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探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在教育事業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新課程標準中提到語文教師不僅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學生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教師傳授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才能學以致用,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本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深入的分析及探討,并提出相應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提升 自主學習能力 有效策略
引言
新課程標準中學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語文教師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考語文問題,在信息處理以及交流合作中獲取新知識,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具體是指學生依據特定的學習目標,對整個學習過程和學習內容自覺產生學習意識的學習方式。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解放學生天性,并給予其充足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學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解決語文問題。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語文教育改革的推進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其一,學生通過自主實踐探究,能夠總結出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方法,使其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獨立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其二,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主體地位,主動的學習語文知識,使其思維能力能夠潛移默化的得到提升,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有利于培養其自主創新精神;其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日后的良好發展具有積極推進作用,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索中能夠逐步形成獨立思想,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的權利,使其得到心理上和思想上的放松,在相對自由的狀態下學習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1]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所以,只有學生對語文知識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不自覺的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因此,只有讓學生自主學習才是教學的根本所在。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讓學生獨立思考和完成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和方法,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當枯燥的課堂變得有趣,學生才會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因此,語文教師應該一針見血,尤其形象生動,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受其感染,受其美熏陶。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尤其是在介紹新課程的時候,可以把學生置于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漢語。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課堂類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法。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的文字讓學生進入場景,也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這種介紹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精神,打開學習的大門,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敘述。如上《醉翁亭記》時,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了醉漢亭四季美景的圖片,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2.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言學習的特點,本課程必須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求知欲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和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模式的形成。”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以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味的灌輸語文知識,忽略學生身心發展的需求,只是單純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這種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課程改革的新形勢要求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在幕后發揮導演的作用,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為各級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全體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激發每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例如,在講《桃花源記》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學習了這節課之后,你認為課文中的社會是好的嗎?你理想中的社會是什么樣的?請仔細想想,大膽地描述一下。這個問題,使課堂氣氛立即升溫,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主動討論,積極發言,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一些學生還將不良社會現象與社會現實聯系起來,以證明自己的觀點。這樣,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在初中語文教學堂課堂中,教師應積極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方法,激勵學生,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石壕吏》時,對文中“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這句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擬差役和老婦說話的語氣、神態,而且一連叫了好幾組學生來演,試著看看誰能做得更像它,這樣學生就能更好地學習課本知識,我對古代官員的殘暴和殘暴,以及古代勞動人民的苦難有了更深的認識。這種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課堂增添了許多色彩,使課堂更加活躍和富有激情。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場所。只有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個人學習成績。教師在講課時要有創造性,要有新穎的學生活動形式,既要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又要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2]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教育形式下,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并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學習、獨立發展的學習空間,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
提升。
參考文獻
[1]孫曉娟.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19).
[2]曾德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66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