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物理實驗,注重啟發性提問,巧用比喻,誘導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物理實驗 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教學效率
陶行知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物理學具有抽象性和枯燥性的特點,學生覺得物理難學。那么,如何讓學生愉快的學習物理,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階段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各章節所囊括的知識內容,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注重物理實驗,培養學習興趣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實驗是真實形象生動的,是富有情趣和魅力的。因此物理實驗能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而這些材料的獲得要刺激聽覺、視覺、嗅覺和觸覺等感覺器官,所以通過物理實驗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激發學生對物理現象的探究精神。例如講《水是熱的不良導體》時,我在試管底部放上幾條小活魚,用酒精燈加熱斜放著的試管的水的上部,試管中水的上部已經沸騰了,試管底部的小魚仍在游動著。學生看到這樣的演示,異口同聲的說:“沸水養活魚”,這奇妙的現象怎不能引起學生的深思呢?[1]
再比如,在講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可以引導學生完成幾個小實驗:①在桌上、手上涂相同的水跡;②同樣多的水分別滴在桌上,涂在桌上;③在桌上涂相同的水跡,并對其中的一塊吹氣。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水跡變干的快慢,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步步高漲,越來越濃。[2]
二、注重啟發性提問,培養學習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在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彼越處煈獜摹皢ⅰ弊稚舷鹿Ψ?,在講課過程中,啟發性提問能使學生達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使學生處于對問題“想通而又想不通,想說又說不清”的狀態,教學效果自然會好。例如在《電壓》一節的教學中,我先后向學生提出六個問題:①什么是電流?②導體在未接入電流時是否有自由電荷?③把小燈泡接入回路中,小燈泡亮不亮?④為什么不亮?⑤為什么導體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電荷而不能形成電流呢?⑥電源為什么能使電荷定向移動而形成電流呢?這六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認知上的矛盾與沖突,便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心理需要,從而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要善于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深思,在教與學之間架起思維橋梁。比如,學習了慣性概念之后,除了課本上舉出的實例外,還可以提出下列現象讓學生思考:①汽車關閉發動機后可以繼續前進一段距離,這是為什么?②從行駛的車上跳下來為什么往往會摔倒,怎樣解釋?又如,學了壓強之后,可以提出:坐在沙發上為什么要比坐在木凳上舒服?對這些日?,F象的問題,學生積極性會非常高,切身感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可以消除學生對物理的神秘感,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可以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好物理的信心。
三、巧用比喻,培養學習興趣
有些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比較抽象、枯燥,對學生而言很難理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巧用比喻來講解知識,不僅能幫助學生減輕在理解抽象物理概念和物理量方面的難度,還能深入淺出的說明物理概念的原理。同時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電阻的大小跟什么有關》一節中,我把導體比作道路,車輛在道路上的運行速度相當于電阻,那么運行速度(電阻)跟道路的寬窄(導體橫街面積),長度(導體長度),道路情況(導體材料)有關,路越寬、越短,道路情況越好,運行速度越快。利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不僅便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也激發了學習興趣,讓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鮮活有趣。
四、利用物理學歷史故事和物理學的發展激發學習興趣
物理學史充滿著膾炙人口的佳話。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用生動形象,妙趣典雅的語言講一些物理學史故事,講科學家的趣事,寓教于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講“浮力知識”時講“曹沖稱象”的故事;講“光的傳播規律”前講匡衡鑿壁借光的故事;講“阿基米德原理”時講阿基米德鑒定王冠是否純金的故事;講述凹鏡的光學性質時,把公元214年古羅馬和希臘交戰中,希臘學者阿基米德利用凹鏡把強烈的陽光反射會聚到敵艦的主帆上,燒毀了古羅馬戰艦的故事做描述和分析,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3]
在教學中,用物理學的現代發展成就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使學生愛學物理,樂學物理。例如,可向學生介紹:現代醫學上,利用激光能將病變組織切割或燒灼,所以可以代替手術刀達到切除病變組織的效果,這種刀具有簡便可行,時間快、流血少、不會引起細菌感染等優點,利用激光可進行精細的眼科手術,不會傷及其他部位,可用于焊接視網膜脫落,切除眼底管瘤等。這樣的介紹,就會引導學生懂得物理是多么的有用,有利于培養他們探索物理奧秘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李麗.物理教學技能訓練.當代世界出版社,2003.1.
[2]楊玲.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中學物理,2006.7.
[3]王芳.如何進行物理概念教學.(物理周刊)2005.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