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思維導圖是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學習工具。學生的思維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數學學科的抽象性會給一部分學生帶來麻煩,如果沒有很好的教學方法,學生會覺得數學難學。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問題用畫筆畫出來,整理出一個清晰的脈絡,使知識更加系統化,這樣數學學習就會容易多了。
【關鍵詞】思維導圖 小學數學 發散性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153-01
思維導圖是英國東尼·博贊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創立的一種新型的記筆記方法,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的圖表,一種從整體著手的思維工具,從中央的主題詞進行發散,使用曲線、符號、圖片、關鍵詞和顏色等,圖文并重,形成一個自然系統的組織結構,是一種培養發散性思維的重要工具。下面以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分析思維導圖對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促進作用。
一、利用思維導圖優化知識結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數學不僅是一種典型的思維模式,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符號語言,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借助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來理解數學理論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也能夠更好地完成知識框架和結果的表達,進而有效地促進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除此之外,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實施,對于學生的邏輯培養以及思維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價值。
二、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教學
小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特別是那些比較相近的知識點。為有效解決這一教學難點,教師可以采用思維導圖法進行教學,將那些容易產生混淆的知識點進行導圖設計。
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時,主要學習的知識有:小數的組成、小數的讀寫、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的意義、小數和分數之間的互相轉化等。四年級的學生要將這些知識和概念理清,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與小數意義有關的知識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逐項呈現,邊畫邊讓學生舉例子,聯系知識點加強鞏固,使學生直觀理解每種意義之間的關系,進而有助于學生理解小數的概念和聯系,不至于出現混淆現象,提高學生自主認知和辨析的能力。
三、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系統復習
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復習,有系統地復習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比如,在進行 “圖形計算”的復習課教學中,圖形的“形、體”方面的知識點較多,彼此之間相互交叉的知識點也很多,學生掌握起來具有很大的難度。教師在復習時可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法進行復習,幫助學生梳理圖形有關知識點,如概念、特征、周長、表面積、體積等。這樣教學能夠幫助學生自己梳理每一個關聯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以便在解決問題時得心應手。
四、運用思維導圖模式進行自我評價,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思維導圖具有一定的評價功能,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對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為以后在教學中采取的措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培養學生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可以有效幫助老師了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的領悟能力,給老師一個更直觀的畫面。另外,學生在進行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也是一個自我評價的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很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再和老師講解過程中的思維導圖進行比較,這樣就能使學生很快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這樣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是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在輕松中提高自己的成績,從而有效提高了數學的教學質量。
五、有效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思維導圖具有一定的審題能力,并且它在學生的考試中體現得極為顯著。思維導圖本身就有整合、吸收信息的能力,學生在長期的思維導圖模式學習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審題閱讀能力,對題目的關鍵詞和重要的信息能夠進行有效整理。學生在面對題目提供信息,能夠有效結合日常學習到的知識進行解答,學生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解答,有效減少了學生答題時間,避免了學生在答題的過程中出現言不達意現象。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對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代替了學生在課堂中記筆記的傳統習慣,也有效幫助老師時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使學生在思維導圖的繪制中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之處。但是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去探討和分析,使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加深教學理念,使思維導圖教學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04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