前預防”,顯然是本末倒置,使生產領域難得的安全現狀再度陷入“以事故為導向”的誤區;甚至為已經形成的、針對生產領域的、有近20年實踐檢驗的安全生產工作機制能否鞏固,以及因這一機制的作用而成效顯著的安全生產局面會否被打破而不無擔憂。
2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的內在聯系
2.1廣義的安全管理包含應急管理
廣義的“安全管理”,同屬于管理學科與安全社會學科的一個重要分支,涉及社會生產生活各個領域,是政府以及包括企業、事業單位在內的社會機構為實現各自的安全目標而進行的決策、計劃、組織、防控等方面的活動。在安全管理實踐中,主要運用安全原理維護安全現狀,運用事故致因理論分析客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可能引發的事故,從組織領導、監督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發生,抑制事故擴大。由此可見,廣義的安全管理不單是對正常運行的生產生活系統加以維護和保持;還要在其失常(事故發生)時進行處置,投放人力、物力、財力,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這后者就是所謂的“應急管理”。
2.2狹義的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交叉
“安全生產管理”側重于防止事故發生;一旦事故發生,須在第一時間進行應急處置;在事故平息后,按照“四不放過”原則進行事故管理,由“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組成。一是在項目(或稱系統)的建設期間,要按照“三同時”原則,將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以確保項目的本質安全。二是項目投產后,即在生產過程中,決策層、管理層、操作層均要有風險意識,要結合生產經營特點,從工程技術和教育培訓等方面入手,在系統本質安全得到保持同時,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和操作技能,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從源頭上預防事故發生。三是在事故當中,要及時報告事故并全力做好應急處置;待事故平息后,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及時認真進行查處,吸取事故教訓,其重點是根據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避免同類事故再度發生。
3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關系分析
3.1差異性分析
一是主動、被動性上的差異:安全管理是指運用現代技術手段,辨析、評估及處理生產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防止發生人身傷亡、財產損失和環境污染事故,側重點為安全,著眼于不出事故,注重事前預防,消除其脆弱性,是主動的動態管理。應急管理指的是為了降低突發事故的危害程度,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有效集成各方資源,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對突發事件進行有效地監測、控制和處理,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的有關活動,其側重點為事故的處理,著眼于事后把損失降到最低,具有被動應對的特性。二是資源利用的開放性和封閉性:應急管理注重資源的有效利用,包括內部和外部應急資源,具有明顯的開放性。安全管理則由于行業間的技術差異,管理對象主要為企業內部環節,因此,資源的利用更多集中在企業或行業內部,表現出相對封閉性。
3.2一致性分析
一是應急管理與安全管理屬平行層級,無隸屬關系。從國家相繼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法律分析可知,二者應屬同一層級,且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性,但現實中不少企業將應急管理作為安全管理的一個從屬分支開展工作,限制了應急管理應有功效。二是二者在安全生產領域目的是一致的,無論側重點是事前還是事后控制,或是采用各類規章制度及定期演練等不同管理方式,其根本落腳點都是為實現企業安全生產。三是強調全員參與,無論是安全管理還是應急管理,都不可能脫離具體的管理對象而獨自開展工作,全員參與一直都是企業管理的主旋律。
4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的配合協調
4.1進一步加強企業應急管理建設
目前各大企業在安全管理領域均有一套成熟、完整的體系,而在應急管理方面,無論是管理機構、人員配置和資源投入方面都略顯不足。近些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出臺有關應急管理方面的法律,以及應急管理部的組建,都在傳遞著一個明確的信號,那就是要加強應急管理,提高企業應急處置能力,并將其升格為企業管理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企業內部管理機制及時跟進,完善內部規章制度,成立應急管理機構,將應急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職責、權限劃分清楚,便于二者同步開展工作,減少部門之間溝通協調的工作量,以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4.2綜合協調配合
從近年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情況分析可知,事故發生的等級、范圍及嚴重程度更多的取決于企業的應急處置能力。2015年12月20日,深圳市光明區紅坳村柳溪工業園發生受納場渣土堆填體滑動事故,掩埋面積近38萬平方米,按政府及上級單位的要求,協助提供和解決現場搶險應急照明及供電保障,全力協助開展現場救援工作。科學有序的開展現場安全管理是穩妥推進支援工作的關鍵。一是針對各單位、各專業同時交叉作業,現場點多面廣、作業環境惡劣等情況,現場施工過程中電力設施外力破壞和安全隱患管控形勢較為嚴峻等特點,利用安全督查力量和施工單位自身督查隊伍,對現場照明設備及線路架設、電力設備周圍救援施工實施全覆蓋督查;二是重點在周邊存在危險點的施工現場安排定期巡視及駐點值守,監督作業人員嚴格落實防倒桿、防高空墜落、防低壓倒送電、防觸電措施,嚴防電力設備設施遭受迫害和發生人身觸電事故,使供電支援工作能夠安全、高效地進行;三是重視現場消防工作,在汽油桶等易燃易爆危險品儲存區域落實嚴禁煙火措施,張貼警示標語并指定專人巡查,準備充足的滅火器等消防工器具,避免二次災害發生。
因此加強企業的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加大資源投入,充分發揮其開放特性的特點,廣泛借鑒其它行業、企業在安全生產領域的應急處置經驗,有效利用外部應急資源,提升預警監測科技水平,突出安全管理的主動性優勢,充分發揮其事前管控作用,協同多方開展綜合演練,以克服其封閉性,全面提升企業安全生產的應急處置能力,最終使得兩大管理綜合協調配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結論
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均屬于企業管理的重要環節,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重要性,不應將應急管理作為安全管理的一個從屬分支來開展工作。此外,企業應完善內部規章制度,明確二者的職責界限,落實責任,進一步提升應進管理水平。最后,應加強安全管理與應急管理之間的協調合作,全面發揮企業的管理效能,確保工程建設的安全生產。
參考文獻:
[1]寧惠玲.關于企業檔案安全管理和應急管理工作的啟示[J].城建檔案,2016(11):76-77.
[2]吳偉聰.編制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應急預案的實例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6(47):267-268.
[3]宮亞峰.依法做好網絡安全應急管理工作[J].中國應急管理,2016(11):29.
[4]周耀進.旅游飯店應急預案構建與應用探析[J].河北企業,2016(11):49-50.
[5]歐永紅,吉元強,李軍.油田集輸管線安全管理與應急系統應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2016(S1):317.
[6]王夷璇.互聯網背景下X商業銀行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6.
?。ㄗ髡邌挝唬荷钲诠╇娋钟邢薰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58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