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有效閱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閱讀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高年級語篇教學的閱讀,更是小學英語閱讀最大的體現,如何能夠指導學生有效的對這些語篇進行閱讀,結合自己的實踐和一些資料的學習,整理出以下觀點,我認為在小學高年級語篇教學時所要注意的點,要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愛鉆研,會思考的人,并不是那么簡單,這跟僅僅教會學生流利地朗讀并不是一碼事。只有當兒童的在閱讀的時候,他的學習的愿望才能確立起來。我們提倡閱讀,并不單單是為了讓兒童閱讀一本書,而是為了讓他生活在書籍的世界里,讓他們在書海洋里遨游。
  眾所周知,英語閱讀教學基本可分為三個部分:讀前活動(Pre-reading),閱讀中活動(While-reading),讀后活動(Post-reading)。那么針對閱讀課的這幾個環節,如何有效的指導小學高年級的語篇教學,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設置情景,明確目的。
  閱讀是對書面信息的理解的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先通過談論有關的話題,或出示有關的畫面、實物等活動進行導入,喚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再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真正實現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標。
  二、巧借圖式,豐富課堂
  小學生閱讀能力還不強,看到一大段文章,多少顯得有些害怕,我們可以配以一定的圖式去進行解讀。通過配圖,學生很輕松的理解了文章,就田湘軍老師執教的視頻課《They touch noses》,首先田老師自身的個人魅力十足,幽默詼諧的語言,地道的語音語調,豐富夸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細膩豐富的教學智慧使得整堂課,學生被逗得哈哈大笑;其次田老師有這么一個環節,通過圖式勾畫10個國家英文表達,巧妙的介紹了文本的新知,達到學生對所學國家有更形象的理解,利于學生的接受能力;最終通過檢測不難發現孩子們對所學內容掌握的十分到位。
  三、激活文本,能力整合
  這是輸出階段,學生在理解教材后,為了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聽書讀寫的綜合能力。細細揣摩主維山老師所執教的《Water》,在我看來這節課十分成功!整堂課自然流暢,循序漸進,在這種和諧默契的交流中,達到預設的目的。著眼于語篇后的一個環節談談:首先主老師能夠很好的立足文本,整體學完《Water》這篇文章后,呈現CHINA'S THIRST FOR WATER, 銜接的非常自然,帶領學生從顏色板塊的區分上全面的了解各個城市的不同需求,馬上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江蘇那么需要水?引領學生欣賞有關《Water》的宣傳片,這一做法體現出了:能夠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又高于文本的經驗,通過師生幾個回合的交流問答,貼近學生的生活體驗,真實的呼吁:Save water. Save the world. 處理的很好。他的課堂讓我明白,只有切實的幫助孩子們從各個方面去感受和汲取英語課堂上能夠得到的營養,才能達到我們英語課堂的效果。
  四、語言輸出,優化課堂
  對于語篇教學來說,在處理完課文后,要對所學內容進行有深度,或強度的整合練習。而平時用得比較多的是,仿照課文編寫對話,或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等,都是老師給與一定的模式,讓學生搬套一些單詞,詞組或句子。這樣只是變相的在練習單詞句型而已,fill in the blank根本不能達到鍛煉語言的目的。而最后的語言輸出,需做到點,線,面結合,例如在聽讀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復述,這個復述不單單是按原文復述,更是對對話的概括復述。而在最后的練習環節也要有創新意識當然,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較多的采用默讀的形式,這時可以放一些舒緩的音樂,可以提高學生的效率,也不至于讓聽課老師感到乏味。在學生完成練習或寫作之后,可以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討論,以快帶慢,老師也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水平,對學生的回答能做出恰當合適的評價。而環節與環節的過渡語要設想恰當,避免生硬。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復雜的過程,切忌操之過急。我們教師應訓練學生從讀字母、讀單詞、讀句子入手,過渡到讀故事、讀短文;從拼讀、認讀到朗讀、閱讀,循序漸進,并要與聽、說有機結合,才會極大地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720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