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為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更有針對性,讓長沙外國語學校初一503名學生對人際關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學習方法、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等五個方面進行自我評價。結果發現初一學生在人際關系、學習能力兩個維度上看是很樂觀的(t = 4.27,p < 0.001; t = 6.05,p < 0.001),在自控能力、學習方法、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方面,初一學生是比較欠缺的(t = -12.95,p < 0.001; t = -1.86,p < 0.1;t = -7.83,p < 0.001;t = -3.18,p < 0.01;t = -13.18,p < 0.001),在各個維度上,都有一部分人存在問題。結論:自控能力、學習方法、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將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初一學生的人際關系和學習能力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
  引言
  孩子進入初中后,就代表著正式進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中成長的第二關鍵時期。青春期的到來、身體和心理急劇的變化,往往使得許多學生驚慌失措。特別是初一學生,剛從懵懂的小學踏入逐步獨立的初中,生活、學習的巨大變化給他們帶了劇烈的沖擊。邏輯辯證思維還未完善,對自我認識不夠,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使其學習經常受挫。情緒爆發性強、波動性大,但又缺乏正確的情緒管理與疏導,行為風格不穩定,給中學生的生活、人際關系帶來很大的困擾。[1]
  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 年修訂),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明確規定:初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自我認識、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管理情緒,以及培養職業規劃意識。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2]
  我校于2014年在初中部開設了心理課程,一直遵循著以“發展為主,預防為輔”的理念。在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科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意在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健康向上的積極心理資本,為面對接下來的生活、學習奠定基礎。本研究意在了解初中生的特點,真正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程有的放矢。[3]
  一、研究方法
  1.被試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在長沙外國語學校抽取初一年級12個班級的學生作為被試,被調查的學生總人數為542人,回收有效問卷503份,其中男生237份,女生266份。[4]
  2.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學生自評量表,分別是人際關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學習方法、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需要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在人際關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學習方法、情緒管理、時間管理中,“1”代表“很差”,“2”代表“比較差”,“3”代表“一般”,“4”代表“比較好”,“5”代表“很好。”在目標管理方面,“1”代表著“沒有目標”,“2”代表著“對自己每天的學習都是有計劃的”,“3”代表著“對自己本學期的任務是有計劃的”,“4”代表著“有自己理想的高中”“5”代表著“對自己以后的人生發展有想法的”。
  3.數據處理
  使用EXCEL對數據進行初步處理,運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和T檢驗。
  二、研究結果
  我校初一學生狀態與一般水平相比,在人際關系、學習能力兩個維度上看是樂觀的(t = 4.27,p < 0.001; t = 6.05,p < 0.001),但在自控能力、學習方法、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和目標管理方法,我校初一學生是比較欠缺的(t = -12.95,p < 0.001; t = -1.86,p < 0.1;t = -7.83,p < 0.001; t = -3.18,p < 0.01;t = -13.18,p < 0.001)。
  進一步對我校學生的自我評價進行分析,結果如表二所示:(1)在人際關系方面,處理比較好的只有30.6%,出現問題的占據了19.1%,說明較多部分學生是不能直接感受到交友的輕松愉快。(2)在學習能力方面,有14.3%的學生是存在問題的,感覺恰好能應對學習問題的只占據了39.8%,說明這部分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是欠缺的。(3)學習方法方面,41.6%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學習方法方面比較欠缺,說明相當大一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4)在自控能力方面,覺得自己很差和比較差的占據了63%,自控能力良好的只有14.1%,說明大部分學生在自控能力方面不足。(5)在情緒管理方面,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情緒管理能力是比較欠缺的,只有17.5%的學生認為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6)在時間管理方面,有38%的學生認為自己很難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能很好管理的只占了23.3%。(7)在目標管理方面,只有3.8%的學生曾想過自己的未來,13.5%的學生有自己的理想高中,17.9%的學生會給自己新學期制定計劃,47.3%的學生會對自己的每天進行規劃,甚至17.5%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任何想法。從調查結果來看,大部分學生對于未來沒有明確長遠的構想,對學生進行目標管理教育是迫在眉睫的。
