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多元對話的思維價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環節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素養。在融認知活動與操作活動于一體的信息技術課堂,教會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表達主張和想法的多元對話,形成以對話為基礎的“學習中心”,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具有信息技術學科特征和穩定思維習慣的思維品質,同時促進學生交往情感和伙伴意志品質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多元對話;信息技術;思維
  一、信息技術課堂需要多元對話
  “對話”通常被理解為表示兩個或更多個對象之間的通信,或兩個或更多方之間的聯系或談話。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對話不僅直接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發生在人與教科書之間,人與計算機之間。這種對話不僅以口語的交集為特征,而且以需要對話的人的理解和評價為特征。在此意義上,對話的對象得到了擴展,即主體(個體或小組)可以與任何有價值的客觀存在(客體)進行對話。
  信息技術課堂的多元對話,是在技術困境中,學生通過與客體的多方交流,尋找問題解決的手段與策略。例如,與教科書等文本對話,與人機界面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合作伙伴對話以及與自己對話(元認知反思),以生成個性化的解決問題的程序性技術操作和策略性認知活動。
  學科思維素養的培養,指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根據學生思維發展規律進行系統的思維訓練。為了鼓勵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形成更復雜,更復雜的思維結構,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巧妙運用各種形式的思維改善知識獲取,整合知識的靈活性和創新知識的能力。在小學高年級學生由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中,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設計思維。它既是多因素、多層次、多變量、多方向的發散思維,又是一種多元的、動態的聚合選擇性思維。信息技術是工具學科,但學科思維的訓練不能機械化、工具化,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必須像其它課程那樣,讓學生大腦開動、小手高舉、小口常辯,這正是課堂多元對話的價值所在。
  二、多元對話促進學生思維素養提升
  要大面積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和設計思維素養,除各學科課程必不可少的師生對話外,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特別需要以下四種更具本學科特征的對話形式:人機對話、人與“文本”對話、伙伴對話以及線上線下對話。
  1.人“機”對話:信息技術課堂的操作時間就是人機對話時間。多媒體計算機將學生干預結果及時地輸出(顯示),供學生觀察和理解;學生通過輸入設備(鍵盤等)向計算機輸入各種指令或數據,以使作品向設計的目標靠近。當下,這種人機對話采用了“所見即所得”的方式,接近人類自然思維的圖形交流。人機反復對話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簡便的操作策略:常用軟件的學習中,碰到當前對象的操作困難可以通過選定對象后的右鍵快捷菜單迅速獲得解答,這有助于學生緘默性知識的掌握。當然,一些學生知道如何操作,但不知道有效操作的原因何在,這就需用更多的立體對話來實現。
  2.人“文”對話。大多數小學信息技術教材的編排體例為:任務或示例(查看它),試一試、想一想、練一練和評一評。軟件使用的程序性知識已被教材編者精心編列,一些簡單的操作,學生能看懂圖示,按圖索驥即可。因此,教師十分有必要引導學生充分用好教材,讓學生走進教材,親近教材,閱讀理解,促進學生與信息技術教材之間的便利對話,將教科書中的圖形信息轉換為實現目標的操作方法。當然,學生在參與教材最后的“練一練”“評一評”環節中更可形成學生與教材的互動對話、學生與自己的認知對話。
  3.伙伴對話。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堂的伙伴對話多產生于學生操作困難或作品評價階段?;锇閷υ捒梢宰尅靶∠壬奔皶r和個性化的指導,它相對教師的教能更有效地解決伙伴的問題。因為提供解決方案的學生剛解決自己的問題,他們清楚地知道在向同齡人解釋和演示操作的過程中應該強調什么,如何突出關鍵點?;锇榈膶υ挷粌H幫助了學習困難的學生,而且能提高優秀學生的學術水平,讓他們更深入的思考了同伴提出的問題,在互動中發現自己思維不夠嚴密的地方,發現更優化更簡便的操作步驟,糾正自己的“想當然”。
  師徒互學式的伙伴對話需要異質分組。群體內的異質性,群體之間的同質性,使不同深度,廣度和進步的學生在同一群體;強弱搭配,強的一方對弱的一方有幫扶作用,弱的一方也能在討論中出謀劃策,“先生”“學生”每個人的技能和品行可獲得最佳的發展。
  伙伴對話的任務最好分層。學生可自主確定同一主題的不同難度任務,在“小先生”指導對話、評價對話時,操作技能和正確思維可分層傳導,讓作品設計的系統思維、作品中的關鍵要素設計,作品呈現的層次可以既讓自己“吃得好”,又讓自己的伙伴“吃得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感和勝任感。
  伙伴對話中,教師可恰當介入,組成三方對話。盡管教師在措辭和時間方面,從問題到答案方面都有最有效的方案,但學生解釋的內容更易說服同齡人。教師傾聽學生的困境和錯誤,傾聽到“小先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引導思考方式。將程序性思維與策略性思維導向更高層次的計算思維規則。
  4.線上線下的立體對話。傳統課堂中的對話一般都以口頭方式即線下的方式進行。信息技術課堂可以便捷地用“用技術教技術”的方式(如在線教育社交網站或app)進行組織教學,增加線上對話。在這類教學平臺上,師生間,生生間在課堂內外可進行點對點、點對面的立體交流,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此外,老師通過平臺將整個班的學習情況公布給全班同學,學生之間可進行作品點評、點贊,這種線上對話,是對口頭對話的極大補充。其對話的過程和內容將以圖文視音頻多種文字形式永久保存在網站,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珍貴的學習檔案資料。這種對話使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技術傳播更加有效。
  三、結語
  思維能力與創造設計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價值,多元對話對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和設計思維價值巨大。無論是從知識、技術和能力來看,還是從信息社會必需的信息技術思維方式和創新素質的培養來看,小學高年級信息技術課程教師都應充分利用多方資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按照學科知識的內在結構重組教學內容,形成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相對獨立的思維訓練單元,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變成多方參與多元對話的“學習中心”。
  參考文獻:
  [1]管錫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新課堂教學的理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2]編寫組.課型范式與實施策略:信息技術[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0.
  [3](英)羅伯特·費舍爾(Robert Fisher),劉亞敏(譯).創造性對話:課堂里的思維交流[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4]向前.課堂展學中如何實現多元對話?——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為例[J].教育科研,2016(9):110-112.
  [5]倪偉軍.小學科學探究學習中實施多元對話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9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