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閱讀指導的有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得語文者得天下,讓學生很好地學習語文,就是要學會閱讀,閱讀是學生獨立掌握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多種閱讀方法,著重情感教育,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材料提升語感。本文就學生閱讀能力培養進行詳細的分析與指導。
關鍵詞: 閱讀指導 語文 策略
正在進行的重大歷史性教育改革對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閱讀是一切學科的重要基礎。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要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能夠在學習過程中積累多種閱讀方法,著重情感教育,使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材料提升語感以及語文素養。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從中我們能夠看出小學語文的教學核心:學生脫離傳統課堂、課本教學,同樣可以發現問題、獲取知識。那么,就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重視閱讀方法的有效指導。下面就淺談一下閱讀指導的有效策略。[1]
一、激發閱讀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就在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就要找到孩子們的興趣點。首先要針對學生的年齡段,創設閱讀環境,創設學生喜歡的問題情境,在課堂上,教學方式要多種多樣的,多種方式有機結合在一起,設置閱讀情景、獨立思考、分組討論等教學環節,正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學生一旦對閱讀發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就會表現出強烈的積極性,可以自主進行閱讀學習。我們可以根據小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為其提供多媒體教學方式,用以增強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直觀性與趣味性,不斷拓展小學生的思維與眼界,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以此來激發小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若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以學生自信心的建設為主,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就會對閱讀學習具有一定的自發性與自主性。教師要平衡每一個學生之間的差異,對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閱讀要求,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斷進步。[2]
二、指導多種讀法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教學中明確提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瀏覽。我們要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進行有效地讀的指導,會讀是小學生進行有效閱讀的關鍵。首先,學生要掌握朗讀技巧,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朗讀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關鍵點。若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將朗讀看做切入點,總體來看小學階段語文朗讀訓練的標準:(1)普通話;(2)流利;(3)正確;(4)有感情。詳細分析這四個標準,普通話:是要求學生能夠保持文字發音音準;流利:是要求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夠氣息順暢,避免出現頓讀、回讀等現象;正確:是要求學生能夠在朗讀過程中展示出文本中的聲與韻;有感情:是要求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閱讀文本蘊含的情感,方能在朗讀過程中精準定位朗讀基調。其次,默讀時能做到理解、體會、吸收、運用。讀不同的文章和同一篇課文時要運用不同的讀的形式,要運用朗讀和默讀相互結合的方法。抒情性較強的及以欣賞記憶為主的課文要用朗讀,敘事性較強的和以了解內容為目的課文要用默讀。不同的閱讀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的閱讀要求,那就是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語文教學中要讓小學生學會多種讀法,從而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
三、指導自主閱讀
語文閱讀教學是門藝術,尤其是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自主閱讀的教學更是一門藝術中的藝術。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教師要充當引導者的角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主動閱讀、熱愛閱讀、享受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首先要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目標的基礎上自主確立閱讀目標,這個目標要因材而異,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其次要引導學生自主質疑問題。引導學生在全面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會發現問題,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這樣學生就會帶著自己發現的問題去積極思考,積極閱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獲得主動發展,并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產生共鳴,達到深刻理解文章的目的。真正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個性化閱讀理念,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3]
四、指導課外閱讀
為小學生延伸與拓展課外閱讀,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具體表現,課外大量的閱讀體驗,能夠幫助小學生積累閱讀材料中的美詞、美句,同時可以幫助小學生拓寬語文知識面,提升小學生閱讀理解與分析能力,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途徑。經過累計大量的課外閱讀素材,小學生能夠收獲豐富的語言材料與情感體驗,可以幫助小學生沉淀語言文化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若想要拓展其課外閱讀能力,最主要的是教師與家長能夠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才能為小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外閱讀環境,以此才可以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質量。老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致力于培養學生產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去探索求知的欲望。老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課外閱讀,更應該教授學生一些閱讀技巧,例如常見的有效的閱讀方法:如選讀法,即有目的地選擇部分內容進行閱讀,以便學以致用。又如精讀法,所謂精讀法是指主要針對一些重點篇章和關鍵詞句進行集中精力地閱讀,逐字逐句地去思考句子的妙處和精彩之處。再如速讀法和摘錄法等。運用有效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從課外閱讀中獲得更多的收獲,讓學生不僅愛讀書,更要會讀書。總之,只有家校攜手,鼓勵學生堅持課外閱讀,從多方面和多渠道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
參考文獻
[1]陳小紅.探究如何搞好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J].學周刊,2017(04).
[2]張名熾.淺析以教材為生發點的有效拓展閱讀相關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16(11).
[3]劉過兵.培養學生學會閱讀的有效方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