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信息技術思維課堂的創建策略淺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社會技術發展,信息化越來越普及,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教師應該結合教案,設計豐富多彩且較貼合信息技術實際應用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積極思考和實際操作中掌握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提高思維創新力。作為授課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不斷充實自己,學習相關的信息技術知識,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 思維 學習能力
  在信息技術廣泛運用的當代社會,社會對信息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信息技術從業人員既要熟練掌握并運用信息技術,還應該具有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并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本文從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切入,主要討論小學教師要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信息技術,并通過教學環節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后主動創新拔高,為學生以后掌握并應用信息技術打好堅實的基礎。[1]
  一、設計趣味內容,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興趣是促使主動學習的巨大動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可以讓后續的教學更加順利,對學生以后的長期學習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教師設計出豐富的有趣味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主動去學才會主動思考,進而才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其發散思維的能力。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應結合信息技術的實操性強這一重要特點,設計一些有趣味的操作游戲等,比如,在鼠標教學環節,設計學生耳熟能詳的游戲內容,把學生經常看的動畫片設計成小游戲,例如《熊大熊二護森林》的游戲,游戲情節為熊大熊二為了保護森林,一次次打破光頭強的行動,成功保護森林。讓學生通過鼠標的單擊、雙擊、滑動來完成游戲內容,這些有趣的動畫游戲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記憶,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2]
  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加強師生溝通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引導者和參與者,在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好的教育方式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引導學生提升創新思維能力。所以,作為學習的引導者,教師自身應該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把自己所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思維能力傳達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工程中,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需求點,并在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的需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加以引導,創造一個具有高效學習效率的課堂。[3]
  三、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發展學生思維
  現在多媒體教學也越來越普及,多媒體教學的課件比起教案要更加豐富多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在豐富的課件教學中掌握信息技術的知識內容。對于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教師可以尋找一些小視頻在課堂上播放,通過視頻的播放更容易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例如,在“初識畫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簡單的如何使用畫圖軟件畫出圖片的過程的視頻,讓學生對畫圖產生興趣,進而調動后面的學習動力。再比如,在教學“文件管理”章節時,教師可以把每個動作要點分解成一個一個微視頻,方便學生反復學習,扎實地掌握各種操作。
  四、鼓勵合作學習,促進相互交流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除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外,還應該鼓勵學生合作創新,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把每個學生的想法取長補短,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進行分組,將能力強、能力中等和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分成一組,任命能力強的作為學習組長,既可以起到領導帶頭的作用,又可以幫助能力不是很強的學生,不僅做到了取長補短,又可以激勵能力較弱的學生向能力強的學生學習,同時也鼓勵能力強的學生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分享出來,以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差距。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把自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表達出來,也可以傾聽其它學生的理解和學習方法,對于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而且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學習知識點。
  五、注意學生差異,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事不一樣的,有些學生平時在家也會接觸計算機,操作也比較熟練,這一部分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掌握的也快,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某些原因,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對計算機沒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相關知識時就比較不容易掌握,而且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也是有差異的。教師應該正視這種差異,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比如教學內容的大部分應該是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另外一小部分應該是拔高的知識,對學生掌握不做要求,但是鼓勵學生去學習,特別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對于小部分掌握基礎知識都比較困難的學生,教師應該多加引導和鼓勵,結合計算機的實際操作來理解并掌握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能力,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一個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會產生一種主動學習的學習欲望,積極主動地學習信息技術和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綜合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學習好了,學生會更加有興趣,如此良性循環,對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是非常有利的。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活動時,應該從信息技術的特點出發,要注重信息技術的實際操作,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通過有限的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其發散創新思維,加深學生對信息技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差距,注意因材施教,對能力不同的學生要做不同的要求,對能力強的學生要拔高,對能力弱的學生應該在基礎上提高。同時也要注重交流合作,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加強對學習內容的印象。
  參考文獻
  [1]尚玉芬.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J].決策與信息(上旬刊),2018,(7):123-1
  [2]吳小金.信息技術促進小學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現代教育技術,2017,(8):124-126.
  [3]謝忠新,曹楊璐.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學生計算思維培養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電化教育,2015,(11):116-1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62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