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島上的全能派出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派出所名稱:浙江省溫州市公安局洞頭區分局大門派出所。
建所時間:始建于1955年。
轄區概況:大門鎮陸域面積35.36平方公里,下轄3個居民區,22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7萬余人,村居分散偏僻。
警力配備:民警10人,所領導4人。因與交警中隊合署辦公,交警中隊有民警4人,中隊領導1人。共有輔警50人。
榮譽:2013年榮立集體三等功。2013年度、2014年度溫州市政法系統先進集體;2014年度、2016年度溫州市公安局“執法規范化建設優秀基層所隊”;2017年度、2018年度溫州市公安機關執法規范化建設突出集體。
大門島位于浙江省溫州市洞頭區西北部,與洞頭本島隔海相望,是溫州最大的海島。由于島上有兩座巨礁聳立,狀如大門,故得名。大門大橋通車之前,大門島是長期封閉的孤島,島上有一半居民都在外地工作,居民的交通全靠輪渡;2016年大門大橋通車后,離島變成了半島,每年5月到10月的旅游旺季,觀音礁沙灘等景區秀麗的自然景觀吸引著溫州、臺州、杭州等周邊游客來到大門島賞海水、品海鮮,也為鎮守大門島的大門派出所帶來了不小的治安壓力。
合署辦公
身兼數職的海島民警
隨著大門大橋的通車,往來島內的車流、人流量逐漸增大,2017年,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將交警中隊并入大門派出所成為派出所內設機構——交通管理中隊,在大門派出所內實行“三隊一中心一廳”格局。即成立三個中隊(基層基礎、執法辦案、交通管理)、一個大廳(戶籍兼違章處理)、一個指揮中心。同時將派出所“三室合一”功能、交警的視頻抓拍巡查等相關功能統一納入調度中心。
在集成辦公上,采取合署辦公模式,提高辦公效率。在之前良好配合的基礎上,實行大門派出所與交警中隊合署辦公,交警中隊搬入派出所辦公,與治安中隊、社區中隊并列,實現全島警力整合。
由于打破了警種之間的職能界限,每一位民警都要做到“一警多能”。在旅游旺季,派出所的民警要到路面上疏導交通,而交通民警在日常也要學會處理相對簡單的治安案件。
一站辦理
便民服務輻射周邊
從地理位置來看,風景優美的大門島像是個世外桃源。離島時,群眾去辦理護照等出入境業務都要到洞頭島去,要坐輪渡再坐車,有時候材料帶不齊還要來回跑。為了讓島內居民享受到實實在在的便利,2018年9月13日,洞頭區分局首個派出所便民服務窗口在大門鎮啟用,這也意味著將一改離島群眾往返洞頭多窗口、多部門跑的麻煩,真正做到“進一個門、辦所有事”。
便民服務中心推行“一窗受理,一站辦理”業務機制,整合公安機關接警服務、戶籍登記、身份證辦理、交通管理、出入境管理、船舶船民管理、電動車管理等事項。6個綜合窗口實現公安業務交叉辦理,讓辦事群眾在一個窗口享受“一站式”服務,從真正意義上減少重復詢問辦理時間,實現最少耗時。
為了實現公安服務不離島“全域化”,窗口還新增設出入境、車輛6年免檢業務,讓大門群眾也能享受到便捷的出入境辦理、交通車輛免檢業務。同時,出入境、交通管理業務還輻射到偏遠的鹿西鄉,讓鹿西群眾也真實感受到身邊的公安服務。
在與教導員周文淵一起走訪過程中,觀音礁景區民宿老板還提到:他們(民警)給我們很多幫助。這“幫助”指的就是洞頭民宿審批的新模式。因旅游業的興起,海島民宿數量的激增,洞頭區分局打造了便民、高效的民宿審批模式,由原先整個審批流程的10個工作日縮短到5個工作日,極大程度地減少了審批時間。如今,在征得市局業務部門和區改革辦支持后,又開創了“一窗受理,聯合踏勘,即時發證”的民宿審批新模式,讓民宿老板不用跑就能完成民宿審批事項。
一戰成名
重拳整治“黑火藥”
出生于1983年的教導員周文淵就是土生土長的本島人,2005年12月到大門派出所從事社區民警工作。2014年起任大門派出所副所長,兼職社區民警,現任大門派出所教導員,分管基層基礎工作。
曾經,開采花崗巖是大門鎮的支柱產業之一,為了圖方便、節約成本,村民們學著自制“黑火藥”,將花崗巖炸成塊狀,而且這個“傳統”已有三十多年。
“黑火藥”是由硫磺、硝酸鹽等化學品制成,制作方法簡單,雖說開炸時火力不算大,可它屬于爆炸物,村民往往在家自制,而且就存放在家里,安全隱患極大。一旦觸碰火星,殃及的可能是整村人的生命安全。
按照法律規定,非法儲存、買賣爆炸物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罪,“黑火藥”必須得治!可是這個歷史遺留問題存在已久,從開采到運送、銷售環節,整個產業鏈涉及村民足有1500人。這么多人靠這種方式養家,該怎么阻斷這條路?2008年,當時從事社區民警工作的周文淵與同事一起,走遍鎮上的近70個礦點,并一一做好踩點、畫好地形,方便日后分區域巡查。從2008年開始,除了日常社區基層工作,不定期巡查礦點成了周文淵和同事必做的事兒。每個月至少要把各自負責的礦點全部巡查一次。
