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入門的捷徑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如何讓學生在作文時有話可說,提倡作文低起點、早起步,使學生在不經意中快快樂樂去作文。仿寫是寫作入門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入門 摹仿 范文 教學模式
引言
提起仿寫,很多人容易將它與“抄襲”、“依葫蘆畫瓢”掛上鉤。其實,仿寫與抄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說的話用文字寫出來,會說話,就應該會寫作文,但事實并非如此。作文苦,苦不堪言;作文難,難于上青天。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中的普通現象。如何讓學生在作文時有話可說,我覺得應走復雜問題簡單化的路子,提倡作文低起點、早起步,使學生在不經意中快快樂樂去作文。而仿寫是寫作入門的必經之路,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徑。仿寫可以引發、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1]
一、仿寫是寫作的最初形式
現在提起仿寫,很多人容易將它與“抄襲”、“依葫蘆畫瓢”掛上鉤。其實,仿寫與抄襲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抄寫指的是將別人的文章原封不動地照抄、照搬,而仿寫是指摹仿范文或例文進行的一種創造性的作文訓練。仿寫所強調的是“摹仿”,當然,這種摹仿,我們又不能簡單地將它理解為“依葫蘆畫瓢”。[2]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摹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驗、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所以,摹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如同學習繪畫,常常采用臨摹名畫的方法入手進行學習;學習書法,常常采用對著名家手跡臨帖的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書法技巧,這是因為通過臨摹和臨帖可以打下比較扎實的基本功。茅盾先生說過:“‘摹仿’可以說是創造的第一步,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毙W生作文正是扶床學步、牙牙學語階段,因此在作文教學中,以范文引路,實行讀寫結合,指導學生從仿寫起步學習作文,無疑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3]
二、仿寫可以從多角度入手
它既可以是對整篇文章的全面仿寫,即對范文的立意、情節、技巧、結構等方面進行的全面摹仿,也可以是對范文的局部仿寫,即對文章的某種寫作技巧或某種表達方式、某一描寫方法等某個方面進行的摹仿。這兩者,后者在實踐中運用得最為廣泛。
如:在指導學生描寫自己熟悉的家鄉景色時,課文《珍珠泉》一文,無論是在結構還是在表現手法方面,它都能給學生以示范。仿寫前,教師可以先設置幾個問題:
1.作者吳然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了故鄉的珍珠泉?其中作者又著重描寫了什么?
2.作者又從哪幾方面描寫了珍珠泉的顏色?在描寫時,作者采用了哪些寫作方法?
3.這篇文章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為什么?
4.你準備描寫什么?將從哪幾方面去描寫?
在班級中田昊楊同學是這樣寫《逍遙津公園》的:
在合肥壽春路的旁邊,有一座美麗的小公園,名叫逍遙津公園。里面有綠草如茵的草地,形態各異的石頭,郁郁蔥蔥的樹木和姹紫嫣紅的花朵,還有清澈的湖水……
公園綠油油的草地上,矗立著一棵棵高大的木棉花樹,樹上長著一朵朵紅艷艷的,美麗迷人的木棉花。一陣微風吹過來,一朵朵木棉花從天而降,就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像是下了一場壯觀的花瓣雨。
在公園里的小湖邊,長著一株株艷麗的三角梅,有紫色的和桃紅色的,一朵朵三角梅在枝頭綻放開來,它們頭挨著頭,望著在小路上散步的人們,為他們展示自己美麗的笑臉。
在公園里,我最喜歡的景色就是那碧波蕩漾的小湖。湖水清得能看見在湖底蕩漾的水草,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在清澈的小湖里,小魚成群結隊,在湖水里游來游去,活潑可愛極了……
從這篇文章看,他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既對文章的寫作特點有更深的了解,又能使他明確自己的寫作目的,確定寫作重點,從而選擇適合的寫作方法。
同時,仿寫要盡可能和閱讀相結合。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就在于給學生樹立榜樣,使學生寫作時有所依傍。如:學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后,讓學生依傍文章先總后分再總的寫作方法;學了《頤和園》,讓學生依傍文章以空間位置轉移安排結構的記敘文方法。
當時正值研學游,學校組織全校師生去馬鞍山采石磯。我們班張子辰是在文中這樣寫道:進入風景區,一大片直入云天的水杉樹林映入眼簾,隔絕了外界的一切雜音,讓雨后的采石磯顯得格外的清幽雅靜。我先是去了老少皆知的太白樓。在太白樓的大門前立著兩只威武鎮靜的石獅子,它們就好像兩名忠心耿耿的衛士,不讓任何人去打攪詩仙李白的長眠。太白樓的內部是李白紀念館。館中矗立著李白的雕像,細看“李白”那堅毅的眼神,好像是在眺望遠處那浩渺的長江。
離開了太白樓,往里走,我來到了古棧道。放眼望去,長江就像一條金鱗巨蟒,翻滾著,呼嘯著,奔流而去,真是“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抬頭仰望,臨江絕壁,山石陡峭,搖搖欲墜,似乎大叫一聲就會全部崩塌。沿著古棧道繼續前行,登上三臺閣,站在懸崖邊眺望,一望無際的長江橫臥在眼前,恰似一條隨時都會騰空而起,直沖云霄的巨龍。領略了長江的浩瀚氣勢后,我又來到了萬竹塢。剛進門口,一陣竹葉的清香便撲鼻而來。抬頭仰望四周,全是蒼翠繁茂的竹林,似乎天都要被這茂密的“竹?!彼谏w了……
她的整篇文章采用了移步換景的寫作順序寫出了采石磯不同景點的獨特美景。
三、仿寫的最終目的是引向創造
雖說引導學生運用范文的直接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語言和寫作技巧,但如果讓學生作文只停留在摹仿的階段,那又是不行的。仿寫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摹仿引向創造,要在摹仿中培養學生的獨創精神。因此,這便要求仿寫者在仿寫時不可過多地受原文的束縛,盡量避免在摹仿中產生的生搬硬套的消極影響。應加強引導學生在充分體會范文的立意選材,布局謀篇等方法的基礎上,根據已有的材料與個人感受,發揮想象,并運用已掌握的寫作知識,獨立寫作。
如郭沫若所言:“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變化”,這才是我們提倡的仿寫。另外,仿寫也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應遵循從簡仿到繁仿,由仿辭、仿形到仿神、仿意的規律進行漸變,不可急于求成。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教師》上海教育出版社[M].2000年12月.
[2]王格奇,王德俊.《語文新課程教學設計》[M]遼寧師范出版社.2002年12月.
[3]《小學語文新課標》[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