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群文閱讀是最近新興的一種閱讀實踐,踐行群文閱讀可讓學生掌握閱讀的集體構建。思維導圖可以有效推動群文閱讀的教學發展,輔助學生養成語文思維。本文以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為例,探究思維導圖的應用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群文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知識、了解知識,并從中形成自己的思想認知。新課改實行后新興了一種閱讀方式——群文閱讀,主要是師生根據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然后對閱讀進行集體構建,在整個過程中形成一種思維體系,最后達成共識。群文閱讀改變了傳統閱讀方式,從單一變成了多向,閱讀文本逐漸豐富,提高了閱讀價值。為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探究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既能適應群文閱讀的特點,又能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和意義。以下是針對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展開進一步討論。
1、思維導圖的基本介紹
思維導圖屬于一種思維組織工具,創始人是東尼·博贊(Tony Buzan)先生。它的組織圖形類似于波紋,是從中間向周圍有層次地發散,組成元素包括詞匯、圖形、線條、編號等,各級分支在表示上使用不同的顏色,是一種圖文并茂的表示方法。就學習應用來說,思維導圖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將零散的知識進行整合,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結構。學生在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從主觀上將知識進行了復習與鞏固,通過對已學知識進行整合、構建、濃縮,達到對已學知識的靈活遷移和運用。教師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概念之間關系的理解,親自繪制思維導圖,在整個過程中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理清了知識網絡,還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
2、思維導圖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結合的作用
思維導圖在某些方面與群文閱讀存在很大的相似性,兩者都是以一個中心為主題,將各種關聯性知識進行混合。也正是鑒于此種特點,思維導圖才能夠為群文閱讀提供卓有成效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在思維上還沒有達到一定成熟,這個時候是加強思維訓練的最佳時期,而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形學習方式,符合小學生的思考方式,可以群文學習中的輔助工具。人類的思考呈現一種放射性的網狀思維,屬于抽象的不可見形式,思維導圖能夠將其展現在紙上,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自己的思維。另外,利用思維導圖的圖形提煉閱讀中的關鍵詞,并圍繞其延伸出不同分支,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性,幫助學生形成直觀視覺感受,不同顏色還可以有效區分不同知識板塊,明確學習重點,加強記憶力,建立起閱讀、思維、記憶三者之間的聯系,幫著學生開發左右腦平衡。從總體上來看,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應用思維導圖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3、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中具體應用措施
3.1利用思維導圖確定群文閱讀主題
利用思維導圖輔助群文閱讀的第一步是確定好閱讀主題,找到中心點,為閱讀思維繪制找準一個良好的出發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最有效的載體是教材,為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教材的功能,挖掘閱讀素材。人教版教材在設計時基本上每一個單元都是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每一個單元主題包含四篇文章,而且還配有選讀課文,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群文閱讀提供了方便。
比如三年級下冊第四組的開篇就寫到“童年,像一條彎彎的小河。這組課文就像小河里翻騰著的幾朵浪花。”本組閱讀主題就可以確定為“童年”,仔細閱讀課文《和時間賽跑》《檢閱》《爭吵》《絕招》感悟每一個童年故事,然后利用思維導圖圍繞“童年”繪制知識網狀圖,開展群文閱讀教學。進一步引導學生仔細探究每一篇文章的寫作目的、文章意思和中心主旨,將其轉化為關鍵詞采用思維導圖進行梳理,進而能夠清晰地了解文章思想,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進而對“童年”主題類文章有準確的掌握。
3.2利用思維導圖吸取閱讀精華
小學生語文低年級教學主要是認識生字、詞,能夠流暢的閱讀文章,理解句子意思。高年級教學階段在此基礎上新添了綜合性學習,主要讓學生根據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拓展學習。為此在群文閱讀教學開展中可以根據學習目標確定思維導圖的種類和構造方式,比如學習生詞時就可以構造識記型字詞思維導圖,綜合性學習時可以構造聚合性思維導圖,利用思維導圖將閱讀內容中的精華元素進行整理。
比如學習目標為“認識群文中表示動作的詞語”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繪制識記型字詞思維導圖,將圖形與文字相結合,讓學生在群文閱讀時將表示動作的詞匯摘抄下來,然后利用思維導圖組織成網狀形式,用學生喜歡的色彩進行繪制。再比如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綜合學習主要是從革命英雄事跡中體會民族精神,增強愛國熱情,教師首先示范此類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然后通過對多篇文章進行閱讀理解,以具體事件或人物為主題,按發展過程展開,最后統一到一個思想主旨——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幫助學生實現知識連接和遷移。
3.3利用思維導圖總結閱讀規律
引領小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教學中需要循序漸進地開展,不能操之過急。群文閱讀文章篇幅多,知識量大,而小學生大腦記憶有限度,容易形成碎片記憶。利用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將大腦中的瞬間記憶轉化為永久記憶,對不同文章中的相似點和不同點進行分析,總結繪制成有結構性的圖形,從中發現一種規律,輔助小學生對閱讀內容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例如《泊船瓜洲》寫作者站在瓜州渡口仰望京口,思念中山腳下的家;《相思》中通過歌詠紅豆寄托思鄉之情;《小橋流水人家》中作者描寫了小溪周圍的景色,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三篇文章無論是寫作載體還是表達方式都不同,對其進行對比閱讀,提取寄托思鄉之情的物體,梳理敘寫過程,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網狀編碼,引領學生發現閱讀的規律。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與群文閱讀存在相似性,將思維導圖作為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輔助工具,能夠有效地將抽象思維具體化,構建網狀知識結構,建立閱讀、思維、記憶之間的聯系,從而幫助小學生拓展思維,提升語文閱讀效果,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董旭潔.思維導圖引導下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設計[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4):54.
[2]張艷霞.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0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8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