根據長期巡查經驗,周文淵發現,村民使用過“黑火藥”后,花崗巖上就會留下黑色的印記,他能清晰地辨認出印記的新舊,推測開采是在近期還是更久之前。摸索出村民的開采時間,周文淵往往就能將不法分子抓個正著。
在大范圍集中整治的震懾下,整治開始的第二年,就有采礦者選擇用風割、線割的方法代替“黑火藥”使用。通過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到2015年,“黑火藥”在大門島的使用已經基本杜絕。
除了負責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周文淵還有一套交警執勤服。在周末、節假日被車流擠得水泄不通時,他要換上交警制服去做“兼職”交警,走上街頭維持交通秩序,指揮車輛有序停放,保障道路的暢通。
日行萬步
駐扎海島的交通警察
交警中隊有民警4人,平均年齡28歲。榮獲2017年溫州市“十佳愛民警察”稱號的中隊長林佳已經在大門島工作了10年。 2016年1月,大門大橋正式通車后,海島遇上了巨大的通行壓力。每逢節假日,步行疏導交通成為林佳和同事們的工作常態。據統計,大橋開通前,大門島日均車流量只有五六百輛次,而開通后一下子猛增至4000多輛次,要是遇上節假日,最高可達2.2萬輛次。
大門島的道路形態類似一個大環島,但中間沒有閉合,因此不能循環通行,只能原路返回,再加上停車資源稀缺,車流量一大就容易發生擁堵。每個周末或節假日,也成為林佳和同事們最忙碌的時間。
通往景區的道路本身就比較狹窄,游客將車沿邊停放后,遇交會車輛時摩托車都難以通行,基本上只能單人通過。因此,步行疏導的方式最笨也是最有效。在疏導點,林佳需要隨著車流不停地走動,隊伍排得越長,走動的距離也越長,夏季節假日時一天來回十幾公里是少不了的。
2016年7月14日上午,林佳收到了兩面“人民的好交警”和“踐行兩學一做。為民雪中送炭”的錦旗,這是群眾夏某專程讓兒子親手送到林佳手中,以表達對林佳及中隊全體工作人員無私幫助的真誠謝意。
原來,夏某于2016年3月19日在東嶼村一轉彎路段因車輛失控發生側翻,導致左腿截肢,右腿嚴重殘疾。前期已花去家里的全部積蓄,并向親戚朋友借了很多錢。6月底初步治療已經結束,下一步,夏某右腿也需截肢,需做好雙腿的假肢安裝。面臨高額的醫療費用,本不富裕且失去主要勞動力的這個家庭束手無策,只能找到當時處理事故的交警中隊尋求幫助。處理該起事故的林佳知道這一情況后積極走訪夏某家庭了解情況,聯系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并發動中隊人員開展募捐活動,募捐當日夏某就收到捐助11000余元。在募捐現場,推著夏某輪椅的夏某妻子看到這么多愛心人士為夏某捐助,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哽咽道:“我真的沒想到他會這么用心去幫我們這樣的外來打工的?!?
駐所為家
海島派出所的“家文化”
教導員周文淵作為土生土長的大門人,對海島的感情不言而喻。14年的從警生涯,他說自己肩上最大的責任就是讓村民在大門島住得安心。
交警中隊中隊長林佳的妻子陳靜為了讓林佳安心工作,辭去從事多年的外貿工作,帶著孩子從溫州市區搬到了大門島,當起了海島警嫂。
民警金曉樂稱大門派出所是最“土”的派出所,“土”在派出所和島內的居民是街坊鄰居般的親密,村民隨時都可以來派出所“串門”。
家在派出所對面,號稱只有二十秒鐘路程的民警李武說我們是不會“戴面具”的警察,左鄰右舍看著你長大,都知道你的小“秘密”,對轄區群眾的真誠是發自內心的。
……
家對于大門派出所的民警有更深的含義。在2016年大門大橋未建成之前,因每日最后一班離島航船為下午4點,所以,大門派出所實行駐所制,工作日全體民警吃住都在派出所,周末或節假日實行輪休。所里80%的民警非本島人,如果遇到臺風等惡劣天氣,民警們二十多天、甚至一個月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即便島內物質條件有限,但是所領導還是想方設法改善駐所條件,豐富民警的業余生活。如今的大門派出所,院內和頂樓都有小花園,原交警中隊的辦公用房改造成了民警宿舍,做到了“一人一房”和辦公場所、備勤用房分離。食堂、浴室、健身房、休閑房、洗衣房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除了在休息時間組織民警開展籃球賽、棋類比賽等活動之外,學習大門島的方言也是工作之余的一項必備能力。所領導要求民警至少要達到能聽懂的程度,以方便做群眾工作。
在大門島走訪那天正值陰雨,氣溫從前一天的30℃驟降到15℃。從民宿走訪回所,民警李武開車在島上蜿蜒道路上“飛馳人生”,在講述自己從警經歷的同時還不時插播一些“導游”講解。我說,他能“說”出一本書吧!做群眾工作李武是真行!教導員周文淵在后座上笑了。
一陣笑聲灑在寂靜的海島上,因為深愛,所以熱愛,雖累亦有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