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與感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思維導圖作為一種組織性思維工具,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語文能力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體會理解;創新能力;思維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對于此,可將思維導圖適當引入小學語文教學,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 它以直觀的方式,將多重思維顯性化,符合大腦的運作模式和思維記憶的特性,有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構建清晰的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小學生的知識經驗一般比較表層,其思維特點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于抽象和概念性較強的課文和閱讀材料難以理解或者難以從整體上去把握。而思維導圖具有將知識可視化的特性,它憑借圖形、線條、符號等方式的連接,將復雜的知識體系以結構圖的方式清晰地表現出來。因此從思維導圖上,我們能夠很明確地看出課文的主要結構和層次,幫助學生整體分析一篇文章的結構、段落、重點等,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性認識和理解,從而發展抽象思維。
思維導圖以其思維的發散性,益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思維導圖是按照人腦的思維方式由一個點出發引出無數個分支,以聯想和想象為中介來不斷地發散和拓展。利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和概念去指導教學,就是在學習中不斷地引導和培養學生采用聯想和想象的思維方式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運用在以下三個方面:課前預習、梳理鞏固和課后復習。
一、在新課文的預習階段
思維導圖既可運用在單元課文的整體預習上,也可運用在單篇課文的細致預習上。學生可先參照單元導讀板塊,了解本單元課文的學習主題和單元學習目標,找到單元課文中可以整合的內容相似點,加以歸類。重點內容要做明顯的標記。
關于單篇課文,可以先想想這篇課文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在思維導圖中繪制出來,再根據教師的預習提示來打開自己的思維,繪制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將自己對課文的猜想及感興趣的問題繪制在思維導圖上。這樣,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可以對自己原先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修正和補充,進一步完善自己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在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閱讀思考
?。ㄒ唬┦褂盟季S導圖課前預習課文
每篇課文都要布置預習,以前的預習基本上是朗讀課文及生字詞書寫訓練。但是我覺得,對于高年級學生,這樣的預習作業不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不能讓學生真正深入的去理解文章,把握重點。思維導圖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要深入理解文章,整體把握作者寫作意圖,寫作方法,才能做出像樣的導圖。半年來,我始終堅持布置思維導圖作為學生的預習作業,并且在導圖后邊寫明自己的困惑和疑問。這樣的作業訓練的是學生的閱讀思維,減少了學生書寫的負擔,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思考。
?。ǘ┙Y合思維導圖再讀文本,小組使用導圖交流
全班共同豐富一份思維導圖:
1.明確問題,集中思考
經過第一課時生生互學環節,基本的散點問題得到解決,但是一定會有一兩個全班性問題無法得到深入解決,于是我在第一課時提煉出全班無法解決的問題,作為第二課時的解決重點,也就是明確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課堂上,首先出示本節課的重點問題,然后全班同學思考交流。打破小組界限,困惑相同的同學結合成一個大組,共同探討,依據文本,找出能夠解決問題的條件。
2.三級導圖,落實難點
在個人導圖補充的基礎上,提煉解決問題的重點內容進行概括,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后寫在卡紙上,形成問題解決的條件,然后小組申請自主到前邊進行交流,其他學生隨意補充或者提出問題,也就是全班同學在黑板上同做一個思維導圖,利用這種形式解決共同存在的困惑。最后老師一定要在學生沒有達到的點上引領他們有更高的提升。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少年閏土》,《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這篇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四件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理解課文內容,注意課文是怎樣刻畫人物的,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特點寫的方法,體會閏土這個人物的特點和內心活動。同時還要注意結合課文內容來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從中體會“我”的思想感情的變化,從而真正了解閏土是個有豐富知識、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孩子,解決文章的教學難點。
利用思維導圖解決這些問題可使其一目了然。
二、在知識點的梳理鞏固階段
俗話說:“學會了總結,就學會了學習?!爆F實是,學生沒有知識系統,一般只是通過不斷做練習來加強對知識點的熟悉程度和掌控度,可以說是事倍功半。其實學生也知道知識點需要整理這個道理,可為什么就是沒有行動起來呢?一是沒有充裕的時間,二是沒有合適而感興趣的整理方法。傳統的整理模式比較機械單一,學生容易覺得乏味,自然缺乏動力,利用思維導圖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思維導圖用色彩、圖畫、代碼和多維度來加以修飾,增強效果,使學習過程顯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針對性。這些反過來又增強了創造力、記憶力。正因為思維導圖的特點,形象直觀,所以適合小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和實踐。如: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詩海拾貝》的學習,在給詩歌分類時,我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記憶,學生很快便背會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踐。
三、在語文學習的復習階段
從單元復習到專題復習,從平時復習到期末復習,教師常感嘆復習效果不夠好,學生掌握知識點不牢靠。如果讓學生自己復習整理學生又無從下手,復習效果也不好。思維導圖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復習中來,有針對性地完成專題的復習任務,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幾個同學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繪制同一主題的思維導圖。在繪制過程中,大家集思廣益,形成“頭腦風暴”式的操作模式,并在小組活動中鍛煉合作的品質。
四、持之以恒,形成習慣:
堅持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進行文本閱讀思考,使他們逐漸養成了用這種思維方式進行語文學習的習慣。這種習慣的養成是學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條理性更強。一個小小的導圖,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策略,提高了語文能力,使他們更加熱愛學習了。思維導圖可串珠成鏈,變形散為神聚;亦可綱舉目張,化繁瑣為簡約;可橫連縱比,出新意于說理;亦可文意兼得,見妙趣于筆墨。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生的認知方式,給學生更多自由的想象空間,也讓學生的思維更具創造的特質和生命的張力,有利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和思維品質的培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7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