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20世紀70年代,腦力開發專家東尼·博贊(Tony·Buzan)在英國廣播電臺中介紹了一種“改善學習障礙兒童學習力”的思維方式,即思維導圖法。學生在小學學習階段要想使數學得到穩固進步,教學方法的滲透必不可少。然而數學是一門抽象與具體相結合的學科,單是機械地練習遠遠不夠。結合小學階段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筆者發現圖像,色彩,順序,想象力等方面的聯系更容易引起該階段學生學習興趣,能夠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成為激發學生實踐與思考的前提條件。于是筆者嘗試將思維導圖教學法結合于日常數學的教與學中。
一、思維導圖在學生學習中的運用
博贊在1974出版的《頭腦使用手冊》(Use Your Head)中詳細介紹了思維導圖這一腦力開發工具。其可用于開發左右腦的全部功能,包括右腦在韻律,色彩,空間,圖像,想象力,整體性上的功能,以及左腦在表單,文字,數字,行列,順序與邏輯上的功能。而數學作為對于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因此,只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讓左腦和右腦都得到充分利用,激發無限潛能。而思維導圖法,學生在小學階段使用過程中不僅能適應自身思維方式與認知規律,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了一種提高課堂效率的數學學習方法。
1.激發學習興趣,新穎學習工具
我們常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同時這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必要條件。思維導圖能夠賦予數學教學情景多樣的變化,小學學齡段的學生容易被豐富的色彩表達、靈活多變的圖畫結構與多角度的知識拓展所吸引。
2.增強學習自主,發揮主體作用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教學目標,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落實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實現課堂的人性化管理。因此,數學課堂中老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積極討論與提出問題,加強學生合作學習交流的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討論問題時,人的思維高度集中且相應增強的是接收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更容易涌現解決問題的靈感。
3.拓展思維能力,活躍解題思路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思維導圖不僅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相同單元的知識,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理解與呈現方式。在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中,學生要進行不同方面的思考與簡單的頭腦風暴,會萌發各種新的想法,在獲得思維導圖成果后與其他同學的進行對比,也能收獲頗豐,這充分增強了學生的創新和實踐性。
4.知識鞏固復習,反思易錯難題
數學的知識結構既具備系統性又相互獨立,這關系如同一棵大樹與茁壯的各個枝干。而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一個中心詞,由中心詞擴展到每一部分的知識點,因此每一部分的基礎知識猶如樹枝。而思維導圖呈現的是學生們大腦思考的過程,是對他們放射性思維的一種表達。從創作思路上來說,它也是從一個中心詞開始的,隨著思維的不斷深入,聯想出一系列相關的事物,然后形成一個具備邏輯性的圖表。
二、思維導圖在教師教學中的運用
思維導圖,在不同程度上給教師的思維方式和教學實施過程帶來影響。與以往的通過教師給學生歸納總結教材內容相比,思維導圖能夠幫助教師多角度思考教學環節,并且簡潔高效地收獲成果。同時,思維導圖注重邏輯與思維之間的聯系,在把握教學內容整體關系的前提下,把各部分知識“零件”進行加工組合,幫助教師探索更多知識間的隱性聯系,從而轉變為顯性知識結構展開教學。
1.輔助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可通過思維導圖對數學教學內容進行總結與梳理,著重體現數學教學重難點,將數學教學的主要思路以顯性方式直觀展現而出,清晰地表達相關理論的邏輯順序,呈現理論的獨立性以及聯系,引導學生知識間的異同,構建數學有效課堂。因此教師在數學新概念的教學活動中,利用思維導圖使學生認識到哪些舊知相互聯系從而產生的現學知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進一步探尋概念之間的聯系,更有利于開展有意義、引發思考的數學學習活動。
2引導示范創新,發揮主導作用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作為現代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體現在數學教與學的過程之中。教師要想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就需要教師給與學生示范與引導。思維導圖的差異性多取決于學生不同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知識層次和思維方式。于是不同色彩與風格的思維導圖就代表每一個同學的閃光點,利于學生展現在我,提高學習自信心與學習動力。
而教師只需發揮主導作用,組織學生展開必要的交流和進行綜合性的點評即可。
3.階段系統整合,建構知識聯系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對數學整體的認識,使學生體會知識之間的結構關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我們知道,數學知識的整理和復習是教師鞏固學生數學知識體系中的關鍵一步,特別在臨近期末的復習階段,數學知識整合與歸納的任務具有容量大、時間緊、密度高的特征。
三、總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因材施教于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學生。首先,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一名學生以不同的途徑獲得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思想以及活動經驗。其次,利用新穎的教學工具,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與其他學科間、與生活間的聯系,鼓勵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能通過有效課堂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信心,養成良好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如何合理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仍需教師們去發現與探索,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與時俱進,實現學生抽象與具體思維的轉換,滿足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充分想象與憧憬,使小學數學的教與學向前不斷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9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