  三、結論與建議
  在人際關系方面,我校學生整體評價良好,部分學生存在交友問題。向守?。?001)曾研究發現4.86 %的學生會遇到人際關系挫折。人際關系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初中生的自我概念、社會行為、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水平(劉姝雅, 2013;劉志軍, 陳會昌, 2008)。對于初中生而言,人際關系主要包括與同伴、老師、父母、親戚、朋友等人之間的往來,其中同伴關系是占據的篇幅最大,與同伴關系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親子關系是追隨個體一生的關系,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同伴關系、自我評價、行為表現和心理健康水平(王佳寧, 2009; 宋愛芬, 2007; 方曉義, 2003)。學生如果能在原生家庭中獲得關愛、理解和支持,將更有安全感去探索外部世界,用積極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物,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對中學生進行人際關系的輔導(特別是同伴關系和親子關系的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要組成部分。   初中是學習成績明顯分化的一個關鍵時期,學習能力感將直接影響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感弱的學生容易失去學習上進心,降低了取得好成績的可能性。學習能力感高的學生,充滿自信,能堅持不懈地努力達到學習目標。初一學生整體上自我評價不錯,但有14.3%的學生存在問題。行為主義代表人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響自我評價的主要因素有: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替代經驗、言語勸說、情緒喚醒和情境條件,其中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子是最大的。增大學生的成功機會,提高學習效率,需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初中跟小學的學習方法大相徑庭,大部分學生沒有適應好,對學生開展學習方法輔導是必要的。
  對獲得成功并且擁有成就的人群調查發現,其大多數人表現出高自控的特點,對中學生進行調查也發現自控力與學習成績之間存在正相關(林金蘭,2007; 于曉波, 2005)。初一學生大部分學生認為自控能力較差,但由于其身心發展的不穩定,自控力正處于塑造養成時期,自身、家庭環境與學校多方的配合是可以幫助提高的。學??蓮淖晕夜芾?、注意力訓練、意志力培養等方面進行訓練,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
  青春期是情緒的“狂風暴雨”期,學生們時常感到自己情緒波動性大、喜怒無常。能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我認識、人際關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王飛飛, 2006; 肖敏等, 2010)。一半以上的初一學生認為自己是無法管理好情緒。將情緒管理納入心理課程,讓學生意識到青春期情緒的特點,了解普遍存在的情緒困擾和解決方法,樹立合理的信念,激發內在的力量,整合身邊的資源,妥善處理情緒,是初中生必修的課程。
  課程的增多、作業的加重、活動的豐富化使得剛進入初中的學生難以適應緊張的初中生活,造成很多學生作業無法完成,睡眠不足,上課精力不夠,嚴重影響學習效率。能否合理地進行時間管理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主觀幸福感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張志杰等, 2001)。本研究中只有小部分學生能管理好時間。時間管理干預研究發現,時間管理能力是完全可通過后天的訓練得到提高的。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時間管理意識,掌握時間管理的方法,能幫助學生處理“忙”與“茫”的狀態,讓其生活學習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目標管理方面,對自己有著長遠目標的同學是少數的,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有著短期目標管理,如對自己的每天或者一個階段進行規劃,有一部分學生是沒有計劃的。哈佛大學的專家對在校學生進行為期30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有著清晰長遠目標的人成功的幾率是最大的,其次是有著清晰短期目標的人。現很多高中學校已在進行生涯規劃教育,但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如果能在初中階段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更有意識地了解自我和明確前進的方向,將是高中階段進行“6選3”、高考志愿填報、畢業找工作等生涯指導的有利補充。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及時處理當下的問題,為之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的人際關系、學習方法和能力、自控能力、情緒管理、時間管理和生涯規劃指導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主題,是每個老師和家長們需要關注的對象。
  參考文獻
  [1]方曉義,張錦濤,劉釗.青少年期親子沖突的特點.心理發展與教育,(2003).V19(3),46-52.
  [2]林金蘭.民辦學校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的研究.(Doctoraldissertation,福建師范大學).(2007).
  [3]劉姝雅.初中生積極情緒、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關系的實證研究.(Doctoraldissertation,寧夏大學).(2013).
  [4]劉志軍,陳會昌.初中生主要人際關系與社會行為、學業成績的關系.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7(4),120-12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5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