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高中生自主學習政治課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中心,“一言堂”“滿堂灌”教學模式盛行。老師牽著學生鼻子走,學生不能越過老師布置的雷池半步,缺乏課堂民主和獨立思考機會,因而學習缺乏興趣,產生厭倦情緒。本文作者從高中政治教學實際出發,對解決如上問題提出有益的探討或意見。
關鍵詞:高中政治 自主學習 教學策略
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知識在爆炸。新學科、新知識、新領域,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學生若不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就不能取得持續性發展與進步,將來就會受到社會淘汰。為此,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老師,應自覺擔當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任。
一、設計“學案”,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1.指導學生預習
傳統教學,老師只注重寫好教案,而沒有考慮學生的學案。這種教學,形式呆板,僵化,已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闭n前預習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一節課只有45分鐘,時間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沒有課前預習,單靠本堂課就把教學內容知識點學好,那是很難的。老師要設計好學案,并注意做好如下幾點工作:1.學習的目標和內容都要明確,表述要言簡意賅,一目了然。2.學習內容要突出重點,有益于化解難點; 學習內容的形式,應以填空為主。3.填空內容的難度,要結合學生實際,不深不淺,居中等水平,能適應大多數學生的需求,以能調動學生知識積累,發揮學生思維能力為宜。
2.舉例要貼近生活
例如:教學《消費及其類型》這框有關“經濟生活”內容時,我便為學生精心設計了三個情景材料。
?。?)情景之一:某社區有甲、乙兩個家庭,甲家庭的每月稅后收入為2500元; 乙家庭的每月稅后收入為5500元。這兩個家庭都結合實際,設計出具體的開銷支出方案。請問,這兩個家庭的支出方案說明了什么?
?。?)情景之二:在甲、乙兩個家庭收入不變的前提下,如果從下個月起,甲家庭的父母漲工資只變為2000元。請問,這兩個家庭本月的支出開銷計劃會不會有所改變?為什么?
?。?)情景之三:在甲、乙兩個社會階層里選取各102人,其中,甲階層中有兩個富人,月收入都是30.5萬元,剩下的100個窮人,月收入只有505元。乙社會階層中的102個人,他們的月收入水平都在2505至3010元之間,差距不大。請問,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空調、洗衣機等消費品中,哪個社會階層里的消費量最大?原因是什么?
如果學生課前對如上材料中的問題已經進行了思考,那么老師教學就會達到理想目的;反之,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
3.設計有梯度的練習
老師在設計學案中的問題,要注意如下幾點:1.以基礎題為主,提升題為輔,面向全體學生,讓多數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提高他們學習上的主動性;也讓少數尖子學生認真思考余地,能有效地遏制他們的驕傲情緒,讓不同學生都能在同一課堂上學習到不同的知識。
4.有一個知識小建構
所謂“知識小建構”就是根據老師布置的“自主預習題”內容,通過學習思考后所建立的一個知識小建構。它能使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有一個比較系統和完整的把握和理解,幫助學生構建起這堂課的知識框架,更好地把握本堂課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全面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目的。
5.對學案進行嚴格檢查
一個科學的學案,能為學生的課前預習指點迷津,少走彎路,利用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大的收獲,但卻不能與學生學習的成功劃等號。學案只是“一紙空文”,是一個虛擬的成功圖像; 需要學習實踐,才能化虛擬的圖像為現實的成果。要想利用學案促進學習,取得滿意學習效果,關鍵在于老師對學案能否進行嚴格的檢查督促。如果學案發給學生后,老師就撒手不管,不聞不問,放任自流,不但不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習良好學習習慣,反而為學生的自由散漫加溫,助長學生在學習上的不正之風。因此,監督檢查學生根據學案做好預習工作的這一環節,必須落實,不可小覷。高中生畢竟還是個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還是有限的。他們要在一定的監督或壓力之下才能真正達成自主學習,實現自我進步與成長。老師的學案設計好了,檢查督促的工作做到家了,長此以往,持之以恒,才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自主學習好習慣。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我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課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和形成良好思維習慣的一個助推器或加油站。通過學案設計、運用和檢查,可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打好基礎,指明方向,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讓學生終身受益。
二、創新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無論教師講得多好,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無論如何也學不好的?!眰鹘y教學采用的是以“講授為主”課堂模式。講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口如懸河,講得天花亂墜,口干舌燥; 學生卻在下面,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無奈之下,便伏桌子,講悄悄話,遞紙條,不聽你老師那一套。老師必須改變陳舊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學生完成學案之后所取得的成績為基礎,改變教學方法,不再花那么大的力氣、花那么多的時間把所有的知識都講得面面俱到,而應畫龍點睛,在知識的“量”上少講一些,在知識的“質”上多求精一點,用較少的時間把教材的重點、難點講清講透,把學生在自主學習學案過程中所反饋出來的問題或疑難進行有的放矢的解答,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具有更多的思維和想象空間,為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討論探索,提供保證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
極性。
與此同時,老師還可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當前社會關注熱點,國家方針大政,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角色,開展各種形式的辯論會或主題班會、主題團會,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角、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的先鋒,體會到學習政治的樂趣,從而自覺養成良好習慣。例如教學“貨幣”內容時,為讓學生體會“物物交換”的困難與不便,尋求解決“物物交換”困難的渠道或辦法,我為學生搭建平臺、創造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分別扮演不同角色的賣主,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這一買賣活動中來。結果,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活動的樂趣,而且對貨幣的產生和本質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還能讓學生在歡快愉悅的氣氛中輕松地掌握了有關“貨幣”的知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980.htm