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數學復習課中的運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思維導圖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既有利于學生梳理所學知識,使知識系統化,也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教會學生動手畫思維導圖可以有效地提高初中數學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數學  復習課  運用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2018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初中數學復習課自主互動教學模式的研究”(立項編號:JCJYC18031525)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133-01
  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工具學科。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思考力,為學生打開自由創造的廣闊天地,激發他們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學生學習知識時要不斷反思,總結方法才能真正把從課堂上聽來的、看到的、老師所講授的內容真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這樣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時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而讓學生總結方法,提煉思想正是每一章節數學復習課的目標。經歷了春天的耕種、平日的施肥,秋天終于結出了飽滿的稻穗,我們不僅欣喜于金燦燦的果實,更要把這些果實摘回家才能稱得上豐收。那么學生在經歷了新授課的學習,練習課的鞏固,達標課的檢測是否就萬事大吉了呢?生搬硬套、機械模仿產生的假象好像是學生已經掌握住了,其實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知識的系統性導致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所以,要真正發揮每一節復習課的作用,幫助學生自己構建知識體系,實現由“學會”到“會學”的跨越。
  傳統數學復習課“考試——講試卷——再考試——再講試卷”的模式,學生屢考屢錯,既不能形成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挫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針對這一現狀,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建自主互動的模式來上復習課,效果很好。具體做法是讓學生制作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理清章節知識脈絡,在學生動手、動腦的過程中,使學生零散的知識得以系統化,抽象的知識得以形象化,薄弱的知識能夠典型化。通過幾個班的教學,發現成績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明確什么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導圖,也稱腦圖、心智地圖、腦力激蕩圖、靈感觸發圖、概念地圖、樹狀圖、樹枝圖或思維地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于19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一種革命性的發散性思維工具。[1]他類比人類大腦放射狀的神經元結構,用一個關鍵詞為中心連接所有的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使知識呈現出放射性立體結構。思維導圖是把所學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運用圖形和文字逐層逐級表現出來,學生梳理知識時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形、符號和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使思維形象化,立體化,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利于開發學生左右腦的潛能。
  其次,怎樣畫思維導圖。
  數學語言包含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類,表現形式豐富。其中文字語言嚴密規范;符號語言簡明方便;圖形語言直觀形象等。這些特征都給制作數學思維導圖提供了素材。所以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對數學復習課就是大量刷題的誤解,數學章節復習課可以先讓學生將本章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然后用一個關鍵詞概括本章核心主題,思考圍繞這個關鍵詞又學了哪些知識,即由“核心主題”延伸出幾個主要的“分類主題”,也用一個詞語或圖形符號概括;針對這個“分類主題”又有哪些內容可聯系,再從“分類主題”中延伸出“細分類主題”,逐層逐級往下發散。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回頭看”對知識反思的習慣,又通過總結概括加深了知識的理解,使知識間的脈絡更加清晰化、系統化。
  具體制作,準備一張不小于A4紙張大小的白紙,鉛筆和彩筆,直尺和圓規;把能概括本章“核心主題”的關鍵詞寫在橫放著的紙的中央位置,可以契合詞義配圖;然后把本章圍繞這個“核心主題”發散的“分類主題”作為一級分支從鐘表一點鐘方向順時針分散畫出來,各“分類主題”繼續往下發散,就像樹枝一樣由粗到細。為了讓知識概括化可以能用詞不用句,能用圖或符號不用詞;為了便于知識間的條理性更加明晰,同一條“分類主題”可以用一種顏色由粗到細描繪。畫數學思維導圖要求學生把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或圖形語言,把關系溶于式子之中,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教師放手讓學生經歷總結—提煉—繪圖的過程,可以極大的激發其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思維。
  第三,嘗試畫思維導圖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2]學生在整理知識嘗試畫思維導圖時最初可能有漏掉的知識點,鼓勵學生互相探討,不斷修正、完善。在學生交流合作中反復修改,多練習逐漸就會熟能生巧,就能做出理想的思維導圖了。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對于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中每一領域、每一章節復習都可以讓學生嘗試畫思維導圖,將知識整理加工,用自己熟悉的詞語、圖形和符號將知識系統化,達到真正學會的目的。
  繪制思維導圖上好初中數學復習課,就是遵循簡單、基本、易被大腦接受的自然規則,使用線條、符號、詞匯和圖像創建從中心發散出來的層級結構,讓學生把所學知識創造性的聯系起來,使零散的知識點條理化、系統化。同時在制作思維導圖過程中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高度的抽象思維能力以及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和習慣也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趙國慶.概念圖、思維導圖教學應用若干重要問題的探討[J].電化教育研究,2012(05):78-8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